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萬物簡史 > 第三章 埃文斯牧師的宇宙(4) >

第三章 埃文斯牧師的宇宙(4)

第三章埃文斯牧師的宇宙(4)

他是約克郡人,名叫弗雷德·霍伊爾。霍伊爾死於2001年,在《自然》雜誌的悼文裡被描寫成一位"宇宙學家和好辯論的人",二者他都受之無愧。《自然》雜誌的悼文說,他"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捲入了爭論",並"使自己名聲掃地"。比如,他聲稱,而且是毫無根據地聲稱,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裡珍藏的那件始祖鳥化石是假的,與皮爾當人頭蓋骨的騙局如出一轍,這使得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們非常惱火。他們不得不花了幾天工夫來回答記者們從世界各地打來的電話。他 還 認為,地球不僅從空間接受了生命的種子,而且接受了它的許多疾病,比如感冒和腺鼠疫。他有一次 還 提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有了突出的鼻子和朝下的鼻孔,就是為了阻止宇宙病原菌掉進去。

是他1952年在一篇廣播稿中開玩笑地創造了大爆炸這個名字。他指出,我們在理解物理學的時候,怎麼也解釋不了為什麼一切會聚合成一點,然後又突然戲劇性地開始膨脹。霍伊爾贊成恆穩態學說,該學說認為宇宙在不斷膨脹,在此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物質。霍伊爾 還 意識到,要是恆星發生爆聚,便會釋放出大量熱量--溫度在1億攝氏度以上,足以在被稱之為核合成的過程中產生較重的元素。1957年,霍伊爾和別人一起,展示重元素是如何在超新星的爆炸中形成的。由於這項工作,他的合作者W.A.福勒獲得了諾貝爾獎。霍伊爾則沒有,很難為情。

根據霍伊爾的理論,一顆爆炸中的恆星會釋放出足夠的熱量來產生所有的新元素,並把它們灑在宇宙裡。這些元素會形成氣雲--就是所謂的星際媒介--最終聚合成新的太陽系。有了這些理論,我們終於可以為我們怎麼會來到這個世界的問題構築一個貌似有理的設想。我們現在認為自己知道的情況如下:大約46億年之前,一股直徑約為240億公里、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渦流,積儲在我們現在所在的空間,並開始聚積。實際上,太陽系裡的全部物質--99.9%的物質--都被用來形成了太陽。在剩下的飄浮物質當中,兩顆微粒飄到很近的地方,被靜電吸到一起。

這是我們的行星孕育的時刻。在整個初生的太陽系裡,同樣的情況正在發生。塵粒互相碰撞,構成越來越大的團塊。最後,這些團塊大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被稱做微行星。隨著這些微行星無休止地碰撞,它們或破裂,或分解,或在無休止而又隨意的置換中重新合併,但每次碰撞都有一個贏家,有的贏家越來越大,最後主宰了它們運行的軌道。

這一切都發生得相當快。據認為,從小小的一簇塵粒變成一顆直徑為幾百公里的幼星,只要花幾萬年的時間。在不過2億年的時間裡,很可能 還 不到,地球就基本形成了,雖然仍是灼熱的, 還 經常受到仍在到處飄浮的碎片的撞擊。

在這個時刻,大約在45億年以前,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撞上了地球,炸飛了足夠的材料來形成一顆伴星--月球。據認為,不出幾個星期,被炸飛的材料已經重新聚成一團;不出一年,它變成了那個現在 還 陪伴著我們的岩石球體。據認為,構成月球的大部分材料來自地殼,不是地核,這就是月球上極少有鐵的原因,而地球上鐵卻很多。順便說一句,這個理論幾乎總是被說成是最近提出的,而事實上,它最初由哈佛大學的雷金納德·戴利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關於這個理論,惟一最近的事兒就是人們已經不大重視它了。

當地球 還 是它最終大小的大約三分之一的時候,它很可能已經開始形成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氮、甲烷和硫組成。我們幾乎不會把這些東西與生命聯繫起來;然而,在這有毒的混雜物中,生命形成了。二氧化碳是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它是一樣好東西,因為當時太陽已經弱多了。要是我們沒有受益於溫室效應,地球很可能已經永久被冰雪覆蓋。生命也許永遠找不到一塊立足之地。但是,生命以某種方式出現了。

在之後的5億年裡,年輕的地球繼續受到彗星、隕石和銀河系裡其他碎塊的無情撞擊。

這個過程產生了蓄滿海洋的水,產生了成功形成生命所必不可少的成分。這是個極不友好的環境,然而生命 還 是以某種方式開始了。有一小袋化學物質抽動一下,變成了活的。我們快要來到這個世界上了。

40億年以後,人們開始想,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