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遠東朝鮮戰爭 > 第三章 三十八軍萬歲 >

第三章 三十八軍萬歲

“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在日本出版的一本《朝鮮戰爭名人錄》中,有那位拿下了飛虎山的中國團長的名字:范天恩。

其文字說明為:范天恩,1950年任團長。率部參加韓戰。第一戰役中,指揮僅有短兵火器的一個團(政委趙霄雲)穿插到聯軍第九軍後方,搶佔飛虎山(622.l高地),威脅第九軍補給總站軍隅裡。後受聯軍南韓第七師及美五團一部在大量空炮戰車支援下的反撲,堅守五晝夜,主動脫離敵軍,於是成名。

的前夕,在他的要求下調任第一一二師三三五團任團長,時值他新婚蜜月。在入朝前的誓師大會上,他代表三三五團提出"創造模範團"的口號,並向兄弟部隊提出挑戰,挑戰的條件是:"以我一個團消滅敵人的一個團。"

根據彭德懷"誘敵深入"的計劃,中國軍隊各部此時正向指定的地域集結。而麥克阿瑟已經命令西線各部隊開始試探性的北進,在西部的整條戰線上,以南朝鮮第七師和美軍一部在價川;和軍隅裡地區的前進最為迅速。價川和軍隅裡都是聯合國軍配合東線美第十軍完成麥克阿瑟"鉗形攻勢"的必經之路,也是迂迴到江界的必經之路。為了不讓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太快而影響中國軍隊的調動和威脅中國軍隊的側後,就必須依據飛虎山之險,進行阻擊。

11月5日,經過血戰佔領飛虎山陣地後,彭德懷命三三五團"就地防禦"。

飛虎山阻擊的任務落在了三三五團身上。

儘管第三十八軍在第一次戰役中沒能完成預定任務,但這支部隊在彭德懷心中依然是擁有很強戰鬥力的部隊。阻擊北進的敵人,一旦有差錯,將會導致整個戰役計劃的落空。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在後來的回憶中特別強調了當時選擇阻擊部隊的謹慎態度:誘敵深入,一般是用非主力部隊。但彭總卻是用主力軍中的主力師三十八軍一一二師來打。一一二師原來是四野的第一師。在選擇打阻擊的師時,彭總徵求過鄧華和我的意見。我們向他建議,如用最強的部隊,那麼,就用這個師。用最強的部隊是因為敵軍戰鬥力很強,打阻擊的部隊,既要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又能頂得住敵人。頂不住敵人,被敵人一下子衝進來,還談什麼調動部隊、裝口袋呀?後來有人說在二次戰役中一一二師沒使上勁兒,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一二師在第二戰役中的勁兒正是使在了這個關鍵的地方。

范天恩知道他的團在飛虎山的阻擊意味著什麼。

應該說,在打阻擊的時候,范天恩作為一個團長,也許並不知道志願軍指揮部"誘敵深入"的計劃。但是,如果陣地丟失了,三三五團的每一個官兵都清楚,敵人將會通過飛虎山,向北長驅直入,而朝鮮半島的北邊就是中國。

范天恩走上飛虎山陣地,看見倉促由進攻轉入防禦的士兵們正在挖工事。進攻的時候,士兵們已經把妨礙衝擊的小鍬和小搞都扔掉了,現在,他們只有穿著被漸漸瀝瀝的雨淋濕了的棉衣,用手、用刺刀挖著堅硬的五頭,不少士兵的雙手為此而鮮血淋淋,血和立和雨混合在一起,像和泥一樣。當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文化教員戴篤伯冒著敵人的封鎖炮火把小鍬送上了陣地時,三三五團的士兵們看見小鍬竟然哭了。

范大恩對文化教員說:"你這個知識分子行!"

11月6日,南朝鮮第七師在美軍的配合下開始進攻了。位于飛虎山陣地最前沿的是三三五團的二營五連三排。天剛亮,飛機和大炮一齊向三排陣地開始轟擊,石頭變成粉末,樹木全部變成光桿,整整一個白天,三排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晚上,南朝鮮士兵把三排陣地旁邊的樹木和枯草全部點燃,三排的陣地陷入一片濃煙和烈火之中,南朝鮮士兵藉著煙和火的掩護又衝上來,排長馬增奎帶領士兵隱蔽在陣地的側翼,當敵人已經十分接近的時候,他們投出手榴彈,把敵人連同燒到陣地上的火炮一併炸掉。敵人退下去後,三排的士兵聽見山下傳來哭聲,探出頭去看,見南朝鮮軍官正用棍子懲罰士兵。南朝鮮士兵又一次往山上爬,他們更加膽小,在距離中國士兵大約還有30米的地方不動了。馬增奎的命令是:敵人不到20米不准開槍。可南朝鮮士兵就是不爬到20米的距離,突然,王排一個等得心急的士兵開了一槍,南朝鮮士兵便擠成一團往山下跑去。

這一天,三排以傷亡一半的代價,打退敵人的七次進攻。

四連和六連在飛虎山打得也很苦,傷員不斷地被抬下陣地。

六連連長剛被抬下來,指導員也緊跟著被抬下來了。指導員傷得很重,他大聲地叫喚。營教導員勸他不要叫,他捂著傷對教導員說:"六連完啦!"

教導員說:"陣地丟了?我不信!通信員!跟我上陣地!"

教導員上了六連的陣地,漆黑的夜色中果然不見一個人。

他用手在工事中摸,摸到一個活著的,是班長張德占。教導員問其他的人在哪裡,張德占說排長死了。教導員說:"任命你為排長,趕快召集人!"

陣地上終於湊起幾個人。清點後發現,連幹部除了副連長,全部傷亡。教導員當時任命副連長為連長,任命文化教員為副指導員,並立即帶領所有的人搶修工事,準備阻擊敵人的進攻。

聯合國軍在飛虎山投下了可觀的炸彈。不但南朝鮮第七師所有的炮兵都在炮轟飛虎山,連位於價川的聯合國軍炮兵也在向飛虎山轟擊。

中國士兵經歷的是一場殘酷的戰鬥。

當范天恩在指揮所裡向上級報告戰況時,團警衛連在敵人的猛烈攻擊下頂不住了,其副指導員和一個排長跑下了陣地,對范天恩喊:"團長!快撤退!敵人上來了!"

范天恩一動沒動:"陣地丟了?"

副指導員和排長支支吾吾地說不清楚。

范天恩立即給山上的副營長陳德俊打電話,得知衝上陣地的敵人已經被打下去了。范天思轉過頭來,臉色陰沉地對團偵察參謀說:"尹日友!把這兩個人用綁腿捆起來,槍斃!"

尹日友押著兩個人走了。政治委員趙霄雲覺得人命關天,於是打電話給師指揮所,結果師政治委員不同意槍斃,說:"可以給他們鍛煉的機會嘛。"

山上的陳德俊聽說團長要槍斃人,更不同意:"山上傷亡大,人越來越少,槍斃了不是更少了嘛。"

副團長趕快把尹日友追回來,給兩個人鬆了綁。

范大恩的臉色更加陰沉了:"給我到最前沿的五連當兵去!"

陳德俊在山上見到兩人後破口大罵:"笨蛋!要跑怎麼不往我這裡跑?再說,臨陣逃脫是什麼行為?這事不算完,到五連看看人家怎麼打仗的!"

