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十一章 散文和駢文 一二四 文體解放和文學觀念的變動 >

第十一章 散文和駢文 一二四 文體解放和文學觀念的變動

晚清歐美思潮輸入,文體趨於解放。首先發生變化的是龔自珍的文章,得有「劍拔弩張,全是霸氣」的時譽。後來梁啟超寫政論,打破一切古文義法,輸入許多外來語及外國語法,又寫得通俗易解,成為所謂報館體的文字。黃遵憲則用新名詞寫詩,打破過去的詩規律。

到民國初年《新青年》雜誌發表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方面反對雕琢、陳腐、迂晦、艱澀、阿諛貴族、脫離大眾的舊文學,提出「八不」的主張:

(一)不用典;

(二)不用陳套語;

(三)不講對仗;

(四)不避俗字俗話;

(五)須講求文法(以上形式方面);

(六)不作無病之呻吟;

(七)不摹仿古人,須語語有個我在;

(八)須言之有物(以上精神方面)。

另方面,正式提出拿白話來代替文言,建立現代國語的文學,於是「桐城謬種」、「選學妖孽」,都成了攻擊的對象,而文體解放,也獲得了偉大的成就。

在這個過程中,文學的觀念也大有變更,過去以論說文為文學作品,而小說戲曲不能算做文學正宗,現在則採用西洋觀點,以詩、小說、戲劇為文學正宗,散文僅承認抒情小品及諷刺雜文等為文學作品。而且認定一代有一代的文學,我們不必作舊詩,填詞,寫古文和四六,這都是製造假古董。我們對於古人作品的研究,只是文學史的探討,以及風格、意境與描寫手法的吸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