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氣血才是命根子 > 附錄 1:補氣養血 常用食物 >

附錄 1:補氣養血 常用食物

⊙ 常用補氣食物

1.粳米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宜於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嘔吐、洩瀉。

2.秈米

味甘、性溫,歸肺、脾、心經。作用:補脾胃,養五臟。宜於脾虛濕盛腹瀉。熱證、濕熱證、陰虛證忌食。

3.糯米

味甘、性溫,歸脾、胃、肺經。作用:補中益氣,補肺斂汗。宜於脾虛腹瀉,近來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黏滯難化,食積證、氣滯證、濕證、脾虛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4.扁豆

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作用:健脾化濕,清暑和中。宜於脾虛濕盛,食少便稀,暑濕吐瀉。氣滯腹脹者忌食。

5.豇豆

味甘、性平,歸脾、腎經。作用:健脾,補腎。宜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氣滯證和便秘者忌食。

6.馬鈴薯

味甘、性平。作用:補氣、健脾。宜於脾虛體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發芽的馬鈴薯芽與皮有毒,忌食。

7.紅薯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力、寬腸胃。宜於脾胃虛弱、形瘦乏力、納少洩瀉。多食易引起反酸燒心、胃腸道脹氣。

8.山藥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宜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慢性洩瀉。濕盛和氣滯脹滿者忌食。

9.栗子

味甘、性溫,歸脾、胃、腎經。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宜於脾虛食少,反胃,瀉洩。氣滯腹脹者忌食。

10.雞肉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中益氣,補精添髓。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洩瀉。實證、熱證、瘡瘍和痘疹後忌食。

11.兔肉

味甘、性涼。作用:補中益氣,涼血解毒。宜於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虛寒、洩瀉者忌食。

12.豬肚

味甘、性溫。作用:補益脾胃。宜於虛弱、洩瀉,近代用於治療胃下垂和消化性潰瘍。

13.牛肚

味甘、性溫。作用:益脾胃,補五臟。宜於病後氣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14.羊肚

味甘、性溫。作用:補虛弱、益脾胃。宜於形體瘦弱、脾胃虛寒。

15.牛肉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中氣下陷,慢性洩瀉。

16.鱖魚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作用:補脾胃,益氣血。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虛寒證、寒濕證忌食。

17.泥鰍

味甘、性平,歸脾、肺經。作用:補中益氣,利水祛濕。宜於中氣不足、洩瀉、脫肛。

18.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氣,托毒透疹。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屬於發物,麻疹和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忌食。

19.蜂蜜

味甘、性平,歸脾、肺、大腸經。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宜於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20.蓮子

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成熟種子。又名藕實、蓮實、蓮蓬子。補益心氣,健脾止瀉,補腎固精。主治脾虛,便溏,痢疾,食慾不振;或心腎不交,失眠多夢,心悸,五心煩熱;或腎虛失攝,精關不固,遺精,滑洩,帶下量多,尿頻,遺尿,尿失禁等症。

21.芡實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子。又名卵菱、雞頭米、雞頭果、雞嘴蓮、水雞頭等。生於池沼湖泊中。以顆粒飽滿均勻,粉性足,無碎末及皮殼者為佳。固腎澀精,補脾止瀉。主治遺精,淋濁,帶下,小便失禁,大便洩瀉等症。

22.菱角

菱角,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又名芰實、水栗、沙角、水菱等。生食:清熱解暑,除煩止渴;熟食:益氣健脾,解酒毒。主治脾胃氣虛,大便稀溏,或久瀉久痢、易倦乏力等。

⊙ 常用補血食物

1.黑豆

我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髮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2.大麥

大麥為五穀之長,有補虛弱、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谷食、滑肌膚等養生保健功效,久服益人,可使頭髮烏澤、容光煥發。

3.芝麻

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種子,古有胡麻、油麻、脂麻之稱;其顏色有黑、白兩種,性質基本相同,藥用多取用黑芝麻。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養血生津等功效。

4.南瓜

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必需氨基酸、鈣、鋅、鐵、鈷、磷等等,其中,鈷是構成維生素B12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細胞正常運作;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細胞的功能;鐵元素則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