副指導員和排長後來都因為作戰勇敢,提升了。

6日至7日,聯合國軍加強了進攻的力度。雙方在三三五團二營五連的陣地上反覆爭奪達16次,其中多次進入了肉搏戰狀態。五連士兵李興旺頭部受傷,正在給自己包紮的時候,三個美國兵抱住了他。他在奪槍的過程中把一個美國兵踢下了山崖,同時開槍打死另一個,又用美國兵屍體上的手榴彈把第三個美國兵炸傷了。李興旺這個排打到最困難的時候,陣地上沒有倒下的只剩了排長和三名士兵,他們的彈藥全部來自戰友和敵人的屍體。在中國解放戰爭中獲得過"獨膽英雄"稱號的士兵李永桂,當他的陣地被敵人用汽油點著完全湮沒在火海中的時候,李永桂帶頭跳出戰壕向敵人撲去,火海中突然出現的他把敵人嚇得掉頭滾向山下。彈藥沒有了,他跑回連部要回十幾顆手榴彈和一挺機槍。第二次要彈藥時,他的左腿被炸斷,他拖著一條斷腿把一箱機槍子彈弄上山。這個出生於貧苦人家的青年在陣地上對身邊的戰友反覆地說著一句話:"我們是自願到朝鮮來打鬼子的!我們是自願到朝鮮來打鬼子的!"直到腿上的最後一股血流盡。

在沒有任何一種對空防禦武器的情況下,可以想見美軍飛行員在中國士兵頭頂上的掃射是何等的瘋狂。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的指揮所在一個山洞裡,本以為山洞裡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是,由於這個山洞也兼收傷員,傷員的大量抬進讓美軍飛行員發現了目標。美軍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在山溝裡鑽,把堆在洞口的汽油桶打著了。在濃煙和烈火中,洞內的空氣令人窒息,跑出洞的人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下紛紛倒下。美軍的飛機確定了中國官兵的這種處境後,便有大批的飛機雲集而來,這個叫做瓦洞的小山溝頓時成為大批戰機的掃射場。據事後統計,在這場空中襲擊中,中國官兵死亡人數為230名,其中多名是年輕的女兵和營團級軍官。

在飛虎山阻擊的艱難的日子裡,最困難的還是吃飯問題。

五連的機槍手梁仁江飢餓中把一塊石頭放在嘴裡啃,士兵們驚訝地看著他,說:"石頭能當飯,要莊稼人幹什麼?"

梁仁江說:"不信你們試試,口水一多,餓就差了一點勁兒。"

這個發明很快在陣地上普及了,飛虎山陣地上響起一片啃石頭的聲音。

在這種聲音中,就有士兵說:"咱們有飛機就好了,打四平那會兒看見過國民黨空投過吃的東西,降落傘八床被面那麼大,雞蛋掛在上面落地都不碎!"

三三五團的民運股長馮孝先奉命籌糧。他找到了因對中國軍隊不瞭解而藏起來的朝鮮農民,講了很多道理,又找到了一座鉛礦的宿舍,得到朝鮮工人們的同情。一個郡的委員長帶頭把自己的耕牛殺了,讓群眾把這頭牛煮了六大鍋肉湯。同時,朝鮮農民們湊了些大米,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下點火做飯。在通往三三五團陣地的路上,每一條小路都在美軍飛機的嚴密封鎖之下,但是,在紛亂囂叫的彈片中,還是出現了一支頭頂瓦罐的送飯隊伍。帶路的是一位60多歲的朝鮮老人,他戴著一頂中國士兵看上去有點像中國古代縣官戴的那種帶帽翅的紗帽。隊伍裡前面的人倒下去,後面的人默默地頂替上來,平靜而頑強地向飛虎山前進。一位叫樸孝男的婦女頂的是一隻裝米飯的木盆,她被彈片擊中倒下後拖著木盆爬,一直爬到了陣地上。中國士兵捧著飯眼淚汪汪地吃不下。敵人又開始進攻了,士兵們把米飯放下,說:"媽的,老子不吃了,打他個狗日的!"

送飯的朝鮮農民和工人們也參加了戰鬥。當再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時,陣地上傷亡的人包括了那些送飯的朝鮮百姓。

朝鮮婦女樸孝男往飛虎山上送米飯的那只木盆被中國士兵們保留了下來,後來這只木盆成為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的歷史文物。

11月8日,是三三五團在飛虎山阻擊的最後一天,也是最艱難的一天。這一天美軍出動飛機80多架,數百門大炮一齊轟擊,飛虎山上的各個陣地最後全部進入了肉搏戰狀態,嘶喊聲和呻吟聲在長達5公里的陣地上長久地迴盪。聯合國軍的士兵知道中國士兵已經沒有彈藥了,肉搏一陣後就乾脆退後20米休息,然後再一次撲上來。飛虎山陣地在雙方士兵的扭打中反覆得失,混戰從日出開始一直延續到日落。

這時,上級讓范大恩到師部開會,他說他離不開這裡,他一走會動搖軍心。師長命令道:"你必須親自來!一切後果我負責!"

原來,上級命令三三五團後撤30公里。

范天恩一聽就火了:"退?拚死拚活沒讓敵人前進一步就落了個撤退?再退不就是鴨綠江了?士兵的工作做不通!"

師長說:"這是命令!執行!"

三三五團在飛虎山阻擊了整整五晝夜,抗擊了南朝鮮軍隊一個師和美軍一部極其頑強的進攻,斃傷俘敵1800人。

范天恩不會知道,此時彭德懷發現聯合國軍的北進速度不快,怕麥克阿瑟北進的決心有變化,可能是第三十八軍頂得太狠了,於是讓他們抬一下手。

三三五團的撤退,令進攻的聯合國軍大喜過望。新聞媒體大肆宣揚飛虎山一役聯合國軍的"巨大勝利":"攻勢凌歷","共軍糧彈匱乏士氣低落","橫屍遍野,觸目驚心",並且還捕捉到了中國軍隊"殘部""向北逃竄"的情報。

當天,三三五團即轉移到九龍裡一帶,繼續設防誘敵。范天恩知道了誘敵的計劃之後,便在這裡與聯合國軍開了個玩笑:先在一個小小的無名高地上打阻擊,敵人第一輪衝擊被打下去之後,命令部隊迅速撤出陣地,跑到很遠的山頭上看熱鬧。準備第二輪進攻的聯合國軍先是向高地進行大規模的炮擊和轟炸,然後進攻,佔領空無一人的山頭之後正在納悶,美軍配合作戰的飛機飛臨高地上空,開始例行公事般的轟炸和掃射,佔領山頭的聯合國軍士兵們的結果自然十分悲慘。

三三五團在九龍裡一帶邊打邊撤地阻擊了五晝夜。所不同的是已經不再像飛虎山一樣地死守了。他們或者進攻一下,然後撤退;或者佔領一高地後拿出堅決死守的樣子守上兩天後,撤退了;或者突然前進,深夜模下幾個山頭然後沒了蹤影。讓敵人跟上來,又不讓他能夠真正跟著,這一套是靠在樹幹上就能睡覺、幾粒玉米粒就能維生的中國士兵很樂意幹的事情,也是中國軍隊的看家本領。世界上當時只有日本軍隊和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見識過這種沒辦法闡述明白的戰術,現在輪到南朝鮮軍和聯合國軍品嚐這種暈頭轉向的滋味了。

