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溫度 >

溫度

「來來來,拿個冰桶來,裝些冰、加些水,幫我把這瓶白葡萄酒冰好,最好撒把鹽進去,溫度才降得快。」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白葡萄酒在國內賣得不好,其實和葡萄酒在國內被叫作「紅酒」一樣,只是因為「方便」這一個理由而已。

你帶瓶紅酒出去,即使餐廳環境不好、條件不好、服務不好,還是可以打開來喝,當然也得再降低對杯子的要求。可是白葡萄酒,更麻煩的是還要求飲用溫度。當你帶著一瓶很不錯的白葡萄酒出去喝,餐廳可能沒冰桶,有冰桶又可能沒冰塊,有冰塊卻又可能服務慢,就算一切都順利,一瓶臨時冰起來降溫的酒,最少也得二十分鐘才能降至身為一名葡萄酒愛好者應該要求的試飲溫度。常常是酒還沒有冰好,你所點的菜都已經上桌、吃完了。

正是餐飲環境的不遂人意,侍酒服務的缺失,加上飲用條件的高要求,才讓葡萄酒成為酒類家族的麻煩鬼,白葡萄酒尤甚。

「講到葡萄酒的適飲溫度,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見解。」好吧,我們就從網絡上的這句話說起,先說說一般論——不同類型的葡萄酒的侍酒溫度。

廉價的起泡酒無論是甜味的還是有點兒酸餿味的,都需要冰得稍微低溫一些,如攝氏4至8度之間,在這個溫度下可壓抑粗糙釀造帶來的不愉悅感,減緩二氧化碳的釋放,以增強口感。

好的起泡酒或者香檳,侍酒溫度倒是不需要太低,略高的溫度可以加速香氣和口感的釋放,並避免溫度太低所帶來的不悅金屬味。在杯子裡也可滯留多一點時間,好好欣賞氣泡的逃逸,享受香氣的幻滅。

白葡萄酒的侍酒溫度在攝氏8至12度之間。較甜的白酒適合較低的溫度,較不甜的白酒則適合較高的溫度。當然也需要看品質,低溫能壓抑香氣和滋味,比如尖銳的酸度、肥膩的甜感。品質差的酒適合低溫來喝,品質高的則不拒略高的溫度。

基本上白葡萄酒喝的就是冰涼的快意,除非是好的勃艮第特級園和一級園干白,在杯中隨著溫度的提升能帶來更多風味的昇華。桃紅酒和清淡風格的紅酒,侍酒溫度也在此溫區,只是更隨意也更適意。

紅葡萄酒建議的侍酒溫度在攝氏15至20度之間。低價粗劣的紅酒,低溫飲用可遮掩難以控制的尖酸俗甜;而那些風味粗獷、酒體粗重的大眾口味的酒,低溫也可讓酒體緊湊一些,更易乾杯落喉;高端的紅酒,則怎麼講究都不過分。要是嚴格說起來,每個產區甚至每個酒莊都有自己的最佳適飲溫度的見解和建議。當然,也可以說怎麼講究都過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見解。

那些信誓旦旦的葡萄酒專家們,如果你有機會注意他們平時喝酒的習慣,可能會發現和他們所灌輸的也是兩碼事。畢竟課堂所講和實際場景總會有出入,課堂上的態度也不能原原本本搬進現實。

曾經試過把酒放進冰箱速凍格,卻忘記及時取出,結果瓶中的酒液凍結成冰。然後?然後放那兒等唄,融化一些喝一些,也並不是什麼殺頭之罪。

「先生,我的溫度對了麼?」

服務生把酒從冰桶取出,用餐巾抹去水跡,遞給我。

「你的溫度?哦。酒的溫度。」

服務生重要的是態度,葡萄酒愛好者也是。對於工作和愛好,態度的「溫區」就是熱忱。

「你的溫度對了酒的溫度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