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33節:第四章 漢代陵墓之劫(4) >

第33節:第四章 漢代陵墓之劫(4)

    後來,餘怒未息的董卓又派人將漢武帝的屍體扔在墓外曝曬。朝中大臣對此無不黯然,於是公推蔡邕前去勸解。董卓這才消了怒氣,派人將屍體放回,並草草處之。
    就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董卓被呂布所殺。正應驗了那句熟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個故事系民間流傳,真偽難辨,但董卓曾派呂布盜掘茂陵卻是不爭的事實。
    唐朝末年,又一支農民起義軍開進了漢武帝的茂陵,其首領是一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黃巢。
    黃巢與赤眉起義軍的首領樊崇有所不同。他可以說是個文武全才。既長於騎射,又頗愛讀書;既販過私鹽,又考過進士;既是失意士人,又是一方豪俠。按說,這樣一個能文能武的人,應該具有一定的「文物保護意識」,但是歷史卻不無遺憾地記載下了其盜掘陵墓的行為。
    880年,黃巢的事業達到了頂點。這一年,他率數十萬起義軍攻入唐都長安,唐朝皇帝唐僖宗帶著少數家眷倉皇出逃。黃巢入城時,數百萬民眾夾道歡迎,所到之處,群眾無不山呼萬歲。同年,黃巢登上了皇帝寶座,定國號為大齊,年號金統。
    當了皇帝的黃巢完全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別說派兵繼續追擊唐王朝的殘兵敗將,甚至未來得及對民眾頒布治國詔令,他就開始了極度的享樂。「防禦」二字早已拋之於九霄雲外。
    但是,就在黃巢盡情享樂的同時,一支支唐朝地方豪強的武裝已悄然集結。881年,唐僖宗委任宰相王鐸為諸道行營都統,率軍打到了長安城下,戰鬥一觸即發。但這是怎樣的戰鬥啊,黃巢率領的起義軍已今非昔比。戰鬥尚未開始,勝負卻已確定。結果是這支起義軍還未等唐兵攻城,只是聽說唐兵要來,便聞風而逃。
    逃到咸陽的起義軍,軍心渙散,已成強弩之末。在一個寒風瑟瑟的秋日,他們盜掘了茂陵。
    關於黃巢起義軍盜掘茂陵的細節,史無記載,不便妄加想像。但關於其盜掘茂陵的原因,卻有兩點可以探討。第一個可能是因為當時起義軍已走向窮途末路,軍中糧餉不足,盜掘茂陵,以茂陵之寶補充軍需,也屬萬不得已。另一個原因大概是出於一種仇恨的心理。雖然黃巢起義軍一向紀律還算嚴明,很少有燒殺搶掠的惡行,但這也只是針對一般的貧民百姓而言。對於惡霸地主及貪官污吏,他們從骨子裡十分仇恨,常有處死並沒其財物的行徑。漢武帝在他們眼裡,當然絕非什麼善類,所以在一時氣憤之下,挖其墳墓也在情理之中。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茂陵所遭受的種種劫難,是一代英主漢武帝生前絕難想像的。當初他費盡心機營造的宏偉陵墓,成了後世爭相搶奪的寶地;伴隨他的財寶器物,被盜賊肆意搶掠;就連他口含寶珠,身著「珠襦玉匣」的屍體,也曾被揚之於外,曝之於野。若有在天之靈,不知此時的漢武帝將作何感想?
    略令人安慰的是,時隔兩千多年的今天,歷經滄桑的茂陵被命名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地屬於茂陵的鎏金獸頭銀盤、金餅等118件文物「完璧歸趙」。1979年12月,又成立了茂陵博物館,茂陵文物事業得以飛速發展。如今的茂陵,已成為中外人士遊覽的勝地。
    3.董仲舒母塚被盜記
    西漢時期,被盜的陵墓難以盡數,但是令後人奇怪的是,經學大師董仲舒的母親之墓竟然也被人盜掘!
    提起董母,恐怕無人知曉,但提起董仲舒,恐怕無人不曉。
    董仲舒出生於河北景縣的一個大地主家庭。他從小就潛心鑽研儒學。據說其學習十分刻苦。他唸書的書房外有一個非常精緻的園子,然而他在書房學習三年,竟從未踏進過;對於經常騎的駿馬,他也分不清雌雄。到20多歲時,他已成為對《公羊春秋》等經書深有研究的大學者。但是他雖博學,卻未因此而步入仕途,而是做了一名教書匠,當時的人們把他稱為「漢代的孔子」。他講學時,在講堂前掛一幅帷幔,他在裡面講,外面坐滿了學生,但諸生「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儘管如此,他仍教出了不少有名的學生。他的思想也隨著門生的不斷傳播而成為當時流行的學說。在同時代興起的眾多學者中,他成為最奪目的一個,成為當之無愧的「眾儒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