5.紅棗

味甘、性溫,歸脾、胃經。作用: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宜於脾胃虛弱,食少便稀,疲乏無力。氣滯、濕熱和便秘者忌食。

6.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維生素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用胡蘿蔔煮湯,是很好的補血湯飲。不過許多人不愛吃胡蘿蔔,可把胡蘿蔔搾汁,加入蜂蜜當飲料喝。

7.麵筋

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滷味攤都有供應,麵筋的鐵元素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8.菠菜

這是最常見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補血食物,菠菜內含有豐富的鐵、胡蘿蔔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補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

9.龍眼肉

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外,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症。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10.蘿蔔乾

蘿蔔乾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11.髮菜

髮菜的顏色很黑,不好看,但髮菜內所含的鐵較高,用髮菜煮湯做菜,可以補血。

12.葡萄

葡萄含有豐富的鈣、磷和鐵,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人、婦女、體弱貧血者和過度疲勞者的滋補佳品;懷孕的婦女也建議可以多多食用,不但對胎兒營養有益,也能使孕婦面色紅潤、血脈暢通。

13.甘蔗

冬季水果中,相當受到人們喜愛的甘蔗含有多種的微量元素,包括鐵、鋅、鈣、磷、錳等等,其中以鐵的含量最高,每千克可以高達9毫克,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補血果之稱。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甘蔗性寒,脾胃虛寒者應少食用。

14.桑椹

桑椹為桑科植物桑的果實,古稱桑實、烏椹、桑果。桑椹有烏、白兩種,以黑紫色者入藥為佳。桑椹性味甘寒,入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之功效。

15.黑木耳

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補益氣血、潤肺補腦、健身強志及和血養容等功能,適用於崩中漏下、痔瘡出血、高血壓、腦血管硬化及便秘等症。

16.紅糖

紅糖為禾本科植物甘蔗莖之汁,經煉製而成的赤色結晶體,又稱黑砂糖、赤糖、紫砂糖。紅糖味甘,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養血活血、補中暖胃的功效。

17.雞蛋

雞蛋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食品。中醫學家認為,蛋黃與蛋白雖同在一殼之中,但藥用價值卻不盡相同。雞蛋黃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潤燥息風之功;雞蛋白味甘,性涼,具有潤肺利咽、清熱解毒之效。就補血益陰而言,雞蛋黃遠勝於雞蛋白。雞蛋黃滋陰養血,適用於陰血虧虛所致的心煩不得眠、虛勞吐血、胎漏下血、心悸怔忡及盜汗等症。這是中醫學幾千年的經驗。

18.動物肝臟

動物肝臟系指一般日常食用的豬肝、羊肝、牛肝、兔肝及雞肝而言。因這些動物肝臟的功效大致相仿,故統而述之。動物肝臟營養豐富,一般含有糖元、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B12、鈣、磷及鐵等成分。它可以改善人體造血系統,促進產生紅細胞、血色素,製造血紅蛋白等。因此,肝為強壯補血之佳品。各種肝臟功效大同小異。豬肝味甘苦,性溫,具有補肝、養血及明目之功,適用於血虛萎黃、夜盲、浮腫及腳氣諸症;羊肝味甘苦,性涼,具有養血、補肝及明目之效,適用於肝熱上擾所致的目暗昏花、雀目、障翳及血虛致癆等症。總之,動物肝臟無論性質寒或熱,均有養血、補肝及明目功效,堪稱補血益肝之佳品。

19.烏骨雞肉

烏雞肉味甘,性平,具有補血益陰,退熱除煩功效。烏雞與一般家雞不同,家雞雄者補陰,雌者補血,而烏雞補血功效較雌雞更為突出,重在補血益陰,故適用於虛勞骨蒸、羸弱盜汗、身倦食少、消渴咽干、五心煩熱及肌肉消瘦等陰虧血少、內熱郁生之症。烏雞入血調經,為婦科良藥,專治婦女虛勞所致的月經不調、腰膝酸軟、崩中漏下、赤白帶下及各種由虛虧內傷引起的婦產科疾病。正如《本草經疏》所說:「烏骨雞補血益陰,則虛勞羸弱可除,陰回熱去,則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陰平陽秘,表裡固密,邪惡之氣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陰,則沖、任、帶三脈俱旺,故能除崩中帶下一切虛損諸疾也。」可見烏雞為補血益陰之上品。

