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你一定愛讀的國學常識 > 第二章 語文 二六 韻部 >

第二章 語文 二六 韻部

韻母的產生在聲母以前,也是受了印度的影響。隋朝陸法言所作《切韻》是第一部有價值的書,後來《唐韻》及宋代的《廣韻》都根據它作的。《廣韻》列舉韻母二百零六個,一則因為過去語音本來複雜一些,二則因為那部書對於每個復合韻母帶聲韻母,平上去入的每個聲調,都給予一個特殊的名稱,所以數目有那樣多。到南宋時平水韻,就將韻部合併為一七,明《洪武正韻》,又合併為七六。等韻學家又將它們歸納於十五韻攝,每一韻攝分開、齊、合、撮四呼,拿國音符號打比方,凡ㄚㄜ(ɑ e)等單韻母以及ㄢㄣㄤㄥ(ɑn en ɑng eng)等帶聲韻母,上面不加ㄧㄨㄩ(i o u)三母的,都是開口呼,加ㄧ(i)母的叫齊齒呼,加ㄨ(o)母的叫合口呼,加ㄩ(u)母的叫撮口呼。

現在以國音符號代替韻攝,將《廣韻》韻目(以平聲的為代表)列在下面,以表示中古音韻向近代的簡單化:

ㄧ(i) 脂支微之齊祭廢

ㄨ(u) 模

ㄩ(u) 魚虞

ㄚ(ɑ) 麻

ㄜ(e) 歌戈

ㄝ(e) 麻(該韻中車遮者蛇等字)

ㄟ(ei) 灰

ㄞ(ɑi) 佳皆咍泰夬

ㄠ(ɑo) 蕭宵餚豪

ㄡ(ou) 尤侯幽

ㄢ(ɑn) 元寒桓刪山先仙覃談鹽添鹹銜嚴凡

ㄤ(ɑng) 江陽唐

ㄣ(en) 真諄臻文殷魂痕侵

ㄙ(eng) 東冬鍾庚耕青清蒸登

ㄦ(er) 支脂之(諸韻中兒耳二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