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解放戰爭(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 第六章 朗照邊區勝利花 瑟瑟秋風中的反腐與作戰 >

第六章 朗照邊區勝利花 瑟瑟秋風中的反腐與作戰

作為國民黨中權傾一時的人物,陳誠在國民黨內部始終處於毀譽參半的漩渦中。

陳誠,字辭修,號德磬,一八九八年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外村。他的祖上世代為農家,父親是晚清秀才,戊戌變法後在家鄉任新式小學校長。身為長子的陳誠自幼身材矮小,體弱多病,但性情頑皮,天資聰慧。小學畢業後,步行百里考取了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畢業那年已經十九歲,經同鄉同學吳子奇介紹,與吳子奇的妹妹吳舜蓮成婚。婚後他決心繼續闖蕩人生,以備取生的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直皖戰爭爆發後,保定軍校停辦,陳誠南下廣州在粵軍第一師服務。保定軍校復課後,他拿到畢業文憑,被分配到浙江紹興浙軍第二旅六團三連當見習官,不久補為少尉排長。兩年後,曾為保定軍校教官的鄧演達奉孫中山之命組建新軍,陳誠前往投奔被任命為上尉連長,擔負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警衛。一九二三年,他跟隨孫中山西征時胸部中彈在醫院養傷,身材瘦長並同為浙江人的粵軍參謀長到醫院慰問傷兵,對他撫慰有加,這是陳誠此生第一次見到蔣介石。

一九二四年,黃埔軍校成立。經任教練部副主任的鄧演達推薦,陳誠入校任教育副官。由於他出身炮科,後又調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隊區隊長。一天晚上,他正獨自危坐攻讀《三民主義》時,巡視路過的校長蔣介石推門而入,為其苦學精神十分感動,蔣介石拍著陳誠的肩說:「好,好。詩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你努力吧!」黃埔軍校成立炮兵營,陳誠被任命為第一連連長。一九二五年二月,國民革命軍東征,蔣介石親臨炮兵陣地,見到陳誠出色地指揮炮兵轟開了淡水城城牆。三月,叛軍陳炯明部以兩萬兵力反擊,黃埔教導第一團千餘人在棉湖附近抗擊。蔣介石和蘇聯顧問鮑羅廷跑上炮兵陣地,朝陳誠喊:「你的幾門山炮都啞了嗎?你這個炮兵連長也不想想辦法,把炮架起來打打看!」右臂已經負傷的陳誠奔向炮位,親自操作,連發三炮,炮炮擊中陳炯明的大本營。蔣介石對鮑羅廷說:「這個炮兵連長不錯!」這一年九月,為了統一廣州,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陳誠再次指揮炮兵為攻克惠州城建立殊功。戰後,他被蔣介石提升為炮兵第二營營長。次年,再升第一補充師三團團長。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他率隊攻克杭州、蘇州、南京,升任二十一師少將副師長。一九二七年,國共決裂,二十一師師長嚴重因不願屠殺共產黨人解甲歸田,陳誠卻向蔣介石表示「與鈞座共進退」,七月他被提升為二十一師師長。一年後,又被蔣介石任命為總司令部中將警衛司令兼炮兵總指揮。

從進入黃埔軍校到參加北伐戰爭,並非出身名門的陳誠由一個上尉連長升任中將司令,其間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

一九二九年,年僅三十二歲的陳誠任第一集團軍十一師師長,他公開選拔軍官,條件是:不貪財,不怕死,會帶兵,能打仗,沒有不良嗜好,忠於蔣介石。他的嚴肅治軍使得十一師後來成為國民黨軍精銳主力之一。同時,他大量網羅黃埔軍校畢業生,在國民黨軍中形成了日漸強大的黃埔勢力。一九三年,當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的中原大戰決戰時,陳誠率部首先攻克鄭州,這時候他已升任第十八軍軍長兼十一師師長。反蔣戰事暫時平息,由蔣介石夫婦做媒,辛亥元老譚延闓的三女譚祥嫁給了陳誠,已有家室的陳誠當即表示:「一切聽從領袖安排。」他迅速與原配吳舜蓮解除了婚姻關係,並在蔣介石夫婦的主婚下,於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在上海再次結婚。

陳誠對國民黨軍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曾向蔣介石薦言:國民黨軍中派別複雜,編製混亂,各自為政,流弊百出,人事上多有門戶之見,作戰上多懷異己之心。「溯自袁世凱濫政以來,養成割據稱雄、擁兵自衛、不顧國家民族之痼習」。這樣的軍隊「實於國軍統一團結有甚大之影響」,而且前途「不卜可知」。