中國第四十軍一一九師三五六團也是擔任誘敵任務的一個團。團長符必久策劃了一整套誘敵深入的方案。11月10日在天佛山一帶接觸到了北進的美騎兵第一師後,他們在每一個山頭都堅決地阻擊一陣,再不斷地放棄,一直撤退到主峰。在主峰陣地上,他們大規模地阻擊了整整一天,雙方傷亡都很大,但到了晚上天一黑,三五六團又撤退了,在預定的二線陣地等著美騎兵第一師的到來。結果一等就是三天,這可把符必久緊張得夠嗆,他怕因為他頂得厲害了,美軍不來了。直到16日,他們終於發現了美軍的偵察隊,三五六團立即主動接火,猛打了一下又跑了。這樣和美騎兵第一師打一下退一下,終於師裡來電說,美軍已經錯誤地認為"共軍是向北逃竄的殘部",符必久這才放下心來。

但是,彭德懷還是認為沃克這個多疑的司令官前進得太慢。

聯合國軍北進的速度是對中國軍隊實力和意圖判斷的標尺。於是,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建議釋放一批戰俘。這個舉動至少可以收到兩個效果:一是表明中國軍隊的人道主義精神,二是進一步"示弱於敵"。

毛澤東對這個建議大加讚賞,立即回電:"你們釋放一批戰俘很好,應趕快放走,而後應隨時分批放走,不要請示。"

11月18日晚上,寒風瑟瑟。在戰俘營中挑選出來的27名美軍戰俘和76名南朝鮮戰俘在理了發,洗了澡,發了路費和吃了一頓加餐後,由志願軍組織科長司東初和司機王大海帶領來卡車向雲山地區出發。在陣地前沿,司東初對戰俘們說:"你們萬一過不了美軍的警戒線,就回來,我們歡迎!"

同時,第四十二軍也在誘敵中開始釋放戰俘。為了讓戰俘相信我軍在連連敗退,就要逃過鴨綠江的狀況,軍部命令部隊故意在撤退的路上丟下些槍支和背包。

第三十九軍在釋放戰俘前,志願軍的軍官面對戰俘們講話,內容是:我們不是什麼主力部隊,我們向後轉移了,不打仗了,我們沒有彈藥和藥品,準備回國了。經過在前沿和美軍的交涉,中國士兵把受傷和有病的戰俘用擔架送到公路邊上,然後後退,讓美軍把擔架抬走。

後來擔任美軍遠東司令官的李奇徽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完全不同。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抬著放在公路上,而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

美聯社記者懷特在11月23日對日所寫的報道中說:"被釋放的美軍俘虜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對他們很好。他們得到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一樣的口糧。志願軍曾用他們有限的設備治療這些傷兵。中國人不搜美國人的口袋,並且讓他們留著他們的香煙、金錶和其他私人的東西。"

毛澤東聽到釋放俘虜的情況匯報後,電報指示彭德懷:"請準備在此次戰役後,再釋放一批,例如三四百人。"

中國軍隊釋放戰俘立即引起強烈的國際反應。同時,也引起美軍情報局的極大的恐慌。美國人極力想知道中國軍隊的此舉將對他們正在進行的戰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美軍戰史資料顯示他們當時曾分析說,中國人往往要求被釋放的戰俘明白:"你們是資本主義壓迫的犧牲品,只有逃脫帝國主義的地獄,才能獲得共產主義天堂的自由",要求戰俘把中國軍隊的人道主義精神"告訴你們的同伴","敦促你們的同伴掉轉槍口對準你們的軍官"。這些言論的出現是因為西方人還根本不瞭解中國人和中國軍隊。西方人不知道,中國共產黨的軍隊當她還是一支農民游擊隊的時候,其制定的第一部軍現中就明確寫有"不許虐待俘虜"的條款。

在第一次戰役還處於收尾階段的11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曾專門給金日成寫了一封很長的信,介紹中國軍隊優待俘虜的政策和經驗。

由於自古以來戰爭中士兵的命運飄忽不定,戰俘的命運更是惶惶不可終日,因此很有必要再次抄錄彭德懷長信的主要內容,從字裡行間,可見一個千年文明古國的道德標準。

彭德懷說:由於我們採取了上述俘虜政策,即是瓦解放軍的政治工作,使敵人的戰鬥力逐漸減弱,並爭取了廣大俘虜補充了自己。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有一部分戰士是由俘虜兵補充的。在解放戰爭中,我們的兵源主要是靠俘虜。這些被解放過來的俘虜,經過教育改造之後,很多都願意參加革命隊伍,有好些人已經在解放戰爭中成了戰鬥英雄和人民功臣,這證明俘虜是可以爭取和能夠改造的,也證明毛澤東同志的寬待俘虜的政策完全正確。

在我們革命初期,甚至以後個別地方,有些同志憤恨敵人的殘暴,對俘虜官兵採取報復態度,這是很難免的。但這種報復行為,對革命非常不利,因為這種報復仇殺的結果,足以給故人造謠的借口,只能促進敵入內部的團結,增加敵人的戰鬥力。如果個個敵人都要硬拚,那麼取得革命勝利的代價就更大了。因此,對有的同志這種錯誤的報復行為,必須進行耐心的、堅決的說服教育,使之徹底改正,才能瓦解敵人,壯大自己,取得革命的勝利。

朝鮮人民進行的戰爭,是爭取朝鮮獨立、民主和自由的革命戰爭,經過寬待俘虜,將這一真理傳達到敵軍中去,根據中國的經驗其效果將是很大的。對俘虜進行寬大和教育改造工作,這正表示了勞動人民及其軍隊光明磊落的偉大氣魄,具有這樣氣魄的革命軍隊必然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上述經驗特為介紹,供你們今後對待俘虜的參考。

在中國軍隊的誘惑下,聯合國軍終於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錯覺,即其所實施的空中轟炸,已迫使中國支援部隊不能進入戰場,而參戰的部隊兵力有限,並已在聯合國軍猛烈的火力下失去作戰決心,中國軍隊"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11月ZI日,西線聯合國軍已經進至麥克阿瑟制定的"攻擊開始線",完成了戰役的全線展開。

而此時,在西線的中國軍隊第五十、第六十六、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三十八共六個軍已分別轉移至定州西北。龜城、泰川、雲山、德川以北以及寧邊以北地區,東線第九兵團的三個軍也已經全部到達預定地點。

11月22日、23日,聯合國軍繼續北進。西線美第八集團軍指揮美第一、第九軍和南朝鮮第二軍團共三個軍、八個師、三個旅和一個空降團。其左翼,美第一軍指揮美第二十四師、南朝鮮第一師、英第二十七旅由嘉山裡、古城洞地區分別向新義州、朔州方向進攻;美第九軍指揮美第二十五師、美第二師由立石裡。

球場地區分別向碧潼、楚山方向進攻,其第二梯隊土耳其旅位於軍隅裡地區;美騎兵第一師位於順川地區機動。在右翼,南朝鮮第二軍團指揮南朝鮮第七、第八師,分別由德川以北寺洞和寧邊地區向熙川、江界方向進攻,這一方向的第二梯隊南朝鮮第六師位於北倉裡、假倉裡地區機動。

英第二十九旅位於平壤,美空降一八七團位於沙裡院,為西線第八集團軍總預備隊。

東線,由麥克阿瑟直接指揮的美第十軍,轄美陸戰第一師、美第七、第三師由長津湖向武坪裡、江界方向進攻。南朝鮮第一軍指揮南朝鮮首都師、第三師沿東海岸向圖們江邊推進。

至此,聯合國軍已經全部被誘至預定戰場,進入了一個西起清亭裡,經泰川、雲山、新興洞到寧邊以東的約140公里的弧形突出地帶的大口袋裡,在這個大口袋的口上集結著預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九個軍。而此時,聯合國軍的兵力分散,側翼暴露,後方空虛,彭德懷夢寐以求的戰機來到了。

聞到中國飯的味道就撤退!

