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為什麼說地溝油的檢測方法「都不可靠」 >

為什麼說地溝油的檢測方法「都不可靠」

衛生部宣佈此前報道的地溝油檢測方法都不可靠,並向全社會公開徵集新的檢測方法。一時間,除了對科研機構的冷嘲熱諷,各種「檢測小竅門」層出不窮。公眾憂心忡忡,甚至有媒體發出了「人類已經不能阻止地溝油」的感歎。

許多人不能理解:現在科學這麼發達,為什麼就找不到可靠的方法來檢測地溝油?

準確地說,公眾所說的「檢測地溝油」,實際上是判定一種油是地溝油還是正常油。「檢測」,必須是針對一種確定的物質。按照目前的分析技術,只要能夠列舉出來的成分,基本上就可以「檢測」出來。但是,能夠「檢測」一個指標,跟用它來進行「判定」,完全是兩回事。

要把檢測一個指標的方法作為判定地溝油的「檢測方法」,必須要做到:不冤枉好油,也不放過地溝油。目前的方法都無法做到這一點。比如說,有一種方法是檢測油中的電解質,因為烹飪過程中會加入鹽等電解質,而沒有使用過的油中不含有。這樣,如果檢測出電解質含量比較高,就是地溝油。但是,如果一批地溝油只是炸過薯條或者油條的,那麼它也完全可能不含有電解質。結果就會是:明明知道它就是地溝油,但就是「檢測」不出來。

此前報道過的地溝油檢測方法也都是類似的情況。比如膽固醇,主要是植物油的地溝油也完全可以過關。而多環芳烴,如果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高溫,含量也不會高。

要可靠地檢測一種東西,就需要這種東西有相對明確一致的組成與性質。地溝油並非如此。作為一種「廢料」,其組成千差萬別。狹義的地溝油是從地溝裡撈出來的油,後來擴展到潲水裡回收的油,現在還有廢棄的動物內臟煉出的油。更廣義一些,只要是使用過的油都算是地溝油,比如火鍋行業的「老油」有時也被當作地溝油。除此之外,把地溝油摻雜到正常油中,更可以控制任何一個指標的數值,使之符合「檢測標準」。

所以說,地溝油本身沒有一致的「標準」,「好油」也各不相同。要用一種方法來可靠地進行「判定」,理論上的可行性就很低。

當然,我們關心的是一種油是否含有害物質。只要含有任何一種有害物質,不管它是不是地溝油,就是不合格產品。在理論上,我們可以對地溝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一一檢測,任何一項不合格就判定為「地溝油」,或者至少是「不合格的油」。

這樣當然可以保護我們,但這種思路沒有現實意義。按照地溝油的不同來源,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能有幾十上百種。即使我們挑出「最有害」「最常見」的,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任何一種檢測,不管有多簡單,也依然設備和檢測人員。一項常規檢測,幾十上百元的開銷並不出奇。幾十項檢測,總的花銷就是一筆巨款。再考慮到這樣的一次檢測可以代表多大的一批油,就不難理解:經過這樣檢測的油,誰還吃得起?

把「檢測地溝油」作為解決地溝油的必需,本身就走錯了方向。「地溝油」並非中國才有。在任何用油烹飪的地方,都必然產生廢棄的食用油——也就是廣義上的地溝油。世界其他地方也都沒有「地溝油檢測方法」,甚至也沒有人去做這種研究。但他們也並沒有「地溝油流回餐桌」的問題。此外,即使有了可靠的檢測方法,也只是對正規的食用用油銷售渠道容易實施。而實際上,新聞報道中的地溝油往往是流向了路邊攤、小餐館或者食堂。這些小規模的使用者,基本上是「明知故用」,在監管他們的諸多困難之中,能否檢測地溝油也並不是關鍵。

要杜絕地溝油流回餐桌,檢測、查處、打擊,都只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手段。地溝油本身是一種可以燃燒的有機物,流回餐桌其實是「資源放錯了地方」。它可以轉化成生物柴油,可以成為化工原料。地溝油沒有進入這些合理的處理渠道,只是作為工業原料的價格無法與流回餐桌競爭。從全社會的角度,地溝油流回餐桌帶來的社會問題,加上查處打擊地溝油所花銷的成本,應該要超過這一價格的差異。參考國外的做法,通過公平有效的方式對地溝油的合理用途進行補貼,讓加工地溝油的不法商販無利可圖,才是釜底抽薪地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