「西安事變」發生,他隨蔣介石同被張學良扣留在西安。他質問張學良:「你把老頭子扣起來,把中國交給你,你有什麼辦法搞好?」張學良無言。日軍侵入華北後,他向蔣介石坦言:「我國因軍事落後,且未有充分作戰準備,不宜實施迅速決戰之戰略。但我國國土廣大,人口眾多,經濟資源分散在各地,具有長期作戰之條件。故我國對日作戰之最高指導方針,不能不根據優劣相反之客觀條件,實施持久消耗戰略。在此大方針下,國軍作戰之具體運用,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持久抵抗時期,第二期為敵我對峙時期,第三期為我總反攻時期。在抗戰第一時期,國軍對日寇之攻勢,僅作有限抵抗;而後主動轉進,以消耗敵人戰力,保存我軍主動,藉以空間換時間,擴大戰場,分散敵軍兵力,以求達成提早阻止敵人前進,建立長期抗日力量之目的。」

陳誠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淞滬會戰。一九三八年六月,他又被任命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武漢會戰。一九三九年七月,他上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駐守鄂西、鄂南、鄂北、湘西、川東等地,拱衛國民政府之陪都重慶,率部先後參加長沙會戰、桂南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一九四三年二月,他成為中國遠征軍司令官。當日軍向河南、陝西、山西發動大舉進攻時,蔣介石調任陳誠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於是他從滇西南急赴豫西指揮作戰。

抗戰結束後,作為國民政府軍政部長,陳誠負責整個受降工作和對國民黨軍的整編工作。一九四六年六月一日,他出任國防部參謀總長。不久,四十五歲的陳誠晉陞為陸軍一級上將,這是國民黨軍中除蔣介石外的最高軍銜。

陳誠早已認定自己的一生必定要與蔣介石共命運。因此,他要求國民黨軍各級軍官聽到「蔣總司令」或「蔣委員長」的時候,都要立即肅靜立正。他在國民黨軍中呼籲「服從統帥,信仰領袖」。但他強調:「我們認識領袖,信仰領袖,並不想利用領袖。」他把蔣介石比喻成「一塊寶石」:「大家都是愛護寶石的,可是愛護寶石的出發點各人有不同,珠寶商想把它做成裝飾品去賺錢,強盜想把它搶去變賣發財,只有正人君子,才能以晶瑩堅潤的寶石之種種德性為法而涵養其高貴的人格,完成其事業。」在國民黨軍中,陳誠素有「苦幹、強幹、硬幹、快干」之稱,他給自己制定了「三不主義」:「不恥過,不敷衍,不貪小便宜」。在長期的軍事將領和高級幕僚的生涯中,他每每被蔣介石派往軍紀混亂、戰績不佳的部隊和戰區去,所到之處皆全心全意盡心盡責,成為國民黨軍中唯一與蔣介石沒有任何間隙的高級將領。

一九四七年八月,陳誠再次充當了這樣的角色。

這一次,蔣介石需要整肅的戰區是東北。

林彪發動夏季攻勢之後,國民黨軍在東北的軍事形勢每況愈下。

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在給國務院的報告中,充滿著對中國東北地區前途的悲觀情緒:「處於驚惶失措中的國軍正狂熱地在各處構築壕塹,心目中圖以僅有的『馬其諾』式的戰略防禦自衛。並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冷淡、怨憤與失敗的情緒正在國軍士兵中迅速擴展,造成投降主義與逃亡現象。」「國軍既遭損失又感精疲力竭、國軍軍官的豪華生活與士兵餉金和生活菲薄,待遇間的不均引起的憤恨日增,以致他們毫無興趣在遠離鄉井的異鄉與不友好的人為伍作戰。」美國人對東北地區的行政長官熊式輝和軍事將領杜聿明均不滿意:「熊式輝工作不得力,不能指揮所轄軍隊,杜聿明將軍是中國東北部隊的總指揮,可是他完全不能勝任。」如此一來,「危害已經造成,而且無法挽回。」美國記者傑克·貝爾登的評論更是充滿了譏諷:「國民黨可以炫耀自己在東北取得了以下三大成就:一、它已經把美國所訓練和裝備的七個軍的兵力至少斷送了一半,並且還大大削弱了剩下部隊的戰鬥力。二、它繼續俄國人的洗劫之後,進一步把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強大的工農業經濟破壞殆盡。三、它喪失了許多滿洲人的好感,這些滿洲人並未像台灣人那樣起來造蔣介石的反,而是倒向共產黨那邊去了。」

