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鼻舌之爭 > 謬誤 >

謬誤

「我要把你安頓得像親人一樣,」看到酒標他轉以這樣的姿態,用隨身所帶的名牌酒刀把酒打開,聞聞木塞,放到一邊,「這酒現在根本沒法喝,起碼要醒兩個小時之後才能喝。」

這是來自勃艮第菲尚村,雖非名村卻是村內為數不多的一級田的酒,採用「生物動力種植法」管理葡萄園。

啥叫生物動力種植法?噢,是這些年流行的一種農耕潮流。生物動力種植法拒絕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強調完全的天然肥料,相信植物的生長與宇宙運行息息相關,跟隨月亮的盈虧與地球的節律來播種、施肥、收成、釀造。奉行者說是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於1924年提出了這套理論,尊其為開創者,並流傳像武俠小說裡得到武功秘籍一樣的方式得來的配方:用蓍草、雛菊、蕁麻、蒲公英、硅石以及牛糞和其他不與外人道的神秘材料,調製出各種制劑塞進牛角里,然後根據夜觀天象得到的啟示埋至地下,說是如此便能恢復土地的活力並增添肥力。

在喝完兩瓶酒之後,終於等到這酒出場,勃艮第專用杯早就備好,大家也醞釀出恭敬的姿態,每人分得一杯,然後默默埋首自己的那杯酒裡。

良久,有人大膽地搖著杯,有人小心地搖著,有人大口嘗一口,有人只是抿一小口,抬頭,沒人說話?怎麼?這酒如何?那誰,說點啥唄?啊?

「還是沒醒開,香氣沒出來。」

「這種味道是什麼香氣呢?怪怪的。」

「我覺得是二氧化硫。您說呢?」

「你聞聞我的杯。」

「嗯,有點像。」

「不是二氧化硫,是動物皮毛,馬身上的那種髒兮兮的味道。」

「馬廄,是馬廄味。」

怎麼說呢?糞土、腐殖土、樹皮、苔蘚、肥皂泡沫、藥味等等氣味杯裡都有,就是沒有果味和花香。自古農民都是用動物的糞便作為植物的營養,這位釀酒師卻能夠通過他的酒將這些東西原原本本給回我們。你說這酒是好是壞?

「這酒是用老籐釀造的哦。」

「是,沒錯,如它酒標上所寫,葡萄籐夠老,喝得出來,這塊田和葡萄樹都沒有問題,是釀酒師有問題,他不會釀酒。這酒的香氣、味道、口感完全沒有愉悅感,大家都同意吧?香氣粗俗,甚至可說是魯莽;知覺要素一團混亂,組織不出任何品嚐結構來,粗暴,雜草叢生。」

釀酒師弄丟了方向的那個東西並不是結局,而是開始。生物動力?方法變成了目的,卻不知道酒到底該如何釀造。我很少批評釀酒師,但這酒實在搞錯了方向,顯示出他的愚蠢,不知好酒為何物,或者是視買酒者為無物。生物動力種植法並非對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效秘方啊。

許多人對酒在杯中的直接印象無動於衷,而信奉酒商說的故事、網絡上的流言。對品酒而言,我們要採取的應該是一種事後的立場,即從發生的角度去喝、去品。「我喝過了,這是拉菲。」而不是:「這是拉菲,我喝過了。」不要把酒標當作是命令性的。

飲食的好壞每個人天生都懂,鑒賞力需要學習,是否讓人愉悅生而俱來,相信自己的感官對第一印象的直接判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