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解放戰爭(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 第八章 把漢江變成內河 打龍亭 >

第八章 把漢江變成內河 打龍亭

一九四八年初,粟裕改變了毛澤東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計劃。

儘管所有關於解放戰爭的記述都涉及此事,但仍有評價不足之嫌。因為後來的歷史證明,粟裕的判斷和建議,對整個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對中國人民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在軍隊的高級將領中,極少有人敢於和善於對毛澤東的決斷提出反對意見。毛澤東一旦作出決定,特別是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定,鮮有改變的先例,他不是一個能夠輕易被說服的人。

三月十日,毛澤東尚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他致電劉少奇:「我們擬於三月二十日動身東移,約於四月十五日左右可到你處,屆時擬約粟裕一商行動計劃。」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已到河北阜平城南莊,他再次致電陳毅、粟裕:「為商量行動問題,請陳毅、粟裕兩同志於卯有(四月二十五日)至卯世(四月三十一日)數日內同來平山中工委開會為盼。」

四月二十五日,陳毅和粟裕從河南濮陽出發,日夜兼程,於三十日趕到城南莊。毛澤東一改會見黨內同志從不迎出門迎接的習慣,大步出門與粟裕握手。「我們的英雄回來了!歡迎你,粟裕同志!」毛澤東顯出了一些激動,「十七年了呀,有十七年沒見面了吧?」

粟裕說:「是的,十七年不見了,主席。主席好吧?」

毛澤東和他的一個兵力甚眾的方面軍最高軍事指揮員竟有十七年沒有見過面,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十七年前,應該是一九三一年,那時粟裕二十四歲,擔任中央紅軍六十四師師長。俘虜國民黨軍師長張輝瓚的戰鬥,就是粟裕率領六十四師打的。龍岡的山霧之中,六十四師將「圍剿」紅軍的國民黨軍十八師不漏一人一槍全部殲滅,戰後全師官兵的梭鏢和土槍都換成了五響快槍漢陽造。「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毛澤東如此讚譽年輕的師長粟裕和他率領的同樣年輕的紅軍士兵——「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在之後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粟裕先後擔任紅十三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委、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兼二十師師長。在殘酷的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一顆子彈從左臂穿過,粟裕的骨頭、血管和神經都受到嚴重損傷,被送到包紮所的時候,胳膊已經腫得粗過大腿。醫生要鋸他的胳膊,粟裕不同意,只同意做手術。沒有麻藥,醫生用麻繩把他捆在長凳上,一刀一刀地切開,將子彈取出。治療只能靠鹽水,每天把滿是膿血的布團從傷口抽出來,然後再把另一個浸著鹽水的布團塞進去。在巨大的痛苦中養傷的時候,醫院受到國民黨軍襲擊,粟裕一口氣跑出二十里得以逃脫。一九三四年七月,他被任命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率部離開中央蘇區,向閩浙贛皖邊區進軍。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他出任紅十軍團參謀長。一九三五年初,紅十軍團在皖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剿」,粟裕脫險後在浙江南部的大山裡打了三年游擊,那時毛澤東已落腳在遙遠的陝北。抗日戰爭中,粟裕成為新四軍和蘇中戰略區的領導人。抗戰結束,內戰爆發,粟裕在前線指揮的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蒙陰戰役、孟良崮戰役等,連續給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一九四六年秋,當山東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統一行動時,毛澤東曾明確指示:「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雖然十七年沒有見過面,但毛澤東對粟裕信任有加。

一九四七年夏,毛澤東在考慮扭轉戰略局面的時候,提出派一支得力部隊南下,去長江以南開闢新的戰場。關於這支得力的部隊,毛澤東選定的是粟裕的縱隊:「葉、陶兩縱出閩浙贛,創立閩浙贛根據地。」毛澤東認為,劉鄧挺進大別山,粟裕深入江南,必定能迫使大量國民黨軍從長江以北向長江以南回援,我軍便可以轉守為攻。粟裕對毛澤東這一驚人的計劃持謹慎的態度。鑒於當時華東野戰軍經過幾次大戰急需休整,短時間內不可能執行如此重大的任務,於是他請示並得到軍委同意將南下的計劃推遲半年執行:「迅速插入敵後作大發展,是能逼敵迅速回頭,減輕正面壓力及解放區人民痛苦,但完全沒有根據地作依托,在目前大規模作戰是困難太大。葉(葉飛)、陶(陶勇)進入魯南則受此困難特大,故不能久停尋機殲敵,加之雨季,到處皆水,對我軍行動限制甚大。」

七月,劉伯承、鄧小平開始執行挺進大別山的計劃,九月,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主力同時進軍豫皖蘇,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大舉進入國民黨統治區,這讓國民黨軍不得不重新調整戰略部署。十月十五日,毛澤東親自致電陳毅、粟裕,再次籌劃南渡長江之事:「……戰局可能發展得快,六個月內〔十月至三月〕你們各縱在河(運河)淮(淮河)之間作戰,另準備以淮南獨立旅恢復淮南。六個月後〔約在明年四月〕,你們須準備以一個或兩個縱隊出皖浙贛〔不是閩浙贛〕邊區……」毛澤東同時催促說:「我們發給你們電報中,有許多未接你們復電,不知你們是否收到及是否同意。嗣後,你們收到我們電報,請復電說明收到某日某時電,同時對該電內容哪些可以實行,哪些與情況不符不能實行,表示你們具體意見。」第二天,粟裕回電,表示剛到豫皖蘇,需要鞏固根據地,如果根據地不鞏固,南下作戰將沒有依托。且葉飛、陶勇兩縱隊在此前的作戰中都傷亡萬人有餘,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補充休整。幾天後,毛澤東致電陳毅、粟裕:「你們全軍除休整者外,酉(十)戌(十一)兩月均依現態勢分散作戰及工作。」渡江南下的事情又一次擱下了。