為了挽救東北的戰況,蔣介石決定:一、縮小控制地區以遷就現有兵力;二、歸並東北軍政指揮機構,以便統一權責。所謂縮小控制區,就是放棄一些外圍據點,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而所謂歸並東北軍政指揮機構,就是將東北行轅和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兩套指揮機構合二為一。

蔣介石最初考慮,讓華北和東北兩個戰區合併,讓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兼任東北行轅主任。陳誠奉蔣介石之命數次到北平勸說,但是李宗仁堅決不幹。

此時,陳誠正處在失意狀態。多年來的得勢使他在國民黨內樹敵頗多,特別是就任參謀總長以來,顧祝同、熊式輝、劉峙、湯恩伯、杜聿明等高級將領對他更添嫉恨,認為他目中無人,排除異己,偏重他的嫡系部隊而對其他部隊多有為難。內戰爆發後,隨著國民黨軍在全國戰場上的接連受挫,作為參謀總長,陳誠不得不為作戰失利承擔輿論上的責任。雖然沒有證據表明陳誠早存去東北之心,但是,這一年的四月間,他已秘密派人去東北調查熊式輝和杜聿明「貪污腐化」的證據。為此,熊式輝提醒杜聿明:「陳誠這個傢伙現在窘極無聊,出壞主意。據可靠消息說,陳誠在關內指揮作戰都失敗了,想來東北出出風頭,挽回他的面子,現在正想打我的主意。我走了你也難頂他,我們兩人要想法子對付這個小鬼。」

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二日,陳誠到達東北召集軍事會議。當時,國民黨軍中盛傳陳誠將要主政東北,但陳誠本人對此隻字不提。在此期間,陳誠做了一件令熊式輝和杜聿明十分尷尬的事:在四平作戰時,杜聿明曾請求蔣介石為堅守四平的第七十一軍軍長陳明仁和增援四平的第五十三軍軍長周福成,分別頒發青天白日勳章和雲氅勳章。由於當時新六軍沒有按照杜聿明的命令完成任務,因此他唯獨沒有為廖耀湘的新六軍請功。而陳誠這次來東北,專門親赴鐵嶺為新六軍舉行了補授勳章儀式,拉攏部隊的意圖十分明顯。同時,在記者招待會上,陳誠用刻薄的語氣表明,政治腐敗和指揮失當是導致東北國軍成為「甕中之鱉」的主要原因。

熊式輝認定自身難保,連續給蔣介石寫了七封辭職信。蔣介石一再覆信,安慰熊式輝「以國事為重,繼續主政東北」,同時表示「決不更動東北人事」。收到蔣介石的回信,熊式輝踏實了一些,正準備整軍備戰,國民政府的命令到了:撤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長官部機構與東北行轅合併,任命杜聿明為東北行轅主任、鄭洞國為東北行轅副主任。又過了幾天,國民政府的命令又到了:撤銷熊式輝的職務,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此時,杜聿明因病情加重已離開東北。熊式輝深感被蔣介石和陳誠所捉弄:「我歷來認為蔣是一個權謀家,但未料到會這樣整我,以後誰再為他賣命?……陳誠是想在東北出風頭打幾個勝仗,以挽回他在蔣介石面前丟掉的信任。東北共軍不是陳誠想的那麼容易打……等著瞧他的好戲吧!」

八月初,陳誠帶著從保定軍校就一直追隨他的親信將領羅卓英到東北上任。沒有人認為在治理東北軍政事務上,陳誠會比熊式輝和杜聿明幹得更好,尤其是東北籍的軍官和士兵們。但是,陳誠自己決心大幹一場。

陳誠做的第一件事是「反腐敗」。

腐敗是國民黨軍政官員的痼疾,無官不貪已是公開而普遍。陳誠連續撤換了包括遼寧省府主席徐箴,第五十二軍軍長梁愷、副軍長劉玉章等人的職務。有人提醒,撤換將領也許會導致部隊投奔共產黨。陳誠的回答是:「誰要投,就讓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現在就繳他的槍!」針對東北部隊紀律敗壞、買賣武器、暗中經商、貪污勒索和滋事擾民的現象,陳誠派出督察組和點驗組日夜嚴查,無一疏漏,最終將一批貪污腐敗分子查了出來:汽車團團長馮愷倒賣軍車汽油,日俘管理處少將處長李修業在辦理日本人回國手續時大肆勒索錢財,少將參議劉介輝收編偽軍時吃空額等等。這些人統統都被陳誠或是查辦囚禁,或是拉到野地裡槍斃。