感恩節,起源於北美洲的英屬殖民地普利茅斯,該地居民在1621年獲得豐收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以"感謝上帝",之後逐漸形成了固定的節日,名為感恩節。節目的時間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1950年的感恩節為門11月23日。

東京麥克阿瑟的豪華富邸在11月23日點起了感恩節目的蠟燭,餐桌上的剛出烤爐的火雞散發出的香味令人愉快。麥克阿瑟和家人一起做了"感謝上帝"的禱告後開始享用節日的晚餐。麥克阿瑟在餐後甜點之後破例又倒了一杯香檳酒,然後站在窗前凝望著東京的萬家燈火。此時,收音機裡的播音員正在描述朝鮮前線美軍士兵感恩節的菜單,讓人聽上去不像是在報道一份戰壕中的萊諾,更像是在介紹高爾夫俱樂部裡銀行家們的一次聚會:雞尾酒、夾餡橄欖、烤小公火雞加酸果醬、水果沙拉、蛋糕、肉餡餅和咖啡。麥克阿瑟對這份菜單的具體內容不感興趣,無一亮他將親自飛往朝鮮前線,他要到那些美國小伙子中間去轉轉。如果記者們能拍一張麥克阿瑟將軍和美國士兵一起討論火雞味道的照片,並在報刊上發表,這個感恩節就圓滿了。

24日,美軍第八集團軍指揮部所在地朝鮮清川江邊新安州的上空天氣晴朗。麥克阿瑟的專機降落在坑坑窪窪的跑道上時,以沃克將軍為首的將軍們恭敬地迎接了他。穿著派克大衣的麥克阿瑟走下專機,並沒有先和他的軍事將領們握手,因為他知道記者們對這樣的照片不感興趣,於是他出人意料地先蹲下身來,拍了拍美第一軍軍長米爾本將軍帶來的一隻名叫埃貝的德國種小狗的腦袋,似乎還說了一句什麼玩笑話。記者們拍下了這張輕鬆愉快的照片,並在沒有聽清楚麥克阿瑟說的是個什麼玩笑的前提下,和在場的美國將軍們一起咧開嘴笑了起來。

接著麥克阿瑟乘吉普車到前線進行了視察。

麥克阿瑟半開玩笑地責怪了沃克將軍行動緩慢,沃克一直對這個問題採取一種不表態的態度。他聽見麥克阿瑟對美第二十四師師長丘奇少將說:"我已經向第二十四師小伙子們的妻子和母親們打了保票,小伙子們將在聖誕節回國。可別讓我當騙子。趕到鴨綠江,我就放你們走。"

麥克阿瑟的話被在場的美國《時代》週刊記者牢牢地記住了。

記者們抓住這個話題,問:"將軍,您的意思是否是,這場戰爭能在聖誕節之前結束?"

麥克阿瑟說:"是的。我左翼部隊的強大攻勢將勢不可擋,任何抵抗將是軟弱和沒有希望的;我右翼部隊有強大的海空軍的配合,將會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左右兩翼在鴨綠江邊的會合,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戰爭的結束。"

"將軍認為中國軍隊有多少人在朝鮮?"

"三萬正規軍和三萬志願軍。"

"勝利後的打算是什麼?"

"第八集團軍調回日本,兩個師去歐洲……聖誕節前讓孩子們回家!"

第二天,11月25日,美國各大報刊刊出的標題是:《麥克阿瑟將軍保證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聖誕節土兵可以回家》、《勝利在望——聖誕節不遠了嗎?》……

"聖誕節攻勢"這一戰役的名稱從此具有了諷刺的意味。

"聖誕節前讓孩子們回家"這句話日後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永久的笑柄。儘管日後麥克阿瑟在他的辯解和回憶錄中極力否認自己說過類似的話,但是所有在新安州機場上的美軍高級軍事將領和大批的記者都是見證,徹底的不認賬是不太可能的。麥克阿瑟的參謀惠特尼少將後來回憶說,當時麥克阿瑟的話是"半開玩笑,但意思和目的帶有某種肯定性"。麥克阿瑟自己的辯解是:"在和一些軍官的談話中,我告訴他們布萊德雷將軍希望聖誕節前把兩個師調回國,要是赤色中國不干預戰爭的話……報界將這句話曲解為我們必定勝利的預言,而且這個偽造的歪曲的解釋後來被用來作為狠狠打擊我的一個有力的宣傳武器。"

麥克阿瑟沒法否認的是當天他發表的一份公告:聯合國軍在北朝鮮對在那裡作戰的精銳軍的壓縮包圍現已臨近關鍵時刻。在過去三周內,作為這隻鐵鉗獨立成份的各類空軍,以模範的協同和戰鬥力發動了持續的攻擊,成功地切斷了來自北方的補給線,這樣,由此而進行的增援急劇減少,基本的補給明顯地受到限制。這一鉗形攻勢的右翼在海軍有效的支援下,現已抵達居高臨下的包圍陣地,把地理上可能有敵人的北部地區一分為二。今天上午,鉗形攻勢的西段發動了總攻,以完成包圍並夾緊鉗子。倘能成功,這實際上將減少戰爭,恢復朝鮮的和平統一,使聯合國軍隊迅速撤離,並使朝鮮人民和國家得以享有全部主權和國際的平等。我們就是為此而戰。

英國《泰晤士報》當天在報紙上宣佈:"七個聯合國師(三個美國師和四個南朝鮮師)以及英聯邦旅已準備就緒,去進行據稱是最後的進攻,以掃蕩從西海岸至南朝鮮部隊已經到達地點的這段鴨綠江下游地區。"

在世界戰爭史上,沒有哪一個軍事指揮官會在進攻前光天化日地把自己的進攻計劃公開宣佈,進攻的路線、規模、兵力、目的等絕對機密的軍事內容都像公佈旅遊計劃一樣張貼出來了。

英國報刊說,大肆宣揚這次進攻,"顯然是一種最奇特的打仗方式"。

麥克阿瑟的情報官威洛比此時的心情遠比他的司令官緊張。這個有名的樂觀主義者鑒於第一次戰役的教訓,在"聖誕節攻勢"的前夕,他對中國軍隊的估計要比以前現實得多。威洛比11月15日提醒他的司令官:"大約有三十萬有作戰經驗的中國共產黨軍隊已經在鴨綠江北安東至滿浦128公里的地段集結。

來自中國廣東的情報也表明,大批火炮、輕武器、彈藥和其他軍事物資正在裝船北運。"

威洛比對於24小時不間斷飛行的美軍偵察機飛行員"沒有發現中國軍隊的蹤跡"的報告感到懷疑。他認為中國軍隊有能力把部隊滲透到朝鮮,因為中國軍隊善於利用偏僻的道路行軍,並利用夜色作為掩護。而且這支軍隊的後勤支援相對也容易,因為補給線非常短。