一九四八年初,國民黨軍在對陝北和山東發動的重點進攻中損失重大,於是蔣介石改變了戰略部署,在中原集結了六個機動兵團,在加強長江防線的同時,對進入大別山區的劉鄧部進行大規模「清剿」。劉鄧部在處境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不斷要求其他戰場和部隊的策應和支援。毛澤東認為,扭轉戰局的最好辦法,還是派一支部隊向江南實施戰略躍進,迫使國民黨軍從北向南回援。於是,渡江南下一事再次提出。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央軍委致電粟裕,明確指示:

關於由你統率葉(葉飛)、王(王必成)、陶(陶勇)三縱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我們與陳毅同志研究有三個方案:(甲)就現態勢再休整半月,你率葉、王、陶三縱乘敵不備從宜昌上下游渡江。陳(陳士矩)、唐(唐亮)指揮三、八兩縱及陳賡主力進入漢江地區,打入十五師等部,掩護你們渡江。此舉缺點是新兵與幹部來不及送上。(乙)丑(二)、寅(三)、卯(四)三個月照原計劃進入伏牛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平漢以西地區。除作戰外,你率葉、王、陶三縱在該地區爭取休整一個整月,然後渡江,陳、唐指揮三、八兩縱及陳賡主力在江北任掩護。此舉好處是新兵和幹部可以送上,缺點則敵人可作(做)準備。(丙)丑、寅、卯三月至伏牛、長江之間作戰,辰(五)月全軍北返,你率葉、王、陶擇地休整兩三個月,秋季渡江。此舉好處是準備充分,缺點是要到秋冬之間才能實現調動敵人之任務。以上三案各有優劣,請你熟籌見復……

毛澤東判斷,粟裕率部渡江南下,「勢將迫使敵人改變部署,可能吸引敵二十至三十個旅回防江南」。因此,粟裕「以七八萬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然後「以躍進的方式分幾個階段到達閩浙贛,使敵人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防不勝防,疲於奔命」。

三十一日,粟裕回電,表示執行中央指示,著手準備渡江事宜,並提出了三月和五月兩個出動時間供中央決定。但是,粟裕同時提出,渡江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轉戰到閩浙贛地區,「如是恐將有半數之減員」,且傷員「沿途無游擊區安插,只任其置於民家」,官兵這樣損失「甚為可惜」。粟裕認為,我軍在戰略反攻中已經取得優勢,「但在數量上和技術上並非優勢」。而如果三個野戰軍能夠合力在中原打幾個殲滅戰,「使敵人機動兵力大為減少」,那麼「我軍在機動兵力的數量則將逐漸走向優勢」。一旦我軍在「數量上及技術上取得優勢,則戰局的發展可能急轉直下,也將推進政治局勢的迅速變化」。

粟裕的電報措辭委婉,但能夠顯露出他對南下渡江作戰的不同看法,相信毛澤東能夠讀懂。但是,毛澤東堅持進入長江以南開闢戰場的計劃。

三月上旬,粟裕率領三個縱隊轉移到黃河以北的濮陽,並派出幹部準備船隻同時探查渡江路線。

粟裕明白毛澤東的戰略決策,是為將戰爭引向敵人的後方,以配合我軍在中原戰場的行動。但這一行動是否能夠達成戰略目的?是否能夠改變中原戰場乃至整個戰爭的態勢?到底是分兵南下渡江作戰有利,「還是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戰有力」?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歷史告訴我們,誰想統一中國,誰就要控制中原。」粟裕經過反覆思考得出的結論是:只有在中原打大殲滅戰,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態勢。

首先,三個縱隊加上地方幹部近十萬人,孤軍進入江南國民黨統治區,渡江後要在敵占區轉戰數省,行程幾千甚至上萬里,在遠離解放區和沒有後方的情況下,面對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必將需要連續作戰,但是兵員補充、糧食和彈藥供應以及傷員的安置都會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而如果沿途留下一些部隊建立小的游擊區,又會導致兵力分散,不僅無力攻擊大城市,即使出現戰機也不能貿然去打。

其次,三個縱隊的兵力渡江南下,必定調動國民黨軍回防江南,但不可能如預料的那樣有二三十個旅之多,因為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場上多為精銳的機械化和半機械化部隊,蔣介石不會把這樣的部隊調往江南去打游擊,只能讓一些二三線的部隊來與我周旋,這樣就起不到瓦解中原重兵的目的。

再者,目前在中原戰場,特別是在黃淮地區,我軍打大殲滅戰的條件逐漸成熟。中原地區幅員廣闊,鐵路幹線和大中城市坐落其間,需要國民黨軍重兵守衛,敵人的機動兵力因此相對減少,這就給我軍帶來了在運動中調動敵人打殲滅戰的機會。況且,黃淮地區地勢平坦,雖「便於敵人互相支援,但也有利於我軍實施廣泛的機動作戰」。尤其是在鐵路和公路已被破壞的情況下,「敵人重裝備的機動將受到很大限制」,我軍則可發揮徒步行軍的長處「實現戰役上的速戰速決」。更重要的是,中原地區靠近山東和晉冀魯豫解放區,部隊打大仗可以及時得到人力物力的支持,傷員的治療和安置能夠得到較好的保障。

最後,要在中原戰場打大殲滅戰,「就必須組成強大的野戰兵團」,既要有足夠的兵力「擔負突擊任務,各個殲滅敵人」,又要有足夠的兵力「擔負阻援和牽制敵人的任務」。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十個主力縱隊此時都位於中原地區,完全能夠承擔打大殲滅戰的任務。如果華東野戰軍的三個縱隊前去江南,結果又沒能將中原戰場上敵人的精銳部隊調走,則勢必造成我軍的兵力分散,造成在中原戰場大量殲敵的困難,那麼將「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敵我兵力對比」。

總之,應該集中優勢兵力,依托有利的條件,將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封鎖在長江以北,在北方的廣闊戰場上將其精銳主力殲滅,以改變整個解放戰爭的態勢。

歷史將證明粟裕的判斷具有驚人的預見性。

但是,「要不要向中央提出建議」,粟裕心存顧慮,「主要是擔心自己看問題有局限性,對中央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提出不同看法,會不會干擾統帥部的決心」。最終,粟裕還是下決心將自己的判斷上報中央:「作為一個戰役指揮員,在即將執行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時,應當結合戰爭的全局進行思考,從全局上考慮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聯繫起來。全局是由許多局部組成的,從局部看到的問題,也許會對中央觀察全局、作出決策有參考價值。」