陳誠對東北國民黨軍中的一種古怪現象大為驚訝,這就是各部隊都在大城市裡私設了「留守處」。所謂「留守處」,實際上是由各級軍官派武裝士兵看守的私人公館或秘密住所。這些私人公館或秘密住所裡養著太太或者情婦,藏著貪污搶奪來的財物,還經營著各種各樣的生意。陳誠發現,不管長官本人以及他的官兵駐紮在哪裡,東北的每一支作戰部隊在大城市中都設有這樣的「留守處」,上到司令、軍長,下到營長、連長,僅瀋陽市裡為「留守處」服務的官兵竟多達兩萬五千餘人。陳誠下令解散所有的「留守處」,其人員限期返回作戰部隊。陳誠還查出了很多只掛牌子和領取經費的「地方幹部」,他們都是從被東北民主聯軍佔領的鄉鎮流亡到大城市裡來的,但仍以原來的地方機關名義「辦公」,這些只拿錢不幹事的「幹部」統統被陳誠集中到了干訓團,強迫他們接受政治和軍事訓練。還有大量被東北民主聯軍俘虜又釋放回來的官兵讓陳誠十分頭疼,這些官兵遊蕩在瀋陽等國民黨軍重點防禦的大城市裡,惹是生非不說,還為共產黨做宣傳。陳誠規定,所有被俘官兵必須接受集訓,然後統一分配到一線部隊,任何部隊不准私自收留,更不允許在城市裡遊蕩。

整頓風氣的同時,陳誠開始了整軍。他砍了許多由收編偽軍組成的虛報編製坐吃空餉的保安隊,把東北原有的九個保安司令部、十一個保安支隊以及交警部隊等擴編為十個暫編師,把騎兵支隊擴編為騎兵師,並從蘇北把第四十九軍調入東北。這樣,連同東北戰場上原有的八個軍,國民黨軍在東北地區的作戰部隊已達九個軍。而且經過大力抓捕壯丁,原來缺額的部隊也基本滿員。陳誠將整個東北戰區的部隊重組為四個兵團:第一兵團,司令官孫渡,轄第六十、第九十三軍以及秦葫港口司令部,一七二、一七四師,東北保安獨立第一師,熱北騎兵第九支隊,騎兵第三軍等;第二兵團,司令官陳明仁,轄第七十一軍、新一軍以及一七三師,騎兵第十師,保安第一、第二旅等;第三兵團,司令官周福成,轄第五十二、第五十三軍以及一七一、一七七師;第四兵團,司令官廖耀湘,轄新六軍、第六軍以及一七五、一七八師和騎兵第二軍;東北行轅直屬部隊為:第十三、第四十九軍,保安第六支隊,暫編五十四師,第六補給區司令部以及炮兵、裝甲兵、通信兵和輜重部隊等,總兵力約五十萬。

反腐整頓完畢,陳誠決心採取主動進攻的戰略,迅速打破僵局,積極尋機與東北民主聯軍主力作戰,以期收復整個東北。他的軍事部署是:第六十軍主力駐守長春外圍之吉林、九台;新一軍駐守長春、德惠、農安、公主嶺地區;新六軍駐守鐵嶺、瀋陽和撫順;第七十一軍駐守四平;第五十二軍一九五師駐守四平外圍的梨樹和八面城;第五十二軍主力駐守營口、遼陽和本溪;第五十三軍駐守昌圖、西豐和開原;第六軍駐守瀋陽東面的撫順和營盤之間;第四十九軍駐守錦州;第九十三軍駐守朝陽、北票和阜新;一八四師駐守溝幫子和大虎山;第十三軍駐守承德、平泉、隆化和豐寧。

「陳誠很好,無畏而正直……能幹而廉潔的將軍,可惜去晚了,一年前就該把他派去。」美國人魏德邁說。

「東北的敗征已見,全部淪陷只是時間問題,任何人都不能起死回生,陳誠更不是能夠挽狂瀾於既倒之材。」李宗仁說。

「很難說他有什麼過人的天才,尤其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他是遠不如杜聿明將軍的,這一點在後來的東北戰場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驗證。」鄭洞國說。

然而,陳誠對自己、對東北戰局皆充滿自信。

無法得知陳誠的自信來自何處。沒有史料表明他在美國人或是蔣介石那裡得到了什麼具體的承諾,也沒有史料表明他在物資和兵力上得到了特別的支持——陳誠良好的自我感覺的危險之處在於:他嚴重低估了自己的對手。