附錄 2:補氣養血 ——常用中藥

⊙ 常用補氣中藥

1.人參

人參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參的根,味甘、微苦、性溫,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功效。但按其加工方法不同,又可分為紅參、生曬參、糖參、參須等。它們雖然都有補氣之功效,但又各有千秋。

生曬參:性較平和,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可生津,適用於扶正祛邪,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紅參: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於急救回陽。

糖參: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用於健脾益肺。

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野山參:無溫燥之性,大補元氣,為參中之上品,但資源少,價格昂貴,很少用。

人參的用法多種多樣:可燉服,燉時要用文火(慢火)煮沸1小時以上,以便把人參有效成分煎出,保證療效,用量一般3~9克;可吞服或嚼服,即在人參乾燥後,研為細末,每次用量10克左右,這樣用量小,可節省藥物,但能保證一定的療效;還可酒浸,即把人參,或配其他藥共切碎,放入好米酒內浸泡,一般1個月後便可飲服,每次兩三湯匙,一日2次。若要釀酒,可用人參為末,同面米釀酒,每次兩三湯匙,每日兩三次飲用。

由於人參較貴重,故要好好保存,如要防霉、防蟲蛀、防變質。平時宜放陰涼乾燥處保存;或將其放入裝有石灰的木箱或器具中,要將口封嚴。

2.西洋參

西洋參作為滋補珍品已有幾千年的使用歷史。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其味甘、微苦、性涼,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為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參而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以西洋參易人參,則養陰之力增強,可供激烈活動時疲勞乏力,口渴、出大汗者服用,為體育保健之佳品。若將本品與核桃同用,健腦之效極好,久服令人益智不忘,並有預防腦卒中之功。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

本品服法主要是:將其研為細末,每次服1~1.5克,溫開水送下,也可煎服,每次1.5~3克,煎時多用文火,可代茶飲,或與其他煎好的藥汁同服。

但本品不適用於體質虛寒而陽氣虛者。平時保存要防霉、防蟲蛀,宜放於陰涼乾燥處,或乾燥後密封保存。

3.黨參

以桔梗科植物黨參的根入藥,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為滋補保健之品,雖與人參功同,但力量緩弱,臨床上常作為人參的代用品以治療氣虛證。據現代研究,本品有強壯作用,能增強身體抵抗力,能使紅細胞增加,白細胞減少;也可使周圍血管擴張,降低血壓,並能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

本品用量一般為3~9克,在重病或急病時,也可用到15~30克,或更多些。

4.黃芪

藥用其根,為重要的補氣藥,全身之氣皆能補益。《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豆科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等的根入藥。味甘,性微溫,能助衛氣,固表,補中氣,升清氣,托瘡毒,利小便,為溫養強壯保健之佳品。據現代研究和臨床應用表明,本藥確有強心、保護肝臟、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等多方面強壯作用,若用大劑量的(30~60克)黃芪,有降壓、利尿、增加血漿蛋白、降低尿蛋白等作用,故常用於高血壓腎病證屬陽氣衰弱者,收效良好。若與當歸相配,能使大白鼠紅細胞電泳明顯加速,使其恢復到青年大鼠水平,說明當歸與黃芪相配有使「老年」紅細胞趨向於年輕化的作用,有利於抗衰老。黃芪用量為3~9克,重病或需要時,可用到30~120克。但胸悶胃滿,表實邪旺、氣實多怒者勿用。

5.白朮

以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入藥,其味苦、甘、性溫,有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是脾胃氣虛,體弱自汗及妊娠胎動不安的常用藥。據近代研究,本品可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入血可使血液循環加快,還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神農本草經》裡說:「久服輕身延年,不饑。」說明常服白朮可延年益壽。

