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十章 詩賦詞曲 一六 五言詩 >

第十章 詩賦詞曲 一六 五言詩

漢魏六朝間的詩,多半是五字一句的,而建安(漢獻帝年號)時代,五言詩的創作尤其豐富而優美(因《昭明文選》內多五言詩,人們便稱之為「選體」)。五言詩產生於漢,和樂府不無關係,如李延年之《北方有佳人》,蔡邕之《飲馬長城窟行》,蔡琰之《胡笳十八拍》,無名氏之《孔雀東南飛》,以及前述的《羽林郎》、《陌上桑》等篇,大致都是五言。但一般人多認李陵與蘇武唱和詩是五言之祖,又有以《古詩十九首》為五言起源的。而作者是誰及在什麼年代,則難以確定。

五言詩雖不能確定創於何人,而起源於西漢,則無疑義。到東漢時,五言詩作家有班固、張衡、傅毅、徐淑、秦嘉夫婦、蔡琰(文姬)等。建安時代的主要作者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其次為孔融、王粲、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號「建安七子」。在這些作家中,天才卓越的是陳思王曹植,他的作品著名的有《美女篇》、《七哀》、《名都篇》、《白馬篇》、《驅車篇》、《棄婦》諸篇。其餘二曹,所作亦佳。七子中詩的佳作不多,只有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最為世人稱道。

建安時代的詩,除五言占主要部分外,也有四言(如曹操的《短歌行》)和七言(如曹丕的《燕歌行》)的。四言詩只是《詩經》形式的殘餘,七言詩則是一種新形式的創始(漢武帝建柏梁台落成,曾有七言詩的聯句之作,號稱柏梁體,但詩的內容不及魏文帝的好)。

建安時代的作風,漸漸由樸質而轉向浮華,頗著重音節和辭藻的美麗,已經開闢了六朝唯美主義的道路。直接繼承建安風格的有阮籍(以《詠懷詩》著名)和嵇康,他們是所謂正始(魏主曹芳年號)文學的中心人物,同時又屬於西晉的「竹林七賢」(七賢除阮、嵇外,還有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都是清談派文士)。西晉太康(武帝年號)時期的詩人還有三張(張載、張亢、張協)、二陸(陸機、陸雲)、二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字太沖,以詠史詩著名,又作《三都賦》,費時十載)等。他們雖然繼承建安的傳統,而風格已變,大都詞旨淺薄,偏重對仗排偶的技巧。到南北朝時,風格更趨淫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