此時,東北民主聯軍的實力遠遠超出了陳誠的預想。

東北民主聯軍從建制零散、兵力薄弱、武器落後的被動狀況,僅僅經過兩年的艱苦時光,就已發展成為一支無論兵力、裝備和作戰能力都已具備驚人實力的部隊,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堪稱奇跡。

陳誠和蔣介石一樣,完全忽視了這樣一個基本現實:在東北,國民黨軍只佔據著少數大城市,就整個東北地區而言,廣大的縣鎮鄉村都在共產黨人的掌控之下。於是,東北民主聯軍完全可以依賴東北得天獨厚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迅速壯大自己的力量。就在陳誠擴充軍隊的時候,林彪也在迅猛地擴大著他的部隊:原西滿軍區部隊被編為第七縱隊,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陶鑄、參謀長高體乾、政治部主任袁昇平,轄十九、二十、二十一師;原冀察熱遼軍區三個獨立旅被編為第八縱隊,司令員黃永勝、政治委員劉道生、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邱會作,轄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師;原冀東軍區三個獨立旅被編為第九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李中叔、參謀長彭壽生,轄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師;原獨立第一、第三師和東滿獨立師被編為第十縱隊,司令員梁興初、政治委員周赤萍、參謀長黃煒華、政治部主任劉型,轄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師。經過擴編,東北民主聯軍已經擁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野戰縱隊,共二十七個步兵師,另外還有八個獨立師、兩個騎兵師、五個炮兵團,總兵力已達五十一萬八千多人。

東北民主聯軍的總兵力,已與陳誠擴軍之後的國民黨軍兵力大致相等。

更重要的是,東北民主聯軍的擴軍一發不可收拾,其兵力增長速度十分驚人。

陳誠無法擁有的是林彪部強大的後備兵員。在整個東北,擁護共產黨的所有翻身農民,都是東北民主聯軍潛在的士兵。在中共東北局的指導下,地方政權組織訓練了大量的二線部隊,數量達到七十多個團二十萬人之眾,這些二線部隊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參加戰鬥或補充兵員。同時,東北鄉村廣袤而肥沃的土地為東北民主聯軍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官兵們個個新軍衣、新棉襖,戴著暖和而又神氣的皮帽子。一旦與國民黨軍接火,國民黨軍官兵對東北民主聯軍幾乎使不完、用不盡的炮彈子彈感到十分奇怪,他們無法想像,共產黨人在東北地區已建立起強大的軍用物資籌集、生產和供應體系。東北民主聯軍的軍工幹部,都是政治堅定、性格堅強的共產黨人,他們白手起家,艱苦創業,迅速建立起一大批能夠有效地支撐戰爭進程的軍工企業。一九四七年秋,從中共東北局寫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其軍工企業的規模:佳木斯以北的興山:子彈廠、手榴彈廠和煉鋼廠;雞西:手榴彈廠、迫擊炮彈廠、機械廠;東安:化學廠、電器材料廠;琿春:迫擊炮彈廠;圖們以北的石峴:手榴彈廠;齊齊哈爾:六零炮彈廠;牡丹江:修炮廠;哈爾濱:炮彈廠;遼東輯安:手榴彈廠、九二步兵炮彈廠、山炮彈廠。

八月,陳誠調兵遣將準備作戰,以實現他對蔣介石的承諾:「用六個月時間恢復國民黨軍隊在東北的優勢地位。」陳誠知道,如果不把北寧路錦州至瀋陽段以西的東北民主聯軍部隊徹底肅清,關內關外的聯繫就隨時有被切斷的危險,所以作戰首先要從掃蕩北寧路開始。鄭洞國等將領認為:「陳誠將軍的意圖從軍事戰略角度上講,在一定意義上是有道理的。」

八月二十九日,毛澤東致電林彪、羅榮桓:

林羅:

未(八月)巧(十八日)電悉。(一)計劃甚好,甚慰。(二)希望你們能於九月下旬開始作戰,配合南線。(三)新的作戰,似宜以有力兵團進攻山海關、瀋陽線上之敵,以另一有力兵團進攻中長線(哈爾濱至大連)上之敵,以求分散敵人,各個擊破,重點放在中長路或山沈(山海關至瀋陽)路,由你們酌定。(四)十分希望你們能於明年四月底五月初,以三至四個有力縱隊開始平綏線(北平至包頭)上之作戰,首先在張家口、北平間打開一個缺口,將大量山野炮彈及黃色炸藥向南線各軍輸送。他們對此如大旱之望雲霓。(五)最艱苦之戰爭是在南線,這裡負擔了對敵軍主力一百五十七個旅之作戰〔北線為七十個旅,其中東北佔二十六個旅〕,而山東、蘇北大部已被敵占。中央必須留在關內,我亦暫時不能離開。

