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鐵在燒:中國人民志願軍鐵原大戰實錄 > 一 半個世紀前的「斬首行動」 >

一 半個世紀前的「斬首行動」

筆者曾問過老唐為什麼上來照著人家腦袋就是一槍。因為他這個舉動引來了太多的爭議,甚至很多老戰友都對他當時的做法大加褒貶,認為老唐就是當敢死隊的料,指揮一個連未免太抬舉他了。老唐自己的回答卻十分簡單:「他戴著夜光表啊,戴夜光表的肯定是當官兒的,我先把他斃了,後邊我要怎麼打就怎麼打。」

不能不說老唐的想法很有道理,這種「斬首」的做法,對美軍當時的作戰組織來說,是相當致命的。當時的美軍,是一支典型的近代職業軍隊。

著名歷史穿越題材小說《竊明》中,作者對於軍事理論的描述極有獨到之處,他在評論軍隊組織的歷史變化時寫道:「近代軍隊是一具戰爭機器,通過殘酷的體罰和訓練,讓士兵漸漸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形成對命令條件反射式的執行。一支近代軍隊中的士兵,對軍棍和皮鞭的畏懼是根深蒂固的,在戰場上越恐懼就越會機械地執行命令。例如南北戰爭的美軍會在炮火覆蓋下,列著嚴整的隊型緩步行軍1英里,然後完美地進行隊列變換,翻越矮牆。並從400碼距離開始還要受到線膛槍射擊,直到一萬人在進攻中掛掉八千才崩潰掉。封建軍隊的組織結構更不必說,作戰主要靠個人武勇,憑首級計功,靠搶劫來維持鬥志,所以封建軍隊才會有歸師勿遏、圍城必闕的說法,就是希望不要逼得對手拚命。而近代軍隊就沒有這些說法,反正都是拼光了拉倒,只是戰場上的行屍走肉罷了。沒有靈魂的軍隊只能僵化地進行殺戮或被殺戮,而不能積極主動地作戰,所以遇到現代軍隊後就出現了一邊倒的大屠殺。只有理想,才能給近代軍隊這具死屍注入靈魂,不僅僅是機械的剛硬,還有靈活的戰術和柔韌的彈性。充滿戰鬥慾望地去作戰,靈活地根據戰場形勢去爭取勝利,被擊潰的單兵也能自行恢復戰鬥意志。比如大規模的敵後游擊戰,並非古人不願意,而是封建軍隊和近代軍隊根本做不到。陷入敵後的封建軍隊是只會搶劫的流寇,失去指揮的近代軍隊是死挺的乾屍。」

美軍一直到越南戰爭時代,重視培養的都不是有理想的軍隊,而是具備鐵一樣紀律的職業化軍隊。在這種軍隊裡,軍官教育士兵,第一句話通常是:「記住,雞蛋是長在樹上的!」這句話的含義在於長官的話是不可置疑的。如果長官突然被幹掉了,這樣的軍隊會怎樣,不問可知。

近代職業軍隊是用明確的指揮替代系統解決問題的,比如連長陣亡副連長自動接替指揮,副連長陣亡第一排排長接替指揮。但是,在580.7高地這樣的夜間混戰中,這種體系顯然無法正常工作。近代職業軍隊的阿基裡斯之踵暴露無遺。

而志願軍能夠在朝鮮不斷打出大規模的穿插,乃至於鐵原這樣極其倚靠部隊單兵作戰能力和忠誠的戰役,其原因很多老兵都歸結於志願軍是一支有理想的軍隊。有理想的軍隊並不一定都是正義的軍隊,比如希特勒的軍隊也很有理想,但這理想是邪惡的。然而單從軍事角度說,有理想的軍隊作戰能力和主動性確實出色。這一點很多軍事家都明白,馮玉祥在軍中設立教堂,唐生智全軍信佛,就是想培養出一種理想來。

志願軍的理想是不需要灌輸的,簡簡單單四個字:「保家衛國」讓成千上萬中國普通的耕讀子弟前仆後繼,視死如歸。這不是為一黨一派而戰,而是為保衛一個民族的和平與尊嚴而戰。

設想沒有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血戰,就算美軍止步鴨綠江邊,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總是無法改變的,而且將持續數十年之久。那時無論中國倒向蘇聯,還是倒向美國,雙方對峙的前線,一定在中國的東北,這是地緣政治決定的。那樣我們還談什麼發展?談什麼獨立自主?

那麼,讓我們中立吧。可如果沒有抗美援朝來證明中國軍隊有保衛自己的能力,誰會把這個在二戰中差點兒讓小小日本亡了國的民族放在眼裡?衡陽失守的時候,羅斯福總統用電報質問蔣介石大元帥:「你的兩百萬軍隊在哪裡?」

想左右逢源麼?你也得有那個本錢!

抗美援朝之前,中國軍隊在和外國人的戰鬥中,從來沒有獲得過敬畏。有實力保衛自己的人,才能談到中立,否則,只能是引來兩方的窺伺,比引來一方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