關於中國軍隊的機動能力和隱蔽行軍的特點,美軍戰史中描述得十分詳細:中共軍隊強行軍的能力是非凡出眾的。根據可靠情報,中共三個師從鴨綠江邊的安東出發,用十六至十九天的時間行軍二百八十六英里,到達了北朝鮮東部的一個集結地域;一個師在十八天裡,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平均每天行軍十八英里。中共士兵的"白天"開始於夜幕降臨的時候,大概在晚上七時左右,直至翌晨三時。拂曉時,即五時三十分,他們要挖掩體,偽裝所有的武器裝備,然後吃飯。在晝間,只有偵察部隊在行動,以尋找第二天的宿營地。主力部隊都靜止不動加以偽裝,從航空照片和空中觀察是無法看到的。如果一名中共士兵在白天去掉了偽裝,飛機來時他必須在留下他蹤跡的地方一動不動,軍官有立即槍斃違令者的權力。

儘管美軍飛機的空中偵察很嚴密,但中國軍隊大兵團的機動開進沒有被發現。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英等國的軍事家們將此舉稱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跡"。

美第八集團軍對為什麼沒有發現中國軍隊的大舉調動做了如下解釋:

一、在得到相對準確的情報時,一種"不會是那樣的"先入觀念左右了判斷。任何情報如果指揮官不相信,是不能稱其為有效情報的。

二、第八集團軍的情報組織貧乏。原來美二十四師在南朝鮮建立的情報網後來解散了,之後沒有再建立有效的情報網。

三、情報技術上沒有夜間偵察的有效手段。判讀軍官不具備識破中國軍隊的偽裝的能力。

四、集團軍召集來的偵察軍官和判讀軍官都是些多年沒有參加戰爭的人,歲月令他們已經失去了其職業敏感性。

而對於始終沒有弄清中國軍隊準確的人數,第八集團軍的解釋是他們"跌入了中國軍隊的一個微不足道的騙局"。因為,"中國軍隊規定稱呼下降兩級使用,即把軍叫做某某部隊,讓人聽上去像個團,師讓人聽上去像個營,團讓人聽上去像個連。

這些說辭正說明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將軍的觀點:統統是失敗後的一種牽強的推脫。

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將軍在麥克阿瑟眼裡是個膽小而怯懦的人。在新的戰役即將開始的時候,沃克不再為麥克阿瑟武斷的指揮方式和把第十軍獨立於他的指揮之外感到憤怒。此刻,更令他憂慮的是他的第八集團軍將要面臨的撲朔迷離的戰場。第八集團軍由於與東線的第十軍之間巨大的間隙而使右翼"危險地暴露"著,這一點讓沃克感到相當的恐懼。當麥克阿瑟命令他11月15日開始進攻時,沃克反抗說他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後勤物資,而他的部隊每進攻一天就需要各種物資4000噸。於是,麥克阿瑟不得不將進攻的時間改在11月20日。而隨後沃克的消極準備又使進攻的時間推遲到24日。究竟沃克的這種拖延是不是正好給了彭德懷調動部隊的時間且不說,美軍的軍事學家對沃克的這種謹慎給予了看似離奇但十分有哲理的分析,他們說沃克之所以這麼做是出自於他"對中國軍隊的某種敬佩"。沃克對一個記者明確說過,儘管麥克阿瑟的命令要堅決地執行,但他的準備是一旦情況有變就撤退。他曾對他的一個親密的朋友說,右翼的第八集團軍在中國軍隊面前的撤退,使他差一點兒丟了官。麥克阿瑟不喜歡他。他必須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發起進攻,否則他的職業軍人生涯很快就會結束。但他同時又敏感而強烈地預感著:"中國軍隊肯定在一個什麼地方等著我們。"

為了和東線的美第十軍聯繫上,沃克派出巡邏隊去尋找他側翼的友軍,結果巡邏隊的報告說,第八集團軍的側翼"好像存在一支部隊"。在即將開始進攻的記者招待會上,沃克將軍的話令在場的新聞人士都感到氣氛不對頭。《讀者文摘》記者詹姆斯。米切納後來回憶說,那次記者會是他"所有記憶中最為陰鬱黯淡的事"。

記者問:"沃克將軍,你說你的巡邏隊已經與左翼建立了聯繫,他們是友鄰部隊嗎?"

沃克回答:"我們是這樣認為的。"

"難道您不知道嗎?"

"我們認為他們肯定是友軍。"

"你們與左翼沒有任何聯繫嗎?"

"沒有。我們是各自獨立作戰。但我們確信,那些部隊肯定是友軍。"

幾天之後,當戰場打響時,沃克知道了他的巡邏隊看見的那支"肯定是友軍"的部隊,其實是一支中國迂迴運動中的部隊。

對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提出強烈質疑的不止沃克將軍一人,連同總統杜魯門和包括李奇微在內的美軍高級將領都認為麥克阿瑟是在走鋼絲。在一次杜魯門召集的會議上,李奇微對麥克阿瑟進行了尖銳的抨擊。李奇微認為麥克阿瑟把第八集團軍和第十軍互相不聯繫地分成兩路進攻,是給了善於穿插和分割的中國軍隊一個絕好的機會。這種部署是西點軍校最低級的見習學員才會幹出的事。他接著以嘲笑的口吻譏諷了麥克阿瑟的所謂"進攻":"儘管麥克阿瑟把這次向鴨綠江的推進稱做'進攻',但實際上不過是一次接敵運動。在未弄清楚敵人的位置之前,在敵軍部隊根本就未與你的部隊接觸之前,你是無法向敵人發起進攻的。很多野戰部隊的指揮官都相信,中國的強大的部隊一定在什麼地方待機,而且,有一兩位指揮官還對不顧側翼安全、不與兩翼友鄰部隊取得聯絡而盲目向前推進的做法十分明智地表示懷疑。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知難而退,而且很多人還表現出總司令那種過於樂觀的情緒。"杜魯門也對麥克阿瑟"節前結束戰爭"的論調表示懷疑,儘管這種懷疑是在事後說出來的:"我們當時應該做的是停止在朝鮮頸部這個地方(他用手指著一個地球儀說),那是英國人所希望的。我們知道中國人在邊界線有近一百萬人以及諸如此類的事,但麥克阿瑟是戰地指揮官。你挑選了他,你就必須支持他,這是一個軍事組織得以運轉的惟一方式。我得到了我所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意見,而在前線的這個人卻說,這件事應該這樣做。所以我同意了。這是我做出的決定,不管事後怎樣來看。"

連總統都拿麥克阿瑟沒有辦法,其他的高級軍事幕僚們又能做什麼?

國務卿艾奇遜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政府失去了制止朝鮮走向災難的最好機會。所有有關的總統顧問,不論是文的還是武的,都知道出了毛病,但是什麼毛病,怎樣找出來,怎樣來處理,大家都沒有主意。"

麥克阿瑟作為一名駐國外的軍事將領與本國政府和本國最高軍事決策機構的關係,已成為二戰後世界政治史和戰爭史上最奇怪和最荒誕的關係。"他總認為我們是一群毛孩子。"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將軍說。這個比喻極其生動,但美國作家約瑟夫。格登說得卻更妙:"五角大樓的主要罪過是因小怕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麥克阿瑟面前就像學校的男孩子在城裡遇到街頭惡霸一樣怕得發抖。"

11月23日感恩節這天早晨,彭德懷拿著放大鏡在地圖上晃來晃去,他把洪學智、鄧華和解方叫來,指著地圖上的德川和寧遠說:"就在這裡!就在這裡!"