毛澤東

二十九日十七時

林彪、羅榮桓決定發起秋季攻勢:首先以冀察熱遼軍區主力向北寧線發動攻擊,切斷關內與關外的聯繫,然後趁國民黨軍西援之機,出動北滿和西滿部隊主力攻擊中長鐵路,在長春與四平之間尋找殲敵戰機。為了加強作戰指揮,林彪、羅榮桓決定成立兩個前線指揮部:遼東軍區組成第一前線指揮部,司令員蕭勁光、政治委員蕭華,統一指揮南滿的第三、第四縱隊以及三個獨立師;冀察熱遼軍區組成第二前線指揮部,司令員程子華、政治委員黃克誠,統一指揮第八、第九縱隊以及北寧線上的作戰部隊。

遼西走廊,一片狹長的丘陵地帶,北寧線和錦承線穿越而過,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交通要道。九月六日,陳誠為「確保遼西走廊之安全,徹底解除北寧鐵路之威脅」,以暫編五十師(欠一個團)為左路,以暫編二十二師(欠一個團)為中路,以暫編六十師為右路,分別從綏中、錦西、義縣向建昌方向攻擊前進,以肅清北寧線上錦榆段附近的東北民主聯軍部隊。

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前線指揮部決定,以第八縱隊殲滅暫編二十二、五十師,吸引錦州外圍方向的第九十三軍增援,然後投入第九縱隊,合力圍殲第九十三軍主力。

東北民主聯軍第八、第九縱隊,都是剛剛組建的部隊。這兩個縱隊之前一直處在東北與華北之間的咽喉地帶,長期以來,既要保持關內關外聯繫通道的暢通,又要保障出入東北的幹部、家屬和部隊的安全。因為生活艱苦,戰鬥頻繁,供應不足,特別是丟失了承德和赤峰等城市之後,部隊一直處境艱難,無論兵力還是裝備,都無法與北滿主力相比。官兵們心裡憋著口氣,總是覺得仗沒打好,總希望能打個勝仗提提氣。劃歸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之後,要打組成新縱隊的第一戰了,官兵們個個勁頭十足。

八縱的部署是:以二十四師和二十二師的一個團等部隊,由二十四師師長丁盛指揮,殲滅三道溝、大小白石水之敵,限十三日黃昏開始行動;以二十三師進至藥王廟,十四日凌晨派出一個團到黃土嶺一線控制高地,保障丁盛部側翼的安全;以獨立第一師集結於六家子,伸展部分兵力至青石嶺、香爐山一線監視敵人;以二十二師主力兩個團在十八台一線集結待命。

十三日夜,二十四師七十二團在預定戰場三道溝沒有發現敵人,而二十二師六十六團因為走錯了路不知戰場在哪裡。兩個團正在彷徨之中,梨樹溝門村方向傳來激烈的槍聲,於是來不及等待命令,部隊便往發生戰鬥的方向奔跑。原來,二十四師師部在梨樹溝門村與國民黨軍遭遇了。偵察員判斷敵情後報告說,遇到了敵人的「花子隊」(地方武裝),頂多兩千多人。丁盛立即命令部隊撲上去。官兵們打起來才發覺情況不對,在猛烈的火力阻擊和有組織的反覆衝鋒下,先頭部隊的一部分官兵竟然被敵人衝散了。緊急核實情報後才知道,當面的三千多敵人就是預定的攻擊目標:敵暫編五十師的主力。丁盛正焦急的時候,七十二團和六十六團先後到達戰場,八縱在局部形成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丁盛遂下令發動進攻。暫編五十師支撐不住向大屯方向退卻,丁盛集中三個團圍殲了暫編五十師的第二團,然後又集中兵力圍殲第一團,結果混亂中讓第一團跑了一部分。這一仗讓八縱司令員黃永勝有點後悔,如果情報準確,在梨樹溝門村投入兩個師,肯定就把暫編五十師包餃子了。

暫編五十師在梨樹溝門村吃了虧,已經到達新台邊門村的暫編二十二師急忙撤退,一下就退到了距錦西不遠的楊家杖子。這裡是山間谷地,谷地裡有一大片當年日本人開鋁礦時留下的房子。暫編二十二師在這裡集結後準備撤往錦西。