四月十八日,粟裕以個人名義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發出了他此生寫下的篇幅最長的電報。電報長達兩千多字。主要內容是:建議第一、第四、第六縱隊暫不要過江,集中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主力,在中原黃淮地區打幾個大規模的殲滅戰。向敵人的近後方,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派出幾個旅或團作為游擊部隊,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向長江以南敵人深遠後方,派出多路游擊部隊,消滅敵人地方武裝,破壞敵人的兵源、糧源和其他戰爭資源,策應我軍在中原地區的行動。電報最後說:「如中央認為上述意見可行,則建議集中華野之大部佯攻〔或真攻〕濟南,吸引五軍來援而殲滅之。而後除以一部相機攻佔濟南外,主力則可緊逼徐州,與劉鄧會師,尋求第二個殲滅戰。」——不久之後,華東野戰軍就發動了改變華東戰場態勢的濟南戰役,以及最終決定整個中原戰場勝負的淮海戰役。

粟裕的長電令毛澤東陷入深深的思考。

毛澤東以中央軍委的名義電請陳毅和粟裕來城南莊當面討論。

見到粟裕,毛澤東說:「你們打了那麼多漂亮的大勝仗,我們很高興呀!你們辛苦了。這次要好好聽聽你的意見哩。」

城南莊會議從四月三十日開到五月七日,會議的第一天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聽取了粟裕的匯報。隨後會議立即研究決定: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暫緩渡江南下,集中兵力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為未來渡江南下作戰鋪平道路。

毛澤東也同意粟裕的建議。五月五日,他致電劉伯承、鄧小平和華東局,通報了中央與陳毅、粟裕商討的結果。毛澤東雖對自己的想法有所保留,但基本上採納了粟裕的建議。他命令粟裕的部隊不過長江,但是要過黃河:

將戰爭引向長江以南,使江淮河漢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逐一解決,正如去年秋季以後將戰爭引向江淮河漢,使山東、蘇北、豫北、晉南、陝北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解決一樣,這是正確的堅定不移的方針。惟目前渡江上有困難。目前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闢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他三個縱隊,在汴徐線(開封至徐州)南北地區,以殲滅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在此期間,由該兵團派出十個營,附以地方幹部,陸續先遣渡江,分佈廣大地區,發展游擊戰爭。以上計劃,是我們和陳粟及一波、先念所商定者。粟裕兵團,待陳粟由中央回去,結束政策學習及軍事訓練,約本月底渡河作戰……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連毛澤東都沒有想到,隨著中原戰場上的戰役越打越大,粟裕的建議竟然成為包括淮海戰役在內的一系列巨大戰役的最初藍圖。毛澤東還沒有想到,令他朝思暮想的打到長江以南去的渴望得以實現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不是去開闢根據地,更不是去打游擊戰爭,而是摧枯拉朽地佔領整個南中國了。

既然粟裕認為可以在中原戰場打大殲滅戰,毛澤東就向粟裕提出了殲敵十一二個旅的作戰目標。當時中原戰場上的國民黨軍,其一個作戰旅相當於一個師的兵力約八千人,毛澤東要求粟裕的殲敵數約為十萬人,這與粟裕當時指揮的總兵力數相等。粟裕說:「我深感自己肩上擔子沉重,覺得這次是向中央立了軍令狀,一定要把仗打好,用戰場上的勝利來回答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親切期望。同時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戰略構想,證明在中原黃淮地區集中兵力打大殲滅戰是切實可行的。」

粟裕的壓力可想而知。

中原地區,國共兩軍重兵對峙,其態勢是:

國民黨軍有正規軍二十五個整編師,共五十七個旅。其中十三個整編師擔任重點城市和鐵路線的守備,十二個整編師和四個快速縱隊被編成四個兵團執行機動作戰任務。其作戰意圖是:控制隴海鐵路東段、津浦鐵路和平漢鐵路南段的交通線,以鄭州、信陽、蚌埠、開封、商丘和徐州等城市為據點,趁共產黨領導的中原部隊處於分散整訓之機,集中一切機動兵力尋找決戰戰機。同時,監視和堵截在濮陽地區整訓的華東野戰軍第一兵團(粟裕部)渡黃河南下進入中原戰場。

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十個縱隊,此時正在河南境內移動。其中華東野戰軍第三、第八和第十縱隊在河南中部的許昌和襄城一帶休整;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縱隊以及兩廣縱隊、特種兵縱隊在河南北部的濮陽整訓;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位於鄭州西南地區,第十一縱隊位於豫皖蘇地區。

無論在兵力還是在裝備上,粟裕都沒有優勢可言。

毛澤東認為,解決中原問題,關鍵是殲滅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和胡璉的整編第十八軍——「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五軍,只要五軍被殲滅,便取得了集中最大力量殲滅十八軍的條件,只要該兩軍被殲滅,中原戰局即可順利發展。」當時,整編第五軍駐守魯西南,整編第十八軍駐守駐馬店。魯西南是一個由黃河、運河以及隴海鐵路徐州至開封段構成的地區,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位於這一地區的中心定陶一帶,其守備任務就是堵截華東野戰軍於黃河以北。

為了指導中原作戰,朱德到達濮陽。他對華東野戰軍官兵們說,對付整編第五軍這樣的精銳部隊,要採用釣大魚的辦法,「他來攻,我就退,有條件就阻擊一下,沒有條件就不阻擊,把他拖得很疲勞,彈藥也消耗得差不多時,再用大部隊去奔襲殲滅他」。你們一定要下決心釣到一兩條大魚。官兵們毫無拘束地遞上來一大堆字條,總司令戴上老花鏡一張張地看,然後一個個地回答問題。官兵們的提問五花八門:

「咱們幾年能夠打敗蔣介石?」

「只要吃掉幾條大魚,就很快了!」

大家鼓掌。

「我們掌了權首都定在哪裡?」

「南京、武漢都可以考慮,我看還是北平好些,那是明清兩朝帝王之都,氣派大得很哩!」

大家再次鼓掌。

「全國解放了誰來當總統?」

朱德笑起來:「我們不叫總統,叫主席。主席嗎,當然是毛主席!」

大家熱烈地鼓掌。

五月二十三日,華東野戰軍發佈求殲整編第五軍的作戰部署。第二天,陳士矩、唐亮指揮第三、第八縱隊,從許昌地區向東南方向的淮陽移動——「使五軍被誘至淮陽地區再北返,以疲勞敵之兵力,而便利於我們於魯西南首先殲滅一些敵人。」整編第五軍立即做出反應,南下前往淮陽迎擊,準備在胡璉兵團北上增援時,協力殲滅第三、第八兩縱隊。就在這時候,粟裕率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第六縱隊和兩廣縱隊、特種兵縱隊乘機南渡黃河,達到山東菏澤、巨野一帶,進入了中原戰場。

粟裕的行動出乎預料,國民黨軍立即北移,向魯西南地區集結。至六月十五日,包括北返的整編第五軍在內,魯西南戰場上已有十一個整編師,國民黨軍以密集的陣形決心在魯西南與粟裕決戰。

粟裕還不具備決戰的條件。主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地形於我不利,無法分割敵人。粟裕計算了一下,要殲滅整編第五軍這樣的精銳部隊,突擊集團至少需要四至五個縱隊,另外還需要同等的兵力負責打援。華東野戰軍有三個縱隊遠在許昌和南陽地區,短時間內難以集中,即使把第三、第八縱隊從河南東部緊急調來,再加上中原野戰軍的第十一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的兩廣縱隊,粟裕手中的全部兵力也不足六個縱隊。如果這時候打第五軍,只能派出一至兩個縱隊負責打援,在無險可守的大平原上,一至兩個縱隊的兵力是難以阻擊國民黨軍的大規模增援的。而突擊部隊在三至五天內不能解決戰鬥,一旦增援部隊到達戰場,局面將不可收拾。同時,魯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線幾乎全部在國民黨軍的控制之下,我軍作戰區域狹窄,距離黃河很近,處於背水一戰的地勢,因此沒有絕對把握不能貿然作戰。

但是,這是留在中原作戰的第一戰,不但必須打,而且只能打勝不能打敗。

粟裕最終決定:先打開封,後殲援敵。

粟裕的依據是:開封是省會城市,攻克將對中原戰局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一旦開封面臨危機,蔣介石絕不會按兵不動,勢必會調兵增援,而無論敵人從哪一路增援,我軍都可以在運動中尋機殲敵。特別是,開封守敵相對孤立,可能增援的國民黨軍主力大多在上百公里之外。開封守軍雖號稱三萬,但除了一個正規旅之外,大多是地方部隊和特種兵部隊,仗打起來,指揮不統一戰鬥力便會打折扣。況且我軍經過攻打洛陽等城市的戰鬥,積累了攻堅大城市的作戰經驗,爆破技術、炮兵技術都有了空前提高。

六月十六日,粟裕下達了攻打開封的作戰命令。

國民黨軍對粟裕改變作戰意圖毫無所知,國防部和徐州「剿總」認定粟裕的部隊企圖夾擊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於是加緊了向魯西南地區的調兵速度。

十七日凌晨,第三、第八縱隊開始了對開封城四關的攻擊。

粟裕的攻擊部署是:三縱「首先肅清南關東部及城東宋關、曹關守敵」,爾後依托宋關、曹關從東、北兩面實施攻城;八縱「首先肅清南關西部及西關守敵」,爾後依托南關、西關從南、西兩面實施攻城。

開封,中原古城,有六門四關,城牆高大而堅固。城防名義上歸國民政府河南省主席劉茂恩指揮,實際上他只能指揮地方部隊,正規軍由整編六十六師師長李仲辛指揮。整編六十六師剛從商丘調來,負責守衛城內制高點龍亭,下屬的三個團分別防禦曹關和西關,劉茂恩的地方部隊則負責防守南關和宋關。由於國民黨方面認為粟裕不會輕易攻擊開封,因此城內並沒有儲備足夠的彈藥和糧食,城防工事也沒有最後修繕完成。

粟裕對開封的攻擊起到了奇襲的效果。在三縱的猛烈攻擊下,曹關和宋關的防守很快就支持不住了,國民黨兵縱火燒關之後潰退。李仲辛師長命令封堵城門,不許地方部隊往城裡逃,但是劉茂恩卻強行命令打開城門,結果地方部隊潰敗進來,三縱的官兵也跟著衝了進來。攻擊曹關的八師因大火無法靠近,眼見著曹關被完全燒燬。佔領宋關的九師接著對宋門發動了攻擊。十九日凌晨一時,二十五團在炮火的掩護下實施爆破,爆破手把炸藥送上去,還沒來得及點燃導火索,炸藥包就被守軍的子彈擊中,爆破手犧牲在巨大的爆炸聲中,衝擊的通道被打開。後續的爆破手直接爆破城門,連續爆炸之後,宋門城門被炸開一個大洞,突擊隊員蜂擁而入。城關內的大街上佈滿了碉堡,天黑無法辨別敵與我。由於沒有控制住宋門城樓,國民黨軍在城樓上向下射擊,後續部隊的衝擊被阻斷,突擊隊困守城關堅持不退。八縱的爆破組在南門連續爆破,午夜突破南門,但突擊隊衝進去後,突破口被守軍火力封鎖。八縱再次組織起由二十三人組成的爆破突擊隊,連續爆破了十一次,終於炸毀了南門城門。後續部隊與反擊而來的國民黨守軍激戰數小時,鞏固了突破口,使大部隊衝進城內。

李仲辛師長終於明白自己在火炮的部署上出現了不可挽回的錯誤。他本來認為北門外的沙丘高於城牆,必是共軍首先攻擊的方向,於是他把炮兵主陣地設在了城北。沒想到共軍攻擊的是城南和城東。而共軍的炮火準確度高,城內據點大多在步兵到達之前就已被摧毀。李仲辛不斷向鄭州指揮部告急,鄭州指揮部除了讓他堅守待援之外,還命令他使用「特種手榴彈」——一種含毒的黃磷手榴彈。