彭德懷等待的戰機已經明朗了:聯合國軍的右翼已經形成明顯的薄弱部位,這個部位就在德川和寧遠地區。在這個地區的聯合國軍是南朝鮮軍的第七師和第八師,而將與其相對陣的是中國的第三十八軍和第四十二軍。應該說,這是彭德懷預想中的最理想的狀況,南朝鮮軍隊根本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從這個部位插進去,可以直搗西線聯合國軍的大後方。彭德懷似乎已經能夠看見南朝鮮的兩個師全軍覆沒的結局。

彭德懷立即給第三十八、第四十二軍發電:"你們應以求得全殲德川地區李偽軍第七、第八師為目的。你們的攻擊時間於二十五日晚開始。清川江西岸各軍,則視戰役情況發展而定。請韓先楚同志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總之,以先切斷、包圍,求得全殲李承晚第七、第八兩師為原則。"

這一天,除南朝鮮第七、第八師到達德川、寧遠一線外,南朝鮮第六師正由價川地區向東轉移,北倉裡、假倉裡由美軍第二師接替。與此同時,美騎兵第一師、第二十四師、英第二十七旅以及南朝鮮第一師均已進至球場、龍山洞、博川一線。敵情的變化引起中共中央軍委的注意,特來電報:我軍在清川江東岸發起進攻後,美軍第二師、騎兵一師有向東增援的可能。如該兩敖東援,我軍在清川江東岸之三十九、四十軍,均難達到配合四十二軍、三十八軍殲滅李軍第七、第八兩師的目的。因此,建議以四十軍東進與三十八軍靠攏,增強我軍左翼突擊力量。

以對付球場、院裡方向可能東援之美二師和騎一師,以保證我三十八軍、四十軍首先殲滅李軍第七、第八兩師,並對下一步對故作戰造成戰役迂迴的有利條件。

彭德懷立即對其戰役部署做了調整:由韓先楚副司令員直接指揮第三十八軍和第四十二軍,首先殲滅德川、寧遠、盤山之南朝鮮軍第六房七、第八三個師;第四十軍東移至新興裡、蘇民裡以北,以一個師接替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的防務,阻擊敵人,其主力向夏日嶺、西倉插進,阻止美軍東援;在第四十軍東移後,第三十九、第六十六、第五十軍等部亦逐次東移,逐次接防,保持戰線的完整。當向敵發起全面進攻後,各軍應積極向當面之敵進攻,求得殲敵一部。

彭德懷把調整後的計劃向毛澤東匯報,再次確定西線發起攻擊的時間是11月25日黃昏,而相應調整後的東線發起攻擊的時間則是26日黃昏。

就在麥克阿瑟到前線談笑風生的時候,彭德懷接到毛澤東的回電是:"你們本日七時的作戰部署是完全正確的。"

毛澤東不知道,就在他向朝鮮發出這封電報的時候,一件令他終生悲傷的事件發生了。

25日上午,美軍飛機飛臨志願軍指揮部所在地的上空,一枚凝固汽油彈落在了彭德懷所在的房子頂上,房子瞬時燃燒起來。因為前一天志願軍指揮部已被美軍飛機轟炸過,在洪學智等人的堅決要求下,這天早上彭德懷一行上山隱蔽了,但是,毛岸英和另外幾名參謀人員沒有上山隱蔽。高溫的凝固汽油彈僅用了幾分鐘就將房子燒成了灰燼。當美軍飛機離去,彭德懷從山上下來時,他看見了毛岸英燒焦的屍體。

"為什麼偏偏把他炸死?"彭德懷在極度的悲傷中反覆念叨著這樣一句話。

除了彭德懷和幾位高級指揮官之外,沒有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實身份。

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1922年出生於中國長沙,童年時跟隨母親楊開慧在國民黨的監獄中度過。後被中共地下黨營救。

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和蘇聯東方語言學院的畢業生,蘇德戰爭時成為蘇軍的坦克中尉。援朝前是北京機器總廠的黨委副書記。援朝後任彭德懷的秘書兼俄文翻譯,犧牲時年僅28歲,新婚不久。

這是聯合國軍"聖誕節攻勢"正式開始後第二天發生的事情。

幾個小時之後,士兵們用木板釘了個棺材,把毛岸英埋在了山上。

至今,在北朝鮮那個叫大榆洞的地方,豎立著一塊石碑,正面寫著: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寫著: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長子。一九五零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沒有聯合國軍特工人員的現場偵察和標示目標位置,美軍飛機對彭德懷辦公地點的轟炸絕不會如此準確。這件事表露出朝鮮戰爭初期中國方面對戰爭指揮部的保衛工作的疏忽。

如果彭德懷未聽從勸告而上山躲避,那麼他也不會逃過這場災難。朝鮮戰爭如果沒有了這位中國司令官,戰爭又將是個什麼樣子呢?

麥克阿瑟下達了全線進攻的命令,在眼看著坦克的隆隆發動和記者們在一種莫名的興奮中向全世界發出聯合國軍開始"最後的攻勢"的電訊之後,覺得這裡已沒有他這個總司令的什麼事了,於是他又登上專機,之後,他對飛行員下達的指令又讓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朝西海岸飛,然後沿鴨綠江往北!"

隨行的參謀們立即說不行,因為即使這架專機有自衛武器。

有戰鬥機護航,往鴨綠江飛也是十分危險的事情。情報官威洛比不是多次警告說,蘇聯的米格飛機已經在鴨綠江上跟美軍飛機碰過頭了嗎?中國軍隊江邊的高射炮兵不是已經有了擊落美軍飛機的紀錄了嗎?

麥克阿瑟說:"我要看看地形,看看蘇聯人和中國人的跡象……敢於進行這次飛行的膽略就是最好的保護!"

任何反對在麥克阿瑟的旨意前都是沒有效果的。

記者們害怕了,嘟嘟嚷嚷道:"有必要這麼做嗎?"

麥克阿瑟的參謀惠特尼將軍小心地提醒道:"是不是帶上降落傘?"

"你這個紳土願意的話你就帶上,反正我不帶。"麥克阿瑟叼著他的煙斗,臉上浮現的顯然是一種嘲諷。

專機起飛了。在西海岸上空轉彎,到達鴨綠江的入海口。

麥克阿瑟命令:"沿著江飛!飛低一點!"

高度5000米。

機翼下是一片白雪皚皚的山地和平原。鴨綠江已經封凍,江水特別湍急的江心偶爾露出黑色的江面。沿江巨大的荒原上崎嶇境蜒的道路被厚雪覆蓋,沒有任何人跡和交通工具通過的跡象,荒原在迷濛的風雪中一直延伸到遙遠的西伯利亞沒有人煙的遠方。

70歲的麥克阿瑟什麼也沒看到。

惠特尼將軍後來對他從飛機的舷窗向下看到的景象所感到的畏懼記憶猶新:"極目遠望的是無窮無盡的窮鄉僻壤,崇山峻嶺,裂谷深峽,近乎於黑色的鴨綠江水被束縛在死一般寂靜的冰雪世界之中。"惠特尼感到麥克阿瑟不要降落傘是對的,因為他認為,如遇緊急情況,寧可與飛機同歸於盡,也比降落到"這冷酷無情的荒郊野地上'好。

麥克阿瑟因為他的鴨綠江飛行,被美國空軍授予了功勳飛行勳章和戰鬥飛行榮譽徽章。

麥克阿瑟在記者們崇拜的目光中結束了邊境飛行。他的專機這回真的向東京飛去了。當飛機消失在雲層中的時候,留下來的沃克低聲地嘟喚了一句:"胡鬧。"沃克的聲音雖然很低,但在場所有的人事後都說自己清楚地聽見了。

沃克將軍的助手林奇在不得不回答記者就此提問時的答覆是:"沃克將軍無論遇到什麼惱火的事都不使用褻瀆的語言。"

麥克阿瑟回到東京立即發表聲明:聯合國軍此次進攻將很快以勝利告終。

東京《朝日新聞》當日在顯著位置用大號字體刊出的標題是:聯合國軍開始總攻勢,戰亂可查結束與此同時,位於戰爭前線的沃克將軍卻對美第二十四師的師長丘奇少將說:"告訴你的先頭部隊二十一團的斯蒂芬斯上校,要他一聞到中國飯的味道就撤退!"