八縱跟蹤而來。

十五日夜,二十三師首先趕到楊家杖子,立即以一部兵力膠著敵人,主力相機佔領外圍要地,切斷了暫編二十二師的退路。但是,二十三師的電台與縱隊失去了聯繫,第二天早上縱隊才知道情況。黃永勝立即命令二十二師和獨立第一師趕往楊家杖子,與二十三師合力吃掉暫編二十二師。同時,他命令剛在梨樹溝門村打完仗的二十四師迅速進至楊家杖子以東,阻擊可能從錦州方向增援的敵人。

十六日下午,八縱從三個方向向楊家杖子發動了攻擊。各攻擊方向的爆破組連續爆破之後,暫編二十二師倉促構築的防禦工事紛紛被毀,國民黨軍只抵抗了一會兒便開始向南突圍。由於迂迴包抄的部隊速度不快,部分敵人逃出了八縱的包圍圈。兩小時後,戰鬥基本結束,暫編二十二師(欠一個團)大部被殲,少將副師長蘇景泰和少將參謀長寧堅以下兩千五百餘人被俘。

消息傳來,陳誠既意外又吃驚,決定駐守錦州的第四十九軍向楊家杖子出擊。鄭洞國等大部分將領都反對這個出擊計劃,認為此時共軍大部兵力集結在錦西地區,第四十九軍孤軍深入有被殲滅的可能。作戰會議就此爭論激烈,最後陳誠寡不敵眾,被迫收回了自己的命令。但是,軍事會議結束之後,陳誠還是向第四十九軍軍長王鐵漢下達了出擊楊家杖子的作戰命令。

十九日,王鐵漢率第四十九軍的七十九、一五師(各欠一個團)共一萬餘人到達楊家杖子。

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前線指揮部責成黃永勝統一戰場指揮,並命令詹才芳的第九縱隊火速趕到戰場參加戰鬥。

二十一日,楊家杖子第二次戰鬥開始。

八縱各路攻擊部隊向當面敵人展開了攻擊。但是這一回官兵們感到對手不太一樣。國民黨軍第四十九軍的前身是東北軍警衛部隊,「九一八」事變後改編為一五師,張學良任師長。抗日戰爭中,該部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等戰役,頗有戰功。內戰爆發後,該部先在蘇北地區與陳粟部作戰。一九四七年八月,陳誠到東北上任後,將該軍調至東北戰場,駐守錦州。與暫編二十二、五十師相比,第四十九軍戰鬥力強勁,火力也十分猛烈。

八縱各部隊爆破均未成功,反覆攻擊也沒有進展,第四十九軍用強大的火力封鎖住前沿,而且還不斷發起猛烈的反擊。戰鬥進行了一個下午,八縱僅僅攻佔了楊家杖子周邊的幾個外圍陣地。晚上,天下起了雨,八縱藉著雨勢重新發動攻擊。二十三師六十九團二營擊潰了當面敵人的一個營,佔領了第四十九軍側後的高地,對王鐵漢的軍部構成了威脅;二十二師在奪取楊家杖子東北和西北的外圍堡壘之後,一部分官兵一度突進了楊家杖子。王鐵漢的部隊被壓縮在楊家杖子和毛家屯兩個村莊裡,防禦體系並沒有受到致命的破壞,依舊有相當強大的防禦和反擊力量。王鐵漢要求把共軍的攻擊部隊放進前沿之後,立即組織猛烈的反擊,逐次消滅共軍的有生力量。第四十九軍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懂得軍長的意思,仗打得一退一進很有節奏,與八縱和九縱形成了殘酷的拉鋸戰。

二十二日,在陳誠的命令下,防禦錦州的國民黨軍全部主力——第四十九軍二十六師、暫編六十師和暫編二十二師各一個團出動,增援楊家杖子。陳誠的意圖很明顯:用王鐵漢的第四十九軍把共軍黏住,等增援部隊到達後進行猛烈夾擊,將共軍遼西地區部隊就地全殲。