白朮補氣,偏於健脾,補中焦以生氣血,適用於生氣血以治虛;而黨參、人參補氣,偏於補脾肺元氣,適用於補虛救急。

用量一般為5~10克,重病或需要時,也可用到15~30克左右。白朮忌與桃、李、雀肉、青魚同食。

6.黃精

以百合科植物多種黃精的根莖入藥,性味甘平,具有補脾潤肺、補腎益精、強筋骨、烏鬚髮、抗衰老的作用。如《日華子本草》說:「補五勞七傷,助筋骨、止饑、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單服九蒸九曬,食之駐顏。」《名醫別錄》列黃精為上品,稱其「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黃精視為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之良藥,並有「仙人餘糧」、「仙人飯」等美名。據現代研究證明:黃精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營養,防止主動脈粥樣硬化及脂肪肝的浸潤,並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促進造血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黃精由於性質平和,適用於久病,病時調養之用,前人經驗認為「黃精可代參芪」,此說供參考。本品與雞肉同蒸,雞熟食用,能補益脾胃;與豬肉燉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能補虛潤肺;水蒸,每劑量為9~15克,鮮者30~60克,內服。若痰濕盛所致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以及脾胃陽虛所致的瀉洩等症忌用。此外,本品不可多食或過量服用,以免影響脾胃消化引起胃脘脹滿。

7.甘草

又名粉草,藥用其根及根莖,性味甘平,健脾益胃,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飲食減少、倦怠乏力、四肢無力等症;也可補益心氣,用於心虛所致的心悸怔忡、氣短、脈結代等症;還能緩急止痛,可用於肌肉、血管攣急作痛;重要的是甘草能清熱解毒,可解多種藥物中毒,如解毒保肝,用於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此外,甘草可調和諸藥,能緩和有些藥物的猛烈作用,使其藥性緩和,並保護胃氣。還有,生甘草兼能潤肺,對肺熱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近代研究證明,本品為潤滑祛痰藥,口服後能使咽喉黏膜減少刺激,適用於咽喉炎症;還證明甘草有抑制結核桿菌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肺結核。

用蜜炙過的甘草稱炙甘草,適用於補中益氣;生甘草適用於清熱解毒;生草梢能治尿道中疼痛,適用於淋病。本品用量一般1~10克,但脾胃有濕而中滿嘔吐者忌用。也不可長期大量服用,過量可引起水腫、高血壓。

8.五味子

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實,因其味兼酸、辛、甘、苦、鹹而得名,能斂肺定喘、滋腎澀精、止汗止瀉、生津止渴,《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並說:「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藥王孫思邈說:「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夏季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湧出。」「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可見,五味子有良好的補虛健身作用,常服能使人增強體力。現代研究結果表明,五味子與人參相似,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增強機體的條件反射功能,提高大腦皮質的工作能力,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可以調節心血管系統的病理生理功能,使病態下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視力及擴大視野;對聽力也有良好影響;還可提高皮膚感受器的辨別能力;對胃液分泌也有調節作用;此外,還有鎮咳、去痰、抑菌等作用;是作用廣泛的滋補強壯藥。

本品用量一般1.5~9克,但腎陽亢奮、肺有實熱、蓄痰停飲、肝火妄動、痧疹初發等症,皆禁用。

9.太子參

又名孩兒參,藥用其塊根,是一味很好的清補之品,其補氣作用近似人參、黨參,但效力較差,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慾不振、乏力、自汗、氣短等症。其補氣之力雖不及黨參,而生津之力卻勝於黨參,可代西洋參之用。

太子參水煎,每劑9~30克,內服;在夏季天熱時,可用15克太子參與烏梅,共煮水加適量冰糖或白砂糖代茶飲,有益氣生津防渴之功效。

10.茯苓

以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乾燥菌核入藥,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利濕,益智安神,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古人稱之為「上品仙藥」。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促進劑,它不僅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而且有較強的抗癌作用。茯苓中還含有茯苓酸、蛋白質、卵磷脂、麥角甾醇、組氨酸等,其中的卵磷脂是一種神經系統滋補強壯劑,這說明古人稱茯苓能「保神」、「益智」是有科學道理的。實驗研究還證明,茯苓有降血糖、抗潰瘍和利尿作用。作為抗衰防老藥,古人常將茯苓與蒼朮配合同用,原因如《經驗方》裡所說:「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捷。」醫籍中尚有以本品與白芷同用,做膏劑、面脂之記載,長期使用防老去皺,令面光悅。此外,《百病丹方大全》載方:用白茯苓研極細末,加入白蜜調勻,每夜敷之,晨起洗淨,可潤澤肌膚,美容養顏,去面黑斑。