激烈的巷戰開始了,國民黨軍從鄭州和徐州派出大量飛機對開封城進行猛烈轟炸。這是沒有任何目標的毀滅性轟炸,這種對一座城市的毀滅性破壞令解放軍官兵十分震驚。成噸的炸彈直接傾瀉在人口稠密的居民區,民宅、商店、學校和著名的古建築相國寺都在熊熊燃燒。開封女子師範學校的七百多名學生,有四百多人在飛機的轟炸中死傷。大量的市民為躲避轟炸擁向城門逃生,佔領城門的解放軍官兵接到了打開城門的命令。有官兵說,打開城門守軍也會逃跑,混亂中根本無法鑒別。縱隊首長再次下令:必須打開城門!解放軍官兵敞開城門,開封市民扶老攜幼而出。但是,國民政府河南省主席劉茂恩也混在市民中逃跑了。

國民黨軍飛機的猛烈轟炸遲滯了粟裕部的攻擊。

但是,隨著河南省政府和開封綏靖公署被攻佔,城內只剩下核心陣地——整編六十六師指揮部龍亭。

龍亭,坐落在宋代故宮的遺址上,台基高達十三米,四周圍牆堅固,潘家湖、楊家湖和西北湖從三面環繞,正北面開闊的運動場上是國民黨守軍炮兵的主陣地。攻擊龍亭,只有潘家湖與楊家湖之間的一條道路,這條道路已被台基上布設的密集的火力點嚴密封鎖。

三縱和八縱數次攻擊龍亭都沒有成功。

二十一日,粟裕重新調整攻擊部署。火炮抵近轟擊,摧毀了大部分工事。在步兵衝擊的時候,圍牆下巨大的地堡裡衝出大量守軍,佔領有利地形後居高臨下地射擊。攻擊部隊冒著密集的火網前仆後繼攀上圍牆,然後在台基上與守軍開始激烈的肉搏戰。肉搏戰持續了整整五個小時,殘餘的國民黨守軍終於投降。

整編六十六師師長李仲辛帶領衛兵企圖翻越圍牆逃跑,被亂槍打死在龍亭的圍牆上。

二十二日天亮的時候,國民黨軍飛行員向鄭州指揮部報告:「龍亭附近遺屍甚多,並有汽車向南門開。城西北汽車縱橫,似已破壞。體育場附近汽車向北門開,全城已無我軍符號,東西兩門開放,城內安靜。」

他們看見的是共產黨官兵打掃戰場的情景。

就在第三、第八縱隊全力攻打開封的時候,粟裕用了「近三倍於攻城部隊的兵力,由野戰軍直接指揮,擔任阻援和牽制敵人的任務」。華東野戰軍的第一、第四、第六縱隊在開封以東,阻擊邱清泉兵團西援開封;中原野戰軍第九縱和豫皖蘇軍區一部插入開封至鄭州之間,阻擊從鄭州出動企圖東援的孫元良兵團;中原野戰軍第一、第三縱隊和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在上蔡地區猛烈地阻擊北援的胡璉兵團;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和晉冀魯豫獨立第一旅位於巨野地區,從側後牽制邱清泉兵團。

開封一戰,國民黨軍死傷一萬二千一百二十二人,被俘兩萬六千一百一十三人,共計損兵三萬八千二百五十三人。華東野戰軍陣亡、負傷加上其他減員共計一萬一千六百二十三人。

開封失守,南京震驚。

六月二十四日,國防部長何應欽出面解釋開封何以失守,他解釋的原因是「匪軍突破得太快」:

參謀部配備開封之兵力,原有國軍三團、保安隊六團、臨時又加入國軍一團,共十個團。原期至少能守十天以上,預計我援軍擊破沿途匪軍,到達開封城外,則不需十天。在開封地區之內外夾擊,定可形成。不料匪於十七日開始攻城,十八日即突破城垣,發生巷戰,此事實出意外。參謀部得此消息後,顧總長即飛鄭州,最高統帥亦飛往巡視,期能使援軍早日到達,終以開封城被匪突破太快,援軍趕救不及,至二十二日城內電訊中斷,情況不明。

蔣介石嚴令邱清泉兵團和駐守山東菏澤的第四綏靖區劉汝明部加速向開封推進,另以整編七十五、七十二師由第六綏靖區副司令長官區壽年指揮,由魯西南與河南交界處的民權地區迂迴開封,迫使粟裕在開封地區決戰。

這正是粟裕願意看到的戰場態勢。

粟裕攻打開封的主要目的便是誘敵來援,現在敵人兵分兩路向開封開來,這正好給了粟裕在運動中尋機殲敵的機會。他果斷地命令部隊放棄開封,把城市的包袱甩給國民黨軍,以使我軍能夠迅速機動,集中力量尋殲來敵。

粟裕盯上了戰鬥力相對較弱的區壽年兵團。

現在的問題是,敵人的兩路援軍靠得太近,要想辦法把他們分開。

粟裕的部署是:以第一、第四、第六縱隊和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組成突擊兵團,由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指揮,負責圍殲區壽年;以第三、第八、第十縱隊和兩廣縱隊組成阻援兵團,負責將邱清泉兵團與區壽年兵團隔離,防止邱清泉東援;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負責阻擊鄭州方向的援軍;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部隊破壞隴海路徐州至民權段,配合野戰軍作戰。

六月二十六日,第三、第八縱隊撤離開封。

第二天,邱清泉的部隊進入開封。

邱清泉重占開封,國民黨軍認為,粟裕部經過開封戰役,「似無積極企圖」,「必向津浦路前進」,於是命令邱清泉和區壽年兩兵團全力出擊,尾追第三、第八縱隊尋機圍殲。但是,區壽年性格多疑,他認為在沒有摸清粟裕的真正意圖時,還是謹慎為妙。所以,雖然奉命追擊,但是他的部隊推進很慢,最後在開封東南方向的睢杞地區停了下來。而邱清泉兵團對此一概不知,依舊在快速前進,結果兩軍之間一下子拉開了約四十公里的間隙。

二十七日下午,粟裕致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並報中央軍委:

職部明晚與睢(睢縣)杞(杞縣)地區發起對區兵團作戰,此間可能集結部隊已全部用上,懇請鈞座以有力一部鉗制十八軍之北來。此間各部要分割邱、區聯繫,又要實施戰場分割,故無法抽出部隊對付南面。據敬(二十四日)息蔣已令胡璉進至周家口堵擊我軍。如何請示遵。

當天傍晚,中原野戰軍回電:「我們決以一部監視整編第十八軍,主力主動進攻北進之吳紹周兵團,吸引十八軍回援。」

粟裕下達了圍殲區壽年兵團的作戰命令。

二十九日晨,區壽年兵團部、整編七十五師和新編二十一旅被包圍。

區壽年呼叫邱清泉,得到的回答是:他們也遭到大批共軍的猛烈攻擊——粟裕的阻援兵團已經割斷了邱清泉與區壽年的聯繫。

邱清泉這才意識到,粟裕丟下開封不是在撤退,而是挖了一個巨大的陷阱,現在共軍要向區壽年下手了。邱清泉不是一個見死不救的將領,得到區壽年被圍的消息後,他立即命令部隊向區壽年靠攏。

邱清泉兵團的推進速度十分驚人,當粟裕的阻擊部隊還在構築工事的時候,他先頭部隊已經衝到了眼前。粟裕命令三縱在陳皮崗和許崗一線、八縱在許莊和高陽集一線、十縱在桃林崗一線堅決阻住邱清泉,保障葉飛指揮的突擊兵團對區壽年兵團的圍殲。

阻擊戰鬥在殘酷的拉鋸中開始了,危機頻現。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主力,攻擊凶狠,作戰頑強。二十八日,整編八十三師攻擊杞縣,阻擊部隊面對敵人強大火力的兇猛進攻一退再退,最終邱清泉佔領杞縣縣城。二十九日,九十六旅和一三九旅對八縱展開更加猛烈的攻擊,在炮火的掩護下,步兵從正面衝擊,坦克和裝甲車從側面迂迴包抄,八縱的前沿陣地再次被突破。晚上,八縱發動反擊,與敵形成戰場對峙。這一天,邱清泉兵團推進了五公里。

七月一日,邱清泉獲悉粟裕將對區壽年發動總攻,便督促部隊不惜一切向區壽年兵團靠攏。阻擊戰鬥因此達到了空前慘烈的程度。整編八十三師趁三縱九師接替四縱十二師陣地的時機,突然發動攻擊,九師二十五團的陣地被突破。在陳士矩的嚴令下,二十五團調集了九個連的兵力從下午開始反擊,傍晚才奪回陣地。在許崗阻擊的三縱二十四團在打退四十五旅的一次攻擊後,指揮員麻痺大意,在當面國民黨軍突然發動的第二次突擊時措手不及,許崗陣地失守。入夜,二十二團開始頑強反擊,反擊在付出巨大的傷亡後失敗,三縱撤到籐店一線重新建起阻擊陣地。

最艱難的阻擊戰,發生在宋時輪的十縱陣地上。十縱的阻擊線在桃林崗,這裡是邱清泉兵團東援開封的必經之路。戰鬥一開始,整編第五軍的飛機和大炮就將桃林崗陣地轟成了一片火海,在坦克的前導下,二旅的攻擊採取了「肉彈戰術」,督戰隊在後,前面的衝擊隊一波倒下一波又上,當國民黨軍衝上十縱的主陣地後,兩軍士兵混亂的肉搏開始了,雙方的屍體疊堆在一起。十縱官兵已經兩天沒有吃飯沒有睡覺了,不斷報來的傷亡數字令粟裕萬分擔心,他指示十縱在萬不得已的時候可以放棄一線陣地後撤,但要在二線陣地再守一天。可是十縱的一線阻擊陣地就是沒撤。最後,二旅集中兩個團的兵力發起集團衝鋒,地上炮火猛烈,天上的飛機俯衝掃射。桃林崗陣地上已經沒有任何可以燃燒的東西了,仍然冒著火焰的是雙方官兵的屍體。十縱的頑強令國民黨軍十分吃驚,戰後他們認為「十縱隊應列入華野之頭等部隊」。

華東野戰軍的阻擊戰持續整整十個晝夜,國民黨軍國防部戰報稱:「連日經五軍猛烈攻擊,因匪逐村頑強抵抗,尤以桃林崗據點匪我反覆爭奪,得而復失者數次。尤許崗據點亦經我連日猛攻,七月二日始得攻佔,唯我傷亡甚重,匪軍抵抗頑強,無法進展。」

就在阻擊部隊頑強作戰的時候,葉飛的突擊兵團對區壽年兵團開始了艱難的圍攻。

四十六歲的區壽年人生經歷頗為曲折。這個廣東人不是蔣介石的嫡系,他是國民革命軍將領蔡廷鍇的部下,曾隨蔡廷鍇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後因政見不同脫離起義軍回到國民黨軍集團。中原大戰後,他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第十九路軍。在國民黨軍中,第十九路軍頗為特殊,曾因不願「圍剿」紅軍、堅持聯共抗日而發動「福建事變」,宣佈成立與蔣介石對抗的「人民革命政府」,區壽年出任「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第三軍軍長。「福建事變」遭到蔣介石的軍事鎮壓後,第十九路軍番號被取消,區壽年離開軍隊遠赴歐洲。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國投奔李宗仁,出任第五路軍一七六師師長,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一九三八年被晉陞為陸軍中將。抗戰勝利後,他任國民黨軍第六綏靖區副司令長官,駐守河南商丘。

區壽年作戰一向謹慎。這一次,他在睢杞地區停下來,是因為他獲悉共軍正在西面移動,他停下來是為等著與邱清泉會合。區壽年不知道,他不但沒有把邱清泉等來,而且此處將成為他軍人生涯的終結地。

剛受到粟裕部圍攻的時候,區壽年並沒有太多的慌張,他認為自己兵力上萬和武器優質,至少短時間內粟裕拿他沒辦法,而只要等來邱清泉的整編第五軍,兩軍合力定能把粟裕部打退或者殲滅。