還是與此同時,在麥克阿瑟專機剛剛掠過的一條荒涼山溝中的一個潮濕的山洞裡,彭德懷正用凍得麻木的手舉著放大鏡在看地圖。他苦苦地思索著戰役打響之後,最關鍵的第三十八軍方向還可能發生什麼意外的情況。

就在美軍士兵們嚼著香噴噴的火雞肉,喝著熱咖啡的時候,朝鮮北部的那一望無邊的雪原之中,幾十萬中國士兵正縮在用枯枝和積雪偽裝起來的戰壕裡,在他們的小鐵鍬上烙一種堅硬的麵餅,或者把土豆和黃豆粒烤熟,為即將到來的戰鬥準備自己的口糧。中午的飯是煮熟的玉米棒。玉米棒凍得很結實,他們就把玉米棒放在冬天的太陽下曬,曬軟一層就啃掉一層——由於已經把置敵於死地的一個巨大的陷階挖好了,等待的時刻他們吃得很慢很從容。

看不見陽光下戰壕邊沿上那一排排中國士兵們的金黃色玉米棒而自稱"深刻地瞭解東方民族的性格"的麥克阿瑟,由此注定了他的"聖誕節攻勢"在世界戰爭史中演繹的必然是悲劇。

韓國第二軍團已經不復存在

1950年11月25日黃昏,在清川江以北整個西線的寬大正面上,自西至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五十軍於博川向英軍第二十七旅、第六十六軍於泰J;響南朝鮮軍第一師、第三十九軍於寧邊向美軍第二十五師、第四十軍於球場方向向美軍第二師、第三十八軍於德川向南朝鮮軍第七師、第四十二軍於寧遠向南朝鮮軍第六師和第八師,開始了全面出擊。兩天以後,東部戰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軍也開始了進攻。

中國戰史稱這次進攻為朝鮮戰爭的"第二次戰役"。

值得注意的是,在朝鮮與北京頻繁往來的電報中,毛澤東的一個觀點被反覆提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這就是:首先殲滅偽第七、第八兩個師。

毛澤東甚至擔心這個方向的兵力不夠,要求在佈兵上給予特殊的重視。在選擇戰役缺口的問題上毛澤東和彭德懷的觀點是一致的:聯合國軍西線的右翼。

在後來對朝鮮戰爭諸多的記述著作中,有一個問題被反覆涉及,即南朝鮮軍戰鬥力的問題。美軍的戰史中到處可見南錐鮮軍隊戰鬥力低下的例子,"一觸即潰"、"烏合之眾"、"驚慌失措"等字眼被反覆使用。而在南朝鮮軍的戰史中,不止一次地表現出對美國人的這種描述的憤怒情緒,南朝鮮軍認為美軍惟~逃脫責任的辦法就是大肆誣蔑南朝鮮軍隊的無能。

在中國軍隊發動的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八、第四十二軍負責攻擊的正面,正是南朝鮮軍的第六、第七、第八三個師負責的防區。這個防區位於聯合國軍西線的右翼。

這就是毛澤東和彭德懷同時注意的地方。彭德懷的戰役設想是,以兩個軍的兵力在中朝戰線的左翼用猛烈的突擊,迅速打開戰役缺口,這個戰役缺口一方面可以徹底切斷聯合國軍東西兩個戰場的聯繫,另一方面從這個缺口可以橫切到聯合國軍的大後方,從而實施整個西部戰線的戰役大包圍。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彭德懷,都知道這次戰役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左翼是否能迅速突破和橫向的穿插是否能按時到位。

其時,西線的美軍前進速度快,而其右翼的南朝鮮軍前進速度慢,於是使整個戰線形成一個突出部。聯合國軍的戰線被無形中拉長,兵力處於分散狀態。尤其是右翼的南朝鮮部隊遠遠地孤懸於大同江兩岸。而沃克的部署是把整個戰線的右翼全部交給南朝鮮軍隊。

毛澤東和彭德懷之所以一致認定中朝軍隊進攻正面的左翼是聯合國軍整個戰線最薄弱的地區,中國的兩個軍肯定能在這裡迅速地突破當面防線,並能不可阻擋地插向聯合國軍的後方,他們信心的來源很簡單:這個地區的對手是清一色的南朝鮮軍隊。而南朝鮮軍隊比美國軍隊好打得多。

由於左翼進攻的成敗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彭德懷決定親臨戰爭第一線指揮,他的決定立即遭到志願軍黨委會的否決。

會議最後決定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組織志願軍前進指揮所,統一指揮左翼的第三十八軍和第四十二軍。韓先楚出發前問彭德懷:"還有什麼交代的?"彭德懷厲聲厲色地說:"一要插進去,二要堵得住。要接受上次戰役的教訓,不能再讓敵人跑了!"

所謂"上次戰役的教訓",指的是在第一次戰役中第三十八軍在熙川方向貽誤了戰機。

這次,第三十八軍的主攻方向是德川。

第三十八軍軍長梁興初自從在志願軍會議上挨了彭德懷的訓斥後,心裡一直不舒服。在軍黨委會上,他傳達了彭德懷對第三十八軍的批評,同時主動承擔了責任:"彭老總罵得對,是我沒有指揮好!"話是這麼說,可性格倔強的戰將真實的心態是不太服氣:誰不知道第三十八軍是赫赫有名的部隊?即使在第一次戰役中打得不太理想,可殲敵數量不比別的軍少,彭老總那句"什麼主力"著實有點傷人。

追溯第三十八軍的歷史,實際上與彭德懷的軍事生涯有著緊密的聯繫。這個軍的前身是中國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而這支縱隊是以中國工農紅軍為骨幹發展起來的。第三十八軍三三八團就是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的一部,而三三四團就是1928年7月彭德懷領導平江起義後組成的紅五軍的一部。這支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平型關戰役。1946年挺進中國東北地區,組成東北聯軍第一縱隊後,參加了中國解放戰爭中的"三下江南"、"四戰四平"、"遼西會戰"、"攻佔瀋陽"等戰役,戰功赫赫。1948年間月,第三十八軍正式組建。在平津戰役中,擔任主攻天津的任務,最先突破天津城防,攻佔金湯橋,殲滅國民黨軍2萬多人。隨後又揮師南下,參加宜(昌)沙(市)、湘西南、廣西等戰役。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第三十八軍從中國最北的松花江,一直打到中國西南邊境的中越邊界,轉戰13個省市,解放城市達100餘座,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無可爭議的主力部隊。

進入朝鮮的第一仗,就變成了"什麼主力"。軍長梁興初時部下說:"三十八軍到底是不是主力,這一仗看!這一仗要各負其責,誰要是出了問題,別怪我不客氣!"

