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金箔入酒與食品添加劑的「工藝必要性」 >

金箔入酒與食品添加劑的「工藝必要性」

衛計委就「金箔入酒」的申請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本身是食品添加劑批准過程中的常規程序,因為「金」這種添加劑的敏感性,一時間成了熱門話題。令人欣喜的是,跟以往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爭論不同,這一次可靠的科學信息一開始就佔據了主流。

一種食品添加劑要獲得批准,需要滿足多種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兩項:安全性和工藝必要性。

金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並不新鮮,在國外已經有很多例子。在國際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的列表中,金作為色素使用,而且沒有制定攝入限量。這是因為其用量很少,而金本身極為穩定,不會被消化吸收,微細的金箔也不會對腸胃造成機械損傷。就安全性而言,「金箔入酒」並沒有什麼爭議。

而「工藝必要性」是一個主觀判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標準。實際上,「工藝必要性」是一個容易引起誤解的用語。在日常用語中,「必要性」通常指「如果沒有,那麼就會產生問題」。在酒中,金箔的作用只是改變外觀。如果把酒作為食物,這一改變不會提升產品品質,僅僅是滿足視覺刺激和「富貴」心理。而不加金箔,並不會產生任何問題,所以很多人認為它不具有「工藝必要性」。

如果換個角度,按照國家標準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酒這種「有毒物質」,人們去喝本來就不是為了營養和健康,而是享受感官刺激,加入金箔並沒有讓「不健康的它」更不健康。其「功效」,是改變了酒的顏色和外觀——如果這種改變能讓一些消費者感到更愉悅、心理更滿足,那麼它就「提升了產品的價值」,也就符合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

「金箔酒」就是一種「改變了顏色的酒」,就像我們可以用色素把蛋糕做成各種顏色一樣。其安全性注定了它不存在「濫用」——即使過量了,也沒有健康風險。也不會有企業「偷偷使用」,反倒會是大張旗鼓地宣傳,消費者也就不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可以得到完全保障,其生命力也就完全靠消費者「用錢投票」來決定。

批准或者不批准,對於衛計委來說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如果批准,如何監管倒是會面臨不小的挑戰。首先,入酒的金箔必須要滿足用於食品的要求,而金的價格不菲,如何防範「不良廠家」用「劣質金箔」來降低成本,並不容易。其次,「金箔酒」顯然是要以「高檔」為賣點,中國市場上的「高檔食品」存在虛假宣傳的很是不少。如何打擊虛假宣傳和違規營銷,對於食藥、工商等部門更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