養顏:用茯苓9~15克,茯苓皮可用15~30克,茯神木可用15~30克。若陰虛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本品,滑精者亦須慎用。

以上介紹的是常用的一些補氣藥,但由於氣又有衛氣、宗氣、營氣、元氣、五臟之氣、經絡之氣的區別,因此,在使用補氣藥時,應辨證施治。

⊙ 常用補血中藥

1.當歸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又稱千歸。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及潤燥滑腸等功效。據藥理研究證明,當歸有降低血壓、保護肝臟、鎮靜、鎮痛、提高全身代謝功能、利尿及對子宮有興奮和抑制的作用等。當歸乃補血要藥,適用於心肝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眩暈身倦、心悸氣短、手足羸弱等症。當歸補血且能活血,血活則通,通則不痛,故當歸可活血調經,行氣止痛,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行經,腹痛、閉經不通、產後淤滯腹痛等症。並適於血瘀阻絡所致的風濕痺痛、手足麻木、肢體瘀血、癰疽瘡瘍之血虛、血瘀。還能潤燥滑腸,治療大便秘結,尤其適用於老年習慣性便秘。自古醫家認為,當歸可分成三部分,各自功效有異。當歸頭止血而上行,當歸身養血而中守,當歸尾破血而下流,當歸全身則和血而不走。因此,當歸歷來被視為血中聖藥。

2.阿膠

阿膠為馬科動物驢的皮去毛後熬製而成的膠塊,古稱傅致膠、盆覆膠。阿膠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及安胎等功效。藥理成分多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所組成,基本成分是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及鈣、硫等物質。據藥理研究,阿膠有加速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生成的作用。能改善體內鈣平衡,促進鈣吸收及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症等。《本草綱目》說:「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故其重在補血,適用於陰血不足所致的虛勞眩暈、心悸心煩及失眠多夢。阿膠性質黏膩,能凝固血絡,適用於一切血證,如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咳血、崩漏、月經過多、妊娠下血、產後下血不止等症。阿膠養陰潤燥,適用於虛勞咳喘、陰虛燥咳、咽干痰少、心煩口渴等症。因阿膠滋陰潤肺,止咳止血,其性平和,故又為肺癆病之要藥。服用阿膠時應以開水或黃酒化服,入湯劑應烊化沖服。因本品質黏有礙消化,脾胃虛弱或嘔吐洩瀉者忌服。

3.熟地黃

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經加工蒸曬而成。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益腎生精的功效。據藥理研究證明,地黃有強心、利尿、抗過敏、降低血糖、升高血壓及小量收縮血管,大量反而有擴張血管的作用。熟地黃適用於一切陰虛、血少、精虧之症,是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的要藥。精血乃人體的基本物質,所以,熟地黃能培補下元而固本。臨床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氣短喘促、心慌心悸、潮熱盜汗、遺精勞損等症。適用於月經不調、崩中漏下、月經過多、胎前產後血虛不足等婦產科疾病。亦適用於腎陰虧虛所致的耳鳴耳聾、鬚髮早白以及消渴、吐血、衄血等陰虛血虧之症。

4.雞血籐

雞血籐為豆科植物雞血籐的乾燥籐莖。雞血籐味苦,微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活血、通經活絡、強筋骨、升血紅蛋白和白細胞的功效。由於雞血籐重在補血而活血,故適用於血虛經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雞血籐可舒筋通絡,又適用於肢體麻木、腰膝酸痛、風濕痺證及癱瘓等病。又因其活血而通絡,故又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脹等外傷性病患。

據臨床報道,雞血籐對因放射性引起的白細胞減少和貧血性神經麻痺症均有療效。市售有一種雞血籐膏,是用雞血籐熬製濃縮成原膏,再取糯米、麥芽製成麥芽糖漿,另以紅花、續斷、黑豆煮成藥液,將三者混合濃縮成膏。此膏味微甘,氣香,功效同於雞血籐而補血之力較強,可用黃酒化服,亦可烊化兌入湯劑中服用。

