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美國人的狼群戰術 >

美國人的狼群戰術

平心而論,在這個階段的撤退途中,中國軍隊處境十分艱難。可以說,五次戰役的目標確乎有些低估了美軍的戰鬥力。志願軍確實在大步後退,從已經佔領的陣地上向戰役的起點後撤,而美軍在一道道炮火阻擊線下的攻擊,有著很明顯的潛台詞:不但是要擊退中國人,甚至是要中國人統統留下。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美軍在如此優勢的情況下依然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那就是攻擊的力度並沒有強到硬把志願軍主力留在臨津江以南的地步。雖然實力可以達到這個戰果,但美軍和志願軍還是保持了一條接觸線在朝北平推,以致斷後的志願軍部隊雖然打得十分艱苦,但並沒有出現類似仁川登陸那樣的大迂迴和包圍圈。

其實,出現這樣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美軍採取了狼群追擊獵物的方式--狼在獵物的後方不緊不慢地追擊,而獵物在追擊過程中越來越衰弱,直到獵物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再給其致命一擊取得最後的勝利。

如果以高度機械化的部隊包抄,圍住這數十萬中國軍隊,將引發雙方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會戰,美軍即便取勝,也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所以李奇微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他的戰術很是科學:他的部隊在不間斷地攻擊著志願軍的後衛線,使中國軍隊無法建立穩固的防禦陣地。志願軍本來就已經捉襟見肘的糧彈在撤退過程中每一分一秒都在消耗,人員也越來越疲憊,戰鬥力在不斷減弱。這個過程持續下去,時間越長,沒有喘息之機的志願軍會越弱。

而那個後來聞名於世的小城鐵原,簡直就像是為李奇微準備的一個咽喉--所有志願軍西線的部隊和物資都要經過這裡才能撤向北方。只要在疲憊的志願軍前面奪下這裡,就可以卡住中國人的喉嚨。

從地圖的進展來看,李奇微對能卡住這個咽喉,並不感到是一個困難的任務。也許,李奇微只是沒算到在鐵原前面,會有一支中國的阻擊部隊奇跡般地把他的大軍死死頂住。這支部隊,就是志願軍十九兵團的六十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