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吃的真相4:需求與恐慌 > 導讀:「科學謠言」該怎麼整? >

導讀:「科學謠言」該怎麼整?

自從以造謠傳謠為生的秦火火等人被抓開始,網絡上的一批大V縮手縮腳起來,甚至有些人宣稱要「淡出網絡」。這種運動式的整治是否合理另當別論,但「整治謠言」本身還是大快人心。

在理智上,每個人都反對謠言。然而,謠言的魅力就在於,緊緊地抓住了公眾心中最脆弱的地方。人們不僅相信它,還會因為感覺自己獲知了「內幕」而去捍衛它——成功的謠言,並不需要造謠者來捍衛,自有大批的公眾為它挺身而出。

事實上,在所有的謠言之中,涉及到科學事實的謠言整治起來困難最大,從這兩年來微信朋友圈越演越烈的那些傳謠話題類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認定是不是「造謠」「傳謠」,應該是當事人知道不是事實而捏造或者傳播。如果當事人是因為無知,曲解了科學事實而製造、傳播,那麼用「造謠」來定罪,打擊面就太大了。比如,那則法國學者發表的關於轉基因安全性的動物試驗,在新聞出來的時候,非專業人士很難看出其中的問題。但這項研究結論又是如此驚人,「轉基因玉米致癌」,引起公眾的關注是必然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科學不理性的說法流傳開來,就主要是「無知」的結果,而不應該以「造謠」來定性。後來多國權威部門,尤其是歐洲食品安全局發佈了最後結論,明確指出這項研究的數據無法支持結論之後,再以「央視終於報道了……」為題去嚇唬公眾,算作「造謠」或者「傳謠」才算比較合理——而且,也還存在著有人只看到這項研究,沒看到後來的闢謠就跳出來「提醒公眾」的情況——在大眾媒體中,這種素質的從業人員並不少見。

許多「科學謠言」比這更加複雜。是「造謠」、「無知」還是「新發現」,需要專業知識來分辨——甚至在專業領域,也都有不同的解讀。這樣的謠言,要讓執法部門去處理,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碘鹽致癌」,是專業人士提出來的,經過了大眾媒體的炒作,又在傳播過程中逐漸變異,最後深入人心。這種謠言雖然社會危害性很大,但是要在法律上判定造謠者卻極為困難。

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闢謠的傳播力度跟謠言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用整治「新聞謠言」的運動方式來整治「科學謠言」,對於執法者是巨大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公眾的巨大反彈——畢竟,謠言喜聞樂見,而闢謠很多時候看起來是在「為利益集團服務」。一旦讓公眾產生這種印像,闢謠運動反而會加劇謠言的傳播和接受。

「科學謠言」的產生需要以科學事實來整治,「科學謠言」的傳播需要以掐斷傳播途徑來整治。而在目前,我國的權威科學機構還很少對謠言發聲——即使發聲,也往往慢了幾拍,發聲之後的價值大打折扣。而媒體從業者的科學素質——包括許多國家級的大媒體在內,都比較欠缺,習慣於獵奇或者提供「公眾想看的」,而不習慣甚至不願意去探求「科學的完整事實」。用自己的態度代替科學的態度,而去選擇符合自己態度的「專家」或者「事實」,是各路媒體經常傳播科學謠言的根源。而微博微信更成了「科學謠言發酵罐」,站方對謠言的縱容功不可沒。所謂的「不實信息舉報」,對名人們形同虛設。比如某財經大學教授,習慣性地製造和傳播各種關於轉基因的謠言,被網友舉報,卻從未被處理。而那些粉絲數上千萬的大V,或者重要媒體的藍V們,就更不用說了——面皮嫩的在被闢謠後還會刪除微博,而死要面子的還會找其他理由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