5.紫河車

紫河車為健康人的乾燥胎盤,古稱胞衣、混元丹。紫河車味甘鹹,性溫,入肺、肝、腎經,具有滋補氣血、益腎生精之功效。紫河車含有大量膠質、蛋白質、鈣、磷及鎂等成分。據藥理研究,胎盤含有多種抗體、干擾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及多種有應用價值的酶等成分,可以起到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和減輕麻疹、流感等傳染病,並有「激素樣」作用。

紫河車補養氣血,適用於身體羸弱、陰虛發熱、骨蒸潮熱、腰膝酸軟、咳嗽、氣喘、陽痿遺精以及婦女不孕、氣血不足所致的習慣性流產、產後缺乳等疾病。紫河車大補氣血與人參不同,它主要為滋補營陰,更適合於陰血不足、精氣虧損所致的各類疾病。正如《折肱漫錄》所說:「有人謂河車性熱有火,此說最誤人。河車乃是補血補陰之物,何嘗性熱,但以其力重,固似助火耳,配藥緩服之,何能助火。」因此,需長期服用療效才能顯著。本品藥力和緩持久,久服百益而無一害。

6.白芍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葯的根,又稱金芍葯。芍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補血調經,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等功效。據藥理研究證明,其主要有效成分為芍葯甙,具有解痙、鎮痛、抗驚厥、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抗血栓形成、解熱及消炎等多種作用。白芍酸寒入肝為養血柔肝之要藥。適用於肝旺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胸脅疼痛、四肢拘攣等症;補血調經適用於陰虛血虧所致的月經不調、行經腹痛及崩漏帶下。斂陰止汗重、能治療營陰不固的虛汗不止、夜寐盜汗、衄血咯血,腸風下血等症。

芍葯之名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後分為白芍、赤芍兩種。一般白芍多取材於栽培品種,而赤芍多為野生品種,二者同為一類,但功效有異。白芍重在補血養陰,赤芍重在涼血活血。

7.何首烏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莖,古稱地精、交籐、夜合。何首烏味甘苦,微澀,性微溫,入肺腎經。其主要成分含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脂肪油、澱粉、糖類及卵磷脂等。具有養血益肝、補腎固精及滋陰潤腸等功效。主治陰虛血枯所致的頭暈、耳鳴、心悸失眠、腰膝酸軟、肢體麻木、遺精崩漏諸症。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腎主發」。何首烏入腎滋陰,養腎柔肝。腎氣足,肝血旺則毛髮烏黑,皮膚潤澤。故《開寶本草》說它「益血氣,黑髭鬢,悅顏色」。因此,何首烏乃中藥材中第一美容之品。在古方中有許多美容抗衰的名方均是以何首烏為主要成分的。據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何首烏還具有降低血脂、減少膽固醇的吸收、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血糖、強心,減少血栓形成等功效。故它又不失為補血、美容、抗衰之佳品。

8.枸杞子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實,古稱苟起子、甜菜子、枸棘、地骨。其處方用名為枸杞、枸杞子、甘枸杞。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其所含成分為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菸酸、維生素C、亞油酸、酸漿紅素等,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抗衰老等功效。據藥理實驗證明,枸杞子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及增強人體免疫力等作用。枸杞子適用於腎陰不足引起的虛勞羸弱、陽痿遺精、腰腿酸痛、足膝酸軟、頭暈耳鳴諸症。亦適用於肝陰血虛的目昏花、夜盲、視力下降、迎風流淚等眼疾。《延年方》中稱枸杞子能「補虛,長肌肉,益顏色,肥健人」。說明枸杞為一種滋陰生精,而無寒熱燥膩之弊的抗衰良藥。枸杞子之補重在補陰,能滋陰補血,益精明目。因「味重而純,故能辛嗍,陰中有陽,故能補氣,所以滋陰而不致陰衰,助陽而能使陽旺」。枸杞子尚能明顯地增強人體性功能,故古人諺云:「離家千里,勿食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