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街角的老北京 > 北京的鎮水神物 >

北京的鎮水神物

北京作為內陸城市,似乎水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會很大,但是2012年夏天的一場暴雨,使得京人對水又多了一分敬畏之情。其實北京歷來對於水患的防治都未曾掉以輕心,無論是科學的排水系統還是寄托了美好寓意的鎮水神物,下邊我就揀幾例與水有關的「神物」與君分享。

後門橋鎮水獸

在如今繁華的什剎海畔,正對鼓樓的地安門外大街上有一座歷經滄桑的古石橋,這就是始建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萬寧橋,因為地處老北京的地安門外,而地安門又是當年皇城的後門,所以北京人習慣於叫它「後門橋」。

在橋下的四角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石雕神獸,名叫趴蝮,據說是龍生九子之一。當年郭守敬設計北京城的水系,引白浮泉的水入北京城匯聚到積水潭、什剎海。這片水域不但為漕運提供了便利,同時因為距離皇宮很近,所以防水患也是不可掉以輕心的,於是後門橋下的四角出現了四隻鎮水神獸——趴蝮。據傳說趴蝮善水性,而且專吃水妖,所以用它鎮水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後門橋的趴蝮不光是有吉祥寓意,它也有實際的用途,那就是水位警戒線的作用。因為元代北京的漕運一直通到積水潭,船舶要通過後門橋,為了防止水位過高船隻撞上橋洞,岸邊的趴蝮就成了測量水位的參照點。

北新橋的由來

說到北新橋的由來,似乎所有老北京人都知道「北新橋鎮海眼」的故事。

傳說明朝初年,劉伯溫重修北京城,住在這附近的一條老龍不樂意了,興風作浪,發大水淹了朱棣皇上的金鑾殿。皇上大怒,下旨讓劉伯溫捉住老龍。劉伯溫那是半仙之體啊,老龍鬥不過他,結果被生擒活捉。劉伯溫打造了一掛大鐵鏈子將老龍拴在了一口井裡,據說這口井通著大海,是一口海眼,為了鎮住海眼和老龍,劉伯溫隨後又命人在井上修了一座橋。老龍不甘心吶,還問劉伯溫呢:「你何時能把我放出去?」劉伯溫也犯壞,回答道:「等井上的橋變舊了,你就能出去了。」等劉伯溫走了,老龍一看這座橋的名字,差點沒氣死,劉伯溫給這座橋起名——北新橋,您說這橋還能舊的了嗎?得,一個文字遊戲,把老龍給忽悠了。

所以,這座北新橋就是北京的另一個鎮水神物。您要說這就是一個傳說吧,可是老北京人都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據說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強佔了北京城,在北新橋還真發現過一口老井,井裡垂著一條大粗鐵鏈子。日本人好奇啊,想看看鐵鏈下邊拴的到底是什麼,於是組織人往外拉這根鐵鏈子,結果這鐵鏈子越拉越長,最後人力都拉不動了,於是動用汽車,拉出幾條街去了,還沒見頭呢!而且井裡還突然往上翻起了黑水,還隱隱傳來了海浪的聲音,甚至能聞到海腥味,在場的日本人都慌了,趕緊讓人把鐵鏈又順了回去,古井這才恢復了平靜。

瓊華島鎮海佛

北海公園的瓊華島可以說是整座公園的點睛之筆,島上的白塔又是北海的標誌,但是大家更關心的似乎還是瓊華島下邊有海眼的傳說。

其實所謂的海眼還真有,瓊華島上有一口古井,一年四季井口涼風習習,這就是傳說中的海眼,所以,有人說,白塔就是北京城的另一座鎮水神物,有道是「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嘛!