陳誠的增援部隊走到虹螺峴、五嶺山一線時,遭到八縱二十四師和九縱二十六師的頑強阻擊。

這時候,八縱對楊家杖子的圍殲戰已進行了一晝夜。這一帶人煙稀少,糧食接濟不上,官兵們只能在戰鬥間隙挖紅薯和弄點生玉米吃。敵人的增援十分堅決,如不迅速解決戰鬥,很可能會陷入被動。黃永勝意識到,戰鬥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敵我雙方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了。他給各部隊下達了「完不成任務者,按級執行軍紀」的最嚴厲的命令,要求部隊立即再次對楊家杖子發動攻擊。八縱集中了所有的火力掩護突擊部隊向前運動,在投入兩個團的預備隊之後,二十二日下午十七時,八縱官兵將國民黨軍逐漸壓縮在了狹窄的地段內。第四十九軍開始突圍,後面是八縱的窮追猛打,前面是九縱二十五師的拚命截擊,國民黨官兵紛紛繳械投降。

王鐵漢帶著百人衛隊,脫離戰場僥倖逃生。

從梨樹溝門村到楊家杖子,八縱和九縱連打三仗,總計殲敵一萬兩千多人,除各種物資之外,繳獲的武器足夠裝備兩個團。戰鬥結束後,他們在當地民兵的配合下,「採取鐵路大翻身破壞法」,徹底破壞了錦州至山海關之間的鐵路,再次切斷了國民黨軍關內與關外的聯繫。

本想使北寧路更加安全,沒想到現在反被截斷了,憤怒的陳誠再次部署打通北寧路,與東北民主聯軍於遼西地區進行決戰。但是,部署還沒有落實完畢,林彪部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十縱隊突然開始了突襲中長路的戰鬥。就在第八、第九縱隊在遼西發動攻勢的時候,陳誠命令駐守鐵嶺的新六軍的兩個師乘火車增援錦州,同時請求華北的傅作義派兵北上。新六軍主力的出動,造成了中長線的兵力空虛,林彪認為戰機已至,遂命令各部隊輕裝向中長線奔襲前進。

韓先楚的三縱日夜兼程一百公里,於十月一日攻擊了開原以北的威遠堡,在奪取外圍陣地之後,七師十九團主攻第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師部所在地——天王山高地。連續攻擊未果之後,二日傍晚,十九團重新組織戰鬥。三縱所有的火炮向一一六師師部轟擊,攻擊主峰的是一營三連。三連的兩個排負責迂迴,一個排擔任正面攻擊,班長龐國興率領突擊組奮勇衝鋒,衝上主峰後俘敵二十餘名,繳獲機槍三挺。戰後三連立大功,獎旗上寫的是「攻下險要陣地,決定全面勝利」。一一六師師長劉潤川見大勢已去,率殘部向西南方向突圍,但遭到猛烈的阻擊。劉潤川換了便衣逃進高粱地,很快就被三縱官兵搜查了出來。

接著,第三、第四縱隊逼近了開原和鐵嶺。

國民黨軍開始迅速收縮,收縮的速度十分驚人,新六軍主力一天之內返回了鐵嶺,林彪隨即放棄了攻擊開原的計劃。

在陳誠的請求下,蔣介石將原駐守華北的第九十二軍二十一師,第九十四軍四十三師,第十三軍五十四師,暫編第三軍十、十一師以及騎兵第四師調出增援東北。華北國民黨軍北上增援部隊由第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指揮。侯鏡如吸取了王鐵漢的教訓,大部隊緩慢推進,絕不分散兵力,致使東北民主聯軍始終沒有戰機可尋。

十月中旬,國民黨軍重新打通了北寧路。

十一月九日,林彪下令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結束。

林彪於一九四七年秋發動的一系列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正規軍三個師部、兩個師、九個團,總計四萬七千餘人,非正規軍一個師部、兩個師、十個團加三個營,總計兩萬兩千餘人,合計六萬九千餘人。繳獲各種火炮一千零五十一門,各種槍支近八萬支(挺),各種槍彈二百七十六萬發,手榴彈十二萬枚,汽車三百一十一輛。東北民主聯軍再次把控制區域擴大了近四萬平方公里。

一九四八年元旦,陳誠在他發表的「告東北軍民書」中說:「目下國軍已經完成作戰準備,危險期已經過去。」

他的話音未落,林彪部的新一輪更加猛烈的攻勢又開始了。

也許陳誠真的不清楚,此時不僅僅是東北地區,在整個中國的各個戰場上,國民黨軍的「危險期」已經來臨。

東北凜冽的風雪使陳誠這個浙江人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寒冷。

陳誠不會想到,這是他在中國東北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冬季。在林彪大軍的席捲下,他很快就丟了東北軍政最高指揮官的職位,被蔣介石派到遙遠的台灣去建立「後方基地」——而蔣介石對陳誠的這一任命,已經成為詮釋國民黨政權「危險期」是否來臨的一個極具意味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