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十章 詩賦詞曲 一一三 散曲 >

第十章 詩賦詞曲 一一三 散曲

詞發展到南宋,完全成了少數文人的消遣品。而且因為偏重形式的雕琢,便是文人想要表現真摯的情感,也不願意再受它的束縛了。因此到了元朝,詞衰落而曲盛行。

曲是戲劇,它的產生是由於唐宋時民間已有簡單的歌舞表演和歌舞戲,金國又產生了歌唱兼說白的董解元《西廂》,元朝人將歌唱、說白和動作(舞)合起來,表演故事,便形成了戲劇。

戲曲以外,同時還有「散曲」。戲曲是表演故事,「散曲」卻是單純的詩歌,不過和詞有些不同,它比詞近於口語一些,又適應北方民族輸入的新音樂,是仿照戲劇中唱詞的體制而作的。當時文人不願意受詞的格律的拘束,於是便從大眾文藝中採取了這種新的詩歌形式。「散曲」的代表作者為張可久(小山)、喬吉(夢符)、關漢卿、白樸、馬致遠(東籬)、鄭光祖等。馬的作風豪放,其餘則都屬於清麗一派。馬有《天淨沙》一曲,題目是《秋思》,很著名,全文如下:「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明清兩朝,「散曲」作者也不少,但因為逐漸趨重於音律與辭藻,所以元曲的精神便不能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