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意外的發現 >

意外的發現

傅崇碧把63軍的三個師布成了一個倒品字形,前方左翼擺的是189師,右翼擺的是187師,後方擔任預備隊的是188師。從敵軍的進攻路線來看,是直撲左翼而來,打起來唱重頭戲的,是蔡長元的189師。

果然,戰鬥最先爆發的地點在漣川至鐵原公路以東,漢灘川以西,在這裡,189師565、566、567三個團共一萬四千餘人,從左到右一線展開。在189師正面,李奇微投入的兵力有整整6個師加一旅一團(其中美軍4個師),火炮1300餘門,坦克180餘輛,一個小時向189師頭上傾斜的炮彈達到4500噸。和美軍相比,189師只有79門火炮,師部有一個裝甲車隊,不過也就是有少量裝甲汽車,是沒法拉出去正面和美國坦克對著打的。

這一仗,一打就打了三天。

為了重現鐵原阻擊戰的真實面貌,我曾仔細閱讀中美韓各方的史料,結果,卻有一個頗為有趣的意外發現。如果總結對於鐵原阻擊戰的看法,各方的描述大相逕庭。中方的描述集中於兩字--「慘烈」。

有人回憶,鐵原血戰的那些天,彭德懷常常在夜間眺望鐵原方向染紅半邊天的炮火,以至為之流淚。在我的採訪中,回憶五次戰役中彭德懷元帥流淚的,只有兩處,一處是在戰後總結提到180師的慘重損失時,彭總氣憤到要用椅子砸那些扔下部下先退的指揮官,破口大罵,邊罵邊流淚;另一處,就是鐵原。

曾與日寇血戰八年的彭德懷,是何等的鐵石心腸,讓元帥為之泣下的,又是何等難以言喻的慘烈呢……

這是一場以寡敵眾,以殘缺的後退之師迎戰銳氣正盛的敵軍之戰,是一場以美國人最熟悉的方式打的戰鬥,如果中國人打得不慘烈,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可是如果看美方的資料,其描述卻是另外兩個字--「迷惘」。

一般的阻擊戰,要想把優勢敵軍頂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其「打疼」,讓它遭到無法承受的損失。然而,不得不承認,從美方現有資料看,美軍在鐵原之戰中,損失並不是特別大。至少沒有大到讓參戰人員覺得不可忍受的地步。這也不奇怪,美軍主要依靠重炮坦克開道,有著足夠優勢的兵力火力,又是在追擊途中,對他們來說,仗已經打贏,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實在犯不著拿官兵的性命去填。假如在勝利的追擊戰中付出幾萬條人命的代價,李奇微面對的命運恐怕就不是勳章和鮮花,而是被美國的母親和妻子們用黃絲帶勒死。

既然如此,就很難解釋為何美軍在鐵原之前頓足整整兩個星期。按照此前的追擊速度,美國人用這兩個星期都快可以打到平壤城下了!從我看到的美軍一線官兵的回憶來看,美國人自己也很迷惘,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怎麼就給擋在鐵原門口一擋兩個星期呢?

他們的回憶中,當時每一天都在進行頗為「正常」的作戰,炮擊、進攻、吃飯、行軍,一切似乎沒有什麼古怪,但稀里糊塗的十幾天就過去了。

十幾天?1990年美國打海灣戰爭,蛙跳巴士拉逼近巴格達,重創和殲滅伊拉克38個師,也不過用了四天多一點兒而已。戰機稍瞬即逝的戰場上,哪有十幾天不知道自己在幹嗎的道理?

李奇微將問題歸結於天氣,稱大規模的降雨使美軍的機械化部隊難以通行,導致進展緩慢。然而,這明顯是一個托詞,因為南朝鮮當地的道路條件相當不錯,根據韓國政府2004年發表的氣象資料,1951年夏季鐵原地區的大規模降雨開始於6月4日之後,此時鐵原的阻擊戰已經進行了整整8天。

如果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怎麼給擋了兩個星期,那就有點兒太奇怪了。然而看起來他們也並非在撒謊。

只有少數美國人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當時在美國陸軍第24師服役的羅伯特少校寫道:「在堪薩斯線(美軍對臨津江岸經華川水庫到桿城一線的稱呼)南側,我們彷彿陷入了一個無法發力的陸地沼澤,總是覺得找不到要打的目標,又發現目標到處都是……」美24師,是包圍180師的元兇,也是進攻189師的主力之一。

鐵原阻擊戰,63軍三個師輪番上陣,其中打頭陣的189師可稱意義重大。因為此時美軍銳氣正盛,189師的任務就是要迎頭迫使這架高速運轉的軍事機器減速和停滯下來。三天,從5月28日到5月30日,189師用傷亡萬人的代價做到了這一點。這三天,簡直可以稱為決定鐵原阻擊戰成敗的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