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3:帶你認清「毒」食 > 「致癌物」是「浸出油」產生的嗎? >

「致癌物」是「浸出油」產生的嗎?

事件

2010年3月,湖南省質監局獲悉部分茶油企業抽查結果不合格,相關企業也在內部自查中發現致癌物「苯並[a]芘」嚴重超標,但這一消息被隱瞞了長達5個月。8月,在曝光壓力之下,金浩茶油公司終於就這一情況作出道歉。

傳統上,植物油是「搾」出來的。所以,當消費者聽說有的油是用「有毒」的化學試劑「浸」出來的,本能的感覺就是「這玩意兒肯定不安全」。而某茶油的浸出產品被曝「致癌物」超標,更讓公眾對這種「非傳統」工藝的疑慮達到了新的高度。一時間人人都在問:茶油中的致癌物是什麼?為什麼傳統的「壓搾油」沒有,而「浸出油」中就超標了呢?

實際上,植物油「浸出法」是現在的國際主流。在發達國家,已經很少有傳統的「壓搾」工廠。所謂「浸出」,是用一些非常容易揮發的有機溶劑——最常用的是正己烷,去「浸泡」打碎的油料種子。因為植物油與這些有機溶劑的親和力更強,所以幾乎所有的油都能跑到溶劑中。而在把溶劑與油的混合物與油料殘渣分離之後,稍微加熱,就可以除去這些溶劑,從而得到「粗油」。「粗油」經過進一步純化精煉,就得到了純淨澄清的植物油。雖然說正己烷這樣的有機溶劑確實有一定毒性,不過因為它極易揮發,所以幾乎不會殘留在油中。根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制定的正己烷安全標準以及「浸出油」中可能的正己烷殘留,一個人每天吃上幾十斤「浸出油」也達不到有害的量。

與「壓搾法」相比,「浸出法」所需要的設備和工藝要更加複雜,但其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浸出法」幾乎可以把油料中的油全部提取出來,而「壓搾法」按照具體的油料和壓搾工藝,只能獲得70%甚至更低的產率。對於食品來說,這樣的差別可以算得上革命性的了。

上述「茶油致癌物超標事件」中的「致癌物」叫做「苯並芘」。它其實不是現代工業的產物。任何有機物的燃燒,都會產生苯並芘。所以,當原始祖先學會用火烤肉之後,人類就已經開啟了攝入苯並芘的歷史。即使是在天然水源中,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苯並芘。

苯並芘是一種公認的致癌物,高濃度下能夠誘導癌症的出現。至於人類的攝入量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係,科學上還沒有明確的數據。不過,因為它對於人體沒有絲毫價值,而人們又可能從各種渠道攝入,所以主管部門的要求是越低越好。比如美國的飲用水標準中苯並芘的「目標含量」為零。但是,因為它在自然界的廣泛存在,零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美國政府制定的「實際控制標準」是每升水中不超過0.2微克。據估計,如果一輩子飲用含有這個濃度苯並芘的水,增加的癌症風險大致在萬分之一的數量級。中國食用油中的苯並芘安全上限為每千克不超過10微克。考慮到人們每天吃的油質量只有喝的水質量的幾十分之一,這個「安全標準」還是合理的。

按照新聞媒體的報道,茶油中的苯並芘超標其實是廠家違規操作導致的。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取最後一滴油,廠家對油料殘渣進行了反覆高溫加熱。任何有機物在高溫下都可能產生苯並芘,油料殘渣自然也不例外。最後,這些苯並芘被「浸取」到了油中,於是有了苯並芘超標的茶油。

顯而易見,「浸出法」本身並不產生致癌物,茶油本身也不含有致癌物。那些超過國家標準許可的苯並芘,是廠家為了增加產率而不顧產品質量的結果。所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拒絕茶油、拒絕「浸出油」,也不是回歸傳統的搾油作坊,而依然並只能是——主管部門的有力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