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戰火之外 > 前言 我是怎樣開始瞭解戰爭的以及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

前言 我是怎樣開始瞭解戰爭的以及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剛出校門時對戰爭一無所知,甚至在經歷了兩年的駐德服役之後,這種情況也仍未有所改變。那時是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時期——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之後我來到《紐約時報》,成為一名辦事員,每週領取四十九點五美元的薪水,給在第十層工作的社論主筆們做些複印、跑腿之類的工作。

十年之後的1969年——當時我已經做過一些犯案採訪,還報道過市政府和州政府的新聞——我被委派到國外,任新德里分社的總編,負責南亞地區(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斯里蘭卡等)的工作。這個新環境裡也沒有戰爭即將迫近的跡象,但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

1970年4月,理查德·尼克松總統聽取了亨利·基辛格的建議,派出大批軍隊「入侵」柬埔寨——一個一直試圖保持中立的弱小國家。在越戰期間,美國軍隊席捲了柬埔寨。此時在西貢的分社需要增派記者來維持採訪工作,而我正是其中一員。

1970年末,南亞巴基斯坦的大選引發了東巴基斯坦的自治運動。1971年3月,巴基斯坦政府派出軍隊鎮壓自治運動。印度以自由運動代表的名義捲入了衝突。12月,印巴戰爭爆發,我隨著印度前行的軍隊報道了整場戰爭。不到兩周,巴基斯坦人就投降了。

我的一生已經基本上變成了一次戰爭任務。1972年,當越南開啟了一輪長達六個月的戰亂時,我再次被派往越南。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還會時常回到柬埔寨——那個正在逐漸沉淪的國家——我一直留在那裡報道它的末日時光。當時,紅色高棉的大屠殺正在使這個國家陷入崩潰。

為什麼要出版一個過去戰爭故事的合集呢?這麼做有什麼益處呢?我的答案很簡單。在我這樣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看來,我們這個星球,或許華盛頓政府尤甚,已經習慣了頻繁的戰爭。要警惕「軍工復合體」——艾森豪威爾總統對美國人的這句忠告早已被拋到了腦後。

我們美國人不能好好地吸取歷史的教訓,這點早已臭名昭著。或許這本書能讓人們記起戰爭的真實面目。而現今出現的屠殺之殘忍比起歷史上的記錄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瞭解到這些,那麼下一次再有政客宣稱我們必須入侵、摧毀作惡的國家或地區,實際上卻掩藏著其他目的時,我們會反覆思量一下。

而之後,或許我們將不再認同。

                                                                                                                                                                                                                            西德尼·尚伯格

                                                                                                                                                                                                                             紐約 紐帕茲

                                                                                                                                                                                                                                 2009年9月

1.越南胡志明市的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