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酒惡時拈花 > 哪隻雞下的蛋 >

哪隻雞下的蛋

有一則流傳甚廣的錢鍾書的名言,常給人解讀成錢先生的幽默:「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考其故,實源出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前言》:「一次我聽他在電話裡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但是唯有聯繫上下文才能完整地理解這句話的意義。

楊絳先生原文如下:

我經常看到鍾書對來信和登門的讀者表示歉意:或是誠誠懇懇地奉勸別研究什麼《圍城》;或客客氣氣地推說「無可奉告」;或者竟是既欠禮貌又不講情理的拒絕。一次我聽他在電話裡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我直耽心他衝撞人。

錢鍾書曾說自己的詩歌「字字有出處而不尚用典」,於是也就有錢迷(今天該說錢粉)考證此言典出一句古老的英國諺語:「He that would have eggs must endure the cackling of hens.」——要想吃雞蛋就得忍受母雞咯咯叫。

既然要「忍受」,那麼取蛋之舉當屬讓人討厭之情景,此亦楊先生「耽心」之義。

「笑啥呢?」身邊的人問。「哦,沒啥,想起個笑話而已。」

在葡萄酒推介會上,聽著一家酒莊的釀酒師拿著杯酒誇誇其談得歡,我忍不住地就笑了。

從酒莊的歷史、到葡萄園的風土,從他手中這瓶酒的釀造程序、到產量和市場的表現,從酒的葡萄品種比例、到橡木桶的貯藏時間對風味的影響,從他的酒該和什麼口味的食物搭配、到你們(釀酒師指了一下台下)能夠從我的酒中品嚐出的味道……

「元芳,你說得太多了!」

釀酒師帶來他所釀造之酒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是也應當留給飲者餘地啊。李白怎麼說?「唯有飲者留其名。」

一位對自己的酒進行過多評價的釀酒師是不智的。

葡萄酒在裝瓶之後,會獨自發展,會超越釀酒師,多少年以後就是釀酒師自己也不能很好地理解他釀出的酒,這是好酒的品質。封瓶應該是一種儀式,封瓶之後釀酒師就應該閉嘴。像作者一樣,無論一幅畫或是一本書,當作品完成了,他便也失了對自己作品的發言權。因為是自己釀的酒,釀酒師自當享有酒瓶上的署名權,但是如果若干年後酒不能使它的釀酒師本人都感到驚異,那絕不是一款好酒。

酒在杯中應該自有其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在,唯有飲者才有發言權,當然這除了有賴於酒本身的品質,也有賴於飲者的品質。

酒的價值,對釀酒師而言在打開的那一刻就已經消失了,然後是在飲者的杯中、口中重組,重新建立。酒瓶裡帶來的信息固然重要,酒杯中彰顯的東西卻更值得關注。釀酒師裝進去的,不一定就是倒出在酒杯中的。是否能形成釀酒師能夠給予的信息之外的東西對一瓶酒而言才更重要,也才更使其具飲用價值。所以,釀者自有理論,飲者也當自建體系才對。如何釀可以說很多,如何吃、如何喝、如何品、如何飲,和「認識一下下蛋的母雞」一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