果然,葉飛突擊兵團的外圍戰打得很艱苦。打楊拐村的是六縱十六師四十八團。一營發動攻擊的時候,以為村子裡只有一個連的守軍,結果一個營傷亡過半,一營長犧牲。二營再次攻擊又一次失利。四十七團三營接著攻擊,營長也犧牲了。六縱副司令員皮定鈞上了前沿,這才弄清楚守軍是一個團。先是調來火炮支援,接著又組織了突擊隊和爆破隊,連續攻擊之後,一度衝進了村,但國民黨守軍立即發動反擊,突擊隊又被反擊出來。楊拐村面積不大但地勢很高,控制著四周開闊的平疇,如果攻不下來,總攻發起時將成為擋在衝擊路上的巨大火力點。二十七日夜,粟裕打來電話,說話異常嚴厲:「明天打下楊拐,如果打不下來,送腦袋來!」此時,雙方都已打得筋疲力盡,都明白到了咬緊牙關的最後時刻。皮定鈞決定:攻三面,放一面,一個團從三面猛攻,兩個團埋伏在放的那一面,把敵人殲滅。十八師偵察連為第一梯隊,四十六團三營為第二梯隊,攻擊連夜發起,天亮時楊拐村守軍終於崩潰。

陳小樓村守軍是新編二十一旅旅部和六十二、六十三團加一個山炮營,這裡是區壽年兵團東北方向的支撐點。六縱十八師、四縱十一師和中原野戰軍十一縱一部先是迫近作業,然後開始強攻。雙方在村莊圍牆附近進行著反覆爭奪,突破口幾次被打開,又幾次被封鎖。最後,十八師五十四團三營打得只剩下一個連的兵力,營長負重傷,七連二排長陳廉接替指揮,但很快陳廉也中彈倒下。五十四團已經沒有了完整的建制,村莊裡的戰鬥還在逐屋進行,最後二營四連指導員尤學仁率領戰士衝進新編二十一旅旅部,俘虜了旅長李文密。陳小樓村殘餘守軍投降。

隨著楊拐村、陳小樓村等外圍村莊相繼被攻佔,收縮到龍王店的區壽年決心死守待援。他拒絕了整編七十五師師長沈澄年的突圍建議,他想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堅持到與邱清泉一起夾擊粟裕部的時刻。此刻,他還有兵團直屬隊、整編七十五師師部、十六旅四十六團可以指揮,還有四輛坦克和上百門火炮,彈藥也很充足。龍王店是個大鎮子,四周有堅固的圍牆,圍牆外是開闊的平原,地形易守難攻。區壽年命令加固圍牆,同時還在圍牆外挖了壕溝,砍光所有的莊稼設置鹿砦。在鎮子裡,國民黨軍拆了民房,用大量木料門板修築起縱橫交錯的防禦工事,把老百姓的櫃子箱子裝上泥土變成障礙物。區壽年等待著最後的一拼。

六月三十日,粟裕部致電中央軍委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

(一)我艷(二十九日)晚發起攻擊,已殲七十五師六旅直及一個團、新二十一旅旅直一個團。本晚擬肅清六旅、新二十一旅之後,東(一日)晚會攻區壽年指揮部、七十五師師直、十六旅與戰車營。邱清泉率五師、七十師、八十三師仍與我在杞縣附近對峙中。蔣令邱兼程東援,以解區之圍。

(二)胡璉現已到何處?此戰役可達全殲區兵團〔七十二師、七十五師、新二十一旅〕之任務,唯須遲至冬(二日)晚才能結束。因我兵力已全用上,對胡璉北援顧慮甚大,懇請盡力滯留,並將胡部動態隨時示知。

(三)為使徐(徐州)商(商丘)之敵不能西援,請軍委令許(許世友)譚(譚震林)有力一部迫近滕縣,求得殲二十五師一部〔因西援僅二十五師〕,威脅徐州。如何請考慮決示。

軍委回電告訴粟裕,西援的國民黨軍整編二十五師「二十九日開始車運,估計本日可達商丘、柳河之線」,許世友的山東兵團出動阻援已經來不及,因此要求粟裕部自己「速以一部防禦二十五師」。至於胡璉部,本日中原野戰軍已發動作戰,因此粟裕部戰場的「南面顧慮不大」。

時間異常緊迫,七月一日晚,粟裕下達了對區壽年兵團發起總攻的命令。

一縱南攻,四縱西攻,六縱東攻。

炮火轟擊了一個小時,三個方向的突擊同時開始。國民黨守軍的第一道防線很快被撕開,衝擊到第二道防線前,十八師官兵受到火焰噴射器的攔截,數道火龍撲射過來,數十官兵當場被燒死燒傷。五十一團團長彭光福命令第二梯隊拚死向前,在守軍更換火焰噴射器燃燒器的時候,五十一團的官兵已經衝了上來。晚上二十二時,三個方向的突擊向著區壽年的兵團指揮部合圍而來。

大勢已去,區壽年決定突圍。

十八師五十二團從東門突進去後,看見四輛坦克從街上迎面開來。由於沒有打坦克的準備,官兵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候,坦克遇到了問題,敵人構築東門防禦工事的時候,用大量裝滿土的草袋把東門堵得死死的,這道障礙果然堅固,坦克企圖撞開衝過去,但連續撞了幾次都沒有撞開。四輛坦克也不知如何是好了,一輛沿著圍牆向南開,一輛向北開,其餘的轉著圈不知道往哪裡開才好。五十二團的官兵立即圍了上去,一陣敲打之後,兩輛坦克投降了。八連二排長印永鑫追上那輛南逃的坦克,跳了上去。坦克停下來,炮塔急速旋轉,印永鑫被炮筒掃了下來,左胳膊摔得鮮血直流。他倔強地爬起來,讓戰士托著他又爬了上去,這回他趴在炮塔上,任炮塔如何旋轉也掉不下來了。他摸到炮塔蓋子,光噹一聲掀開了,追著坦克的戰士們歡呼起來。炮塔裡伸出一支手槍,並且開了一槍,這一槍正打在團作戰參謀周啟賢的肚子上。官兵們憤怒了,高喊:「打死他們!打死他們!」印永鑫舉起手榴彈喊:「不投降我就炸死你們!」炮塔裡伸出兩隻手,一隻手裡舉著塊白手絹,另一隻手舉著一雙白手套。印永鑫拽出來一個人,後面的三個人自己爬了出來,其中一個穿著將軍服的人說:「送我到你們粟司令那裡去,我和他是朋友。」受傷的周啟賢參謀捂著肚子給了他一腳:「你算什麼玩意兒!我們司令哪會有你這樣的朋友!」