這也倒是合情合理,但是瓊華島上鎮水的設備是雙保險,此話怎講呢?因為在白塔下邊還有一間小殿,名為善因殿,這座殿宇有兩層房簷,上圓下方,象徵著過去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四面牆每面寬4米4,上面有455尊小琉璃佛像。善因殿裡,正中供奉的是一尊藏傳佛教的青銅佛像,佛像雕刻了9個頭、36只手、36只眼、18只腳,所以過去老北京人也把這尊佛像稱為千手千眼佛。

這尊佛像在藏傳佛教裡正宗的名字叫大威德金剛,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一來它能降妖伏魔,有大威之力;二來它還能一心向善,有護善之功。把這樣一尊大威德金剛像放在海眼之上,再加上周圍455尊小佛的力量,才能成為北海海眼的鎮水神物。所以,在老北京的文獻中,都把北海善因殿裡的佛像稱為鎮海佛。

不過,可惜的是,如今我們看到的這尊鎮海佛已經不是原來的佛像了,「文革」時期「破四舊」,青銅佛像被搬走熔化,直到1994年才按著原本的畫像,重鑄了鎮海佛的金身。

頤和園銅牛

頤和園聞名遐邇,作為清朝的皇家園林,這裡湖光山色美不勝收,但很少有人知道,就是這美景薈萃之園卻也是皇家的心頭之患,因為園中昆明湖的東堤,比紫禁城的地基大約高了10米。以前,一遇到下大雨,昆明湖這一帶那真是名副其實的「水鄉澤國」,其實說白了就是「水患之地」。

為了防止昆明湖東堤決口,衝跑了紫禁城裡的皇上,於是乾隆下令鑄一頭銅牛置於昆明湖岸邊。因為古人認為牛識水性,銅牛是鎮水的神物。要說這種習俗的由來那還得追溯到大禹,據說當年大禹治水就是沒治理好一處水患,便鑄一頭鐵牛沉入河底以鎮水患。

而在岸邊設置銅牛或者鐵牛鎮水也是有淵源的,唐朝大詩人王之渙的名篇《登鸛雀樓》我想應該大家耳熟能詳吧:「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詩寫的便是鸛雀樓,而詩中也提到了「黃河入海流」,這說明了鸛雀樓的地點,就在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離鶴雀樓不遠處便是黃河古道,岸邊就有四頭鐵牛,鑄造於唐開元年間,已經是當地的文物了,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這四頭鐵牛有兩個功效:一是鎮水,因為過去黃河總是氾濫成災;二來,這四頭鐵牛分別在河道兩邊,古人在黃河上架起浮橋,鐵牛還起到固定浮橋的作用。

咱們把話題拉回到頤和園的銅牛,乾隆皇帝為了說明鑄造銅牛是有歷史依據的,還題寫了《金牛銘》命人刻在了銅牛背上,可就是這首《金牛銘》在1900年八國聯軍衝進頤和園的時候,給這頭銅牛惹來了大禍。既然叫《金牛銘》,八國聯軍便以為這頭牛是真金鑄造的。您想啊,一頭真牛大小的金牛,那得多少金子啊!

於是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八國聯軍手持火把衝進了頤和園,找到了這頭銅牛,在火光的映照下這頭銅牛通體金燦燦的,八國聯軍便以為是純金的,於是就想把銅牛拖走,可是份量太沉,那幾個士兵就想砍下牛頭帶走。一個士兵舉起刀猛然砍下,銅牛背上被砍出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士兵們仔細一看,方才明白,這牛根本就不是金的,就這樣銅牛才躲過了一劫。

剛才說了銅牛鎮水的寓意,其實它的另外一個作用還是很科學的,就是起到水位線的作用,用銅牛作為參照物,古人就知道昆明湖的水位比紫禁城高了多少,這樣便可以隨時採取措施了。

除了以上說的那些,當年乾隆還讓銅牛蒙上了一些浪漫主義色彩,他把昆明湖東岸的銅牛比作是牛郎,而昆明湖的西岸有「耕織圖」,那代表的是織女,昆明湖就是天河,這一切的安排都是源自乾隆,那他當然是自比玉皇大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