第三十八軍的指揮所從球場轉移到降仙洞的一個礦洞裡。

在這個潮濕的洞裡,梁興初長時間地看著地圖,他幾乎把他的部隊要進攻的這塊地方上的每一個地名都記得爛熟。

韓先楚到達了第三十八軍的指揮所。

韓光楚,湖北黃安縣人,從小就參加紅軍,從士兵到第四野戰軍的兵團副司令員,在軍事生涯中,他在每一個軍事職務上都幹過,因此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韓光楚介紹了整個西線的形勢,然後具體說到第三十八零的任務:打下德川,然後迅速迂迴敵後。韓光楚說,為了能迅速打下德川,第四十二軍先配合第三十八軍戰鬥,然後再打寧遠。

梁興初一聽不高興了:"讓四十二軍該幹什麼幹什麼去!打德川我們包了!"

韓光楚嚴肅地說:"軍中無戲言!"

梁興初說:"二十五日開始進攻,二十六日解決戰鬥!"

韓先楚給彭德懷打電話,說第三十八軍要"單干",而且保證一天打下德川。韓先楚建議,如果第三十八軍單獨打德川,第四十二軍就可同時打寧遠,這樣粉碎南朝鮮軍隊的防線會更加利索。彭德懷說:"梁興初好大的口氣!告訴他,我要的是殲滅,不是趕羊!"

梁興初說:"我要包南朝鮮第七師的餃子!"

梁興初口氣大得驚人,因為他已經有了具體的計劃。他要從南朝鮮第七、第八兩個師的接合部插進去,包圍德川的敵人。

其一三師經德川以東至德川南面的返回峰,而後由南向北進攻,二師經德川以西至雲松裡,由西向東進攻,四師正面進攻德川。

"我這回要打個狠的!"梁興初說起來咬牙切齒,"派個先遣隊馬上出發,由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和三師的偵察科長周文禮率領,偷渡大同江,秘密潛入德川前面的武陵裡,把德川通往順川和平壤的公路橋先給我炸了,我看偽七師往哪裡跑!"

韓光楚同意了第三十八軍的計劃,然後說:"我到四十二軍去看看。"韓光楚明白,對於處於一觸即發狀態中的第三十八軍,再說什麼已完全沒有必要了。

24日,在第二次戰役開始的前一天,第三十八軍的先遣隊在月朗星稀的深夜出發了。

第三十八軍先遣隊此次深入敵後的行動,後來被中國的一家電影製片廠拍成了一部黑白膠片的電影,在中國的城鄉間廣泛放映。電影的名字叫《奇襲》。

當時,梁興初把偵察科長張魁印叫到指揮所,問:"敢不敢帶點兒人先給我插進去?"張魁印嚴肅地說:"有啥不敢的!"梁興初說:"那就準備一下立即出發,二十六日必須給我炸掉那座橋。"

張魁印的回答是:"保證完成任務。"

第三十八軍副軍長江擁輝指著地圖對張魁印說:"武陵裡西傍大同江,有一條支流橫跨由南通往德川的公路。那裡有一座公路橋,你們必須於二十六日早上八點之前炸掉這座橋,估計那時候受到攻擊的敵人可能南逃,北上的敵人也可能增援,這個時候把橋炸掉,才能保證主力部隊全殲德川之敵。"最後,江擁輝問:"今晚能過大同江嗎?"

張魁印說:"沒有意外是可能的。"

江擁輝說:"你帶的這個先遣隊人多,穿過敵人的前沿陣地困難很大,不過,有傷亡也要過去!"

張魁印說:"是!"

顯然,江擁輝為這支隊伍是否能在南朝鮮軍隊的嚴密封鎖下順利地插入敵後感到一絲擔憂:"實在過不去,也要打一下,抓幾個俘虜回來。"

先遣隊由323人組成,其中主要是工兵,還有英語和朝語的翻譯以及前來充當嚮導和聯絡員的北朝鮮平安道內務署的署長和副署長。除了攜帶必要的武器之外,還攜帶了通訊和爆破器材。

先遣隊的中國官兵每人的手臂上都繫上了白毛巾,他們在前沿部隊佯攻的掩護下,乘夜色向南朝鮮軍隊的陣地走去。剛出發不久,志願軍司令部來電,說不準先遣隊攜帶譯電員——怕萬一出了事,讓敵人知道了電報密碼,損失就大了。軍長梁興初認為,先遣隊沒有譯電員,怎麼和指揮所聯繫?還是相信自己的譯電員吧。正好這時一發炮彈把電話線炸斷了,於是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在戰爭中,尤其是在大戰前夕雙方處於一觸即發的對峙中時,一支323人的隊伍要穿過敵方的前沿陣地,而且還要不被其發現,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如果要穿越的區域是美軍的陣地,梁興初軍長還敢不敢設想如此的行動——南朝鮮軍隊注定要讓中國士兵捉弄一回。先遣隊走了一會兒,看見道路已經被鐵絲網封鎖,又回來了,然後向前沿的另一個方向走。這樣,他們在南朝鮮軍隊的前沿走來走去,尋找可以插腳的地方,南朝鮮軍居然沒有任何反應。終於,先遣隊找到一個坡度很陡的山腳,可能南朝鮮軍認為這個地方人根本通不過,所以沒有很嚴密的防範措施。山腳果然落不下腳,坡陡,土質鬆軟,士兵件走上去就往下滑,山腳下是一條小河,結果士兵們疊羅漢一樣疊在一起,滑進小河。再往前走,接近前沿,又看見鐵絲網,還看貝南朝鮮士兵正在月光下挖工事。趁著一片雲彩遮住月亮,幾個中國士兵在三師偵察科長周文禮的帶領下,把鐵絲網頂走來,隊伍一個跟一個地彎著腰鑽過去,一連鑽過了三道鐵絲網323人在南朝鮮士兵的眼皮底下順利地進入了一片樹林,張魁印在樹林裡清點了一下人數,一個不少。

下一步就是過江。江橋已經被敵人炸毀,先遣隊知道,北朝鮮人民軍在從平壤撤退時,在江上修了一條藏在水面下的"水中橋"。在尋找這個橋的時候,先遣隊順著公路走,像是在自己的地盤上行軍一樣,對面開來滿載南朝鮮土兵的汽車,居然就這樣面對面地擦肩而過,中國人與朝鮮人外觀上沒有什麼差別,黑暗中軍裝看上去都差不多,過去之後,連緊握著開了蓋的手榴彈。

緊張得出了一身汗的中國士兵們都覺得奇怪,南朝鮮的兵怎麼這麼好糊弄。

先遣隊進入了一個叫古城江的小鎮,那座水中橋就在這個地方。小鎮已經有南朝鮮軍隊防守,一個南朝鮮士兵正在街上睡眼惺忪地撒尿,看見迎面走來的隊伍,轉身就往屋裡跑。中國士兵跟著他進了屋子,開槍把正在睡覺的敵人解決了。從俘虜嘴裡知道,水中橋已經被南朝鮮軍隊發現,並且已有部隊在防守。先遣隊的一個排迅速往渡回跑,江邊的一個小屋子裡有幾個南朝鮮士兵正在玩著什麼,像是在賭博。周文禮讓朝鮮聯絡員故意用朝鮮語大聲說:"把鞋脫了,準備過江!"由於聲音大而鎮靜,幾個南朝鮮士兵竟然以為是自己人的玩笑,頭也沒抬繼續玩著。到了江邊,周文禮緊張起來,因為如果找不準水面下的橋就下水,南朝鮮士兵肯定會看出破綻來。他向江面上看了一會兒,看見江面上有一條通向對岸的細碎的浪花。周文禮伸腳走下去,果然這就是水下橋。本來認為是很艱難的渡江,就這樣兒戲般地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