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五章 經說 四五 《易經》 >

第五章 經說 四五 《易經》

《易經》是按照六十四卦的次序編排的,從乾卦開始,到未濟卦結束。書末附有《系辭》、《說卦》、《序卦》、《雜卦》幾種總的說明文字。每個卦都有符號表示,是用陽爻「」、陰爻「」做基礎來配合的。配合的方法,第一步是三爻相重而成,即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第二步再將這八卦,每兩卦相重而成(乾)、(訟)等六十四卦。每卦有一個總的說明,叫「卦辭」,每爻各有一個說明,叫「爻辭」。此外,每卦還附有《彖ㄊㄨㄢ〔tuan〕)辭》和《象辭》兩種文字,乾坤兩卦還附了一種,叫《文言》。卦辭、爻辭是「經」的部分,其餘文字連書末的在內,都屬於「傳」(「傳」的本義是比經短一點的書本,但通行意義是對於經義有所發揮的補充文字,所謂聖經賢傳,各有專名——這是今文派經學家的主張)。

《易傳》七種,《彖》、《象》、《系》各分上下篇,與《說卦》、《序卦》、《雜卦》、《文言》合稱十翼。相傳伏羲畫八卦,文王重卦,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其他還有種種的說法,也不知究竟是哪些人作的。

《易經》包含哲學的道理,簡單地說,即從前人們所謂易有「簡易」、「變易」及「不易」的三個意義。因為認定宇宙間萬事萬物都有個規律,不外始、中、終三相之轉移,所以能以簡馭繁,這就是「簡易」。《易經》認為萬事萬物無時不在變化流轉中,如它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說「小往大來,大往小來」,又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而各種不同的卦,不同的爻,又都是表示各種吉凶消長的複雜情狀的,這就是「變易」。但另一方面,它認為變化只是在一個不變的範圍裡面之循環往復,如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而不曾發現進化的觀念,這就是「不易」。

《易經》的文字和思想都相當地結構完整,郭沫若氏最近懷疑它不是周初的作品而是戰國時候的。是否如此,還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