這個自稱與粟裕是朋友的人,就是區壽年。

與區壽年一起被俘的還有兵團參謀長林曦祥和整編七十五師師長沈澄年。

印永鑫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並榮獲「人民英雄獎章」一枚。

區壽年被俘的時候,蔣介石給邱清泉下達了一紙手令:

雨庵軍長弟勳鑒:

龍王店失陷,區壽年、沈澄年二同志若非陣亡,必已被俘。中原戰局嚴重萬分。兩日來連電令弟全力東進增援,而弟違令遲滯,視友軍危急不援,以致遭此最大之損失。得報,五中慘裂,不知所止!故今午特飛杞縣,甚望與弟空中通話,督促急進,以救榆廂鋪與鐵佛寺友軍之危!此時,唯有弟軍急進,一面救援七十五師在榆廂鋪之一旅與鐵佛寺之七十二師;一面與西進之二十五師會合,方能挽墜勢,亦所以保全弟軍不致孤危被殲也。二十五師今午已攻克王老集,刻正攻擊董店,距鐵佛寺僅四公里之遙,則七十二師或可在今晚與二十五師會合。但弟若再不全力東進,則該兩師已受龍王店失陷的影響,仍覺兵力單薄,孤危可慮。總之,無論戰局如何變化,仍須以弟部與二十五師、七十二師會合作戰,方有轉敗為勝之望,否則必被各個擊破。如此次中原失敗,則國家前途不堪設想!而此責任全在吾弟所率領第五軍負之。以弟部不唯中原之主力軍,而且為全國各軍中之主力也。因未能在戰場上空與弟通話,故在徐州停機,寫此一函空投,以期吾弟能負重責,挽回全局,將功贖罪也!

順頌

戎祉

中正手啟

此信空投時被華東野戰軍一縱官兵繳獲。

按照戰役計劃,粟裕部在殲滅區壽年兵團後,應該迅速撤離戰場。但是,部隊還沒行動,意外發生了:黃百韜的整編二十五師突破中原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的阻擊防線,已經推進到距龍王店以東僅二十多公里的帝丘店,此刻仍在攻擊前進中。

如果讓黃百韜靠近,我軍就很難攜帶大量傷員安全撤離戰場。即使能夠撤出,也必被大量敵軍尾追,戰場態勢將惡化。

必須趁黃百韜長途增援,部隊尚未展開之際,迅速給以殲滅性打擊,為我軍撤離戰場創造條件。

粟裕命令第四、第六兩縱向東跑步迎擊。

七月三日,葉飛指揮一縱一師向王老集反擊,三師切斷帝丘店與王老集之間的聯繫,四縱攻擊田花園,六縱攻擊劉樓,兩廣縱隊配合四縱包圍黃百韜。官兵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迅速行動,四日對黃百韜所在的帝丘店形成合圍。黃百韜登上坦克率領部隊反攻,將田花園和劉樓丟失的陣地又奪了回來。五日,粟裕部對帝丘店的總攻開始,由於發動倉促,官兵連續作戰十分疲憊,除一縱外,四縱、六縱、八縱都沒有達到戰鬥目標。

黃百韜所在的帝丘店是個小村子,全村只有一眼水井,盛夏時節,烈日當空,整編二十五師的糧食和水都發生了危機,而空投的藥品根本不夠近萬名傷員使用。六日上午,杜聿明飛到戰場上空與黃百韜通了話。黃百韜充滿悲傷:「二十二年廬山訓練時,我倆是上下鋪,彼時我名黃新。我自十九年剿匪以來,從未叫過苦,但是我今天不能不告急,免誤全局。」他要求杜聿明趕緊轉告邱清泉施加壓力,牽制共軍。然後,黃百韜便開始焚燒文件,並下令槍殺所有俘虜。在給前沿的團長打電話時,他要求官兵和他一起「成仁」:「你不要希望我有一兵一彈之增援。黃昏後,空軍更是愛莫能助。共軍由何處突入,即在該處死拼到底,向天高呼『領袖萬歲』,臥在原地死而後已。」

但是,黃昏後,黃百韜突然發現攻擊減弱了。

粟裕部已不具備殲滅黃百韜的基本條件了,因為邱清泉正向粟裕部的背後迂迴,北上的胡璉的整編第十八軍已經到達太康,劉汝明部也到達了商丘,粟裕意識到自己有被合圍的巨大危險。

七月六日下午十八時,粟裕下達了向隴海路以北轉移的命令。

黃百韜在最後一刻得以解脫,他獲得了蔣介石親自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

邱清泉因增援不力再次受到訓斥,他一氣之下請假回浙江永嘉老家休養去了。

持續二十個晝夜的豫東戰役結束。

豫東戰役,被粟裕稱之為「最複雜、最劇烈、最艱苦」的戰役。參戰的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以及冀魯豫地方部隊達二十餘萬人,國民黨軍參戰部隊更是多達二十五萬餘人。華東野戰軍以三萬三千人傷亡的代價,殲滅了區壽年兵團,打擊了黃百韜兵團,削弱了邱清泉兵團,殲敵總數為九萬四千人。

戰役初步改變了中原戰場國共兩軍的戰略態勢。

毛澤東由此看見了集中主力在長江以北與國民黨軍決戰的前景。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他親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對黨內的通知:「人民解放軍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定,它導致的結局不僅僅是大量地殲滅國民黨軍,而是奠定了贏得解放戰爭最後勝利的基礎。

華東野戰軍打下開封之後,粟裕曾經進城認真看了看龍亭,沒有人知道這位具有優秀軍事指揮才能的將領是否會想到——「龍亭」具有登臨其上俯視天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