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盜墓傳奇 > 第20節:第二章 先秦:盜墓史的發端(8) >

第20節:第二章 先秦:盜墓史的發端(8)

    據舊社會長期盜墓的長沙「土夫子」們說,盜墓這個行當,合夥人最為緊要,也是最讓人放心不下的頭等大事。合夥做這種生意,主要靠的是一個「義」字,一旦合夥人見利忘義,起了邪念,進入墓室中的人就很難活著出來。財寶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不但所謂的鐵哥們靠不住,就是舅舅外甥也不見得可靠,甚至有父子也為了爭占財寶而發生自相殘殺的悲劇。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盜墓行業中尤見分明。現代考古發掘證明,這位「土夫子」所說的凶險之事是屢見不鮮的。如著名的天星觀一號楚墓中,在盜洞深約14米處,發現人頭骨一個和零散肢骨。據推斷,這個人骨架當為盜墓者所留。若真如此,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此人在取出寶物後被同行所害。至於是未出地宮就封鎖了洞口,還是將要爬出洞口時被上面的同夥一腳踹回洞內,或者被一棒子敲昏於地下,那就不得而知了。20世紀60年代發掘的陝西乾陵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即武則天孫女,唐中宗李顯七女兒李仙蕙),考古人員在墓道第七天井(最後一個天井)接近墓室頭道門的東邊,發現有一個盜洞,盜洞下靠牆立著一個死人骨架,周圍地面散落著零碎的金、銀和玉石、瑪瑙等飾品。經勘查,發現有打破石門,從右上角鑽進石墓室,移動棺槨,入墓室行竊的現場遺痕,後部墓室的白牆上還留下了一隻很顯眼的黑手印。據推斷,盜墓者至少在兩人以上,很可能是一同進墓室盜取財物後,先出墓道者產生了獨吞之念,對未出者下了毒手,致使後者一命嗚呼,千餘年來立於陰暗的地宮與美麗的公主相偎相伴了。
    據曾侯乙墓發掘隊員劉柄發掘紀錄顯示,在5月25日這天,曾侯乙古墓盜洞處清理時發現一個破碎的人頭骨,但未見其他骨架和人骨,「有可能盜墓人已死於洞中,何原因死,還不清楚」。由此可見,盜墓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
    4.擂鼓墩盜墓現場還原
    擂鼓墩曾侯乙墓盜墓工具與盜洞中人頭骨的發現,為推斷盜墓賊進入墓室的過程提供了難得的線索和依據,沿著歷史留下的蛛絲馬跡,整個盜掘場景可復原如下:
    秦末漢初,當八千江東子弟兵在一代人傑項羽的統率下,走出楚地,與農民造反集團合兵一處,攻城掠地,越過函谷關,浩浩蕩蕩地殺奔咸陽之時,天下陷入了大動盪、大失控、大混亂的格局。在硝煙瀰漫,戰火連天、殍屍遍野,人頭亂滾,天崩地裂的歷史轉折時刻,兩個黑影在一個初秋的茫茫夜色中,悄悄潛入雜樹叢生、荒無人煙的擂鼓墩山崗。沉寂了一袋煙的工夫,見四周沒有動靜,黑影壓低了嗓音道:「我說老弟,動手吧。」
    「要得。」只見二人提著一堆黑糊糊的東西,貓一樣迅捷快速地來到不遠處一個大土塚之下,聽聽四周真的沒有異常動靜,便施展騰挪跳躍的本領,嗖嗖竄上土塚頂部。待穩住陣腳,二人來到圓頂偏西北的方位,年長的道:「就照這裡挖下去。」
    「准不准?」年輕人小聲嘀咕了一句。
    「你就挖吧,保證見到棺槨,說不定正對著地下那個死鬼的頭呢!」老者頗有些自負地道。年輕人不再言語,撥開四散飄蕩的草叢,揮動手中的鐵臿,彎腰弓背挖掘起來。沉寂的山崗立即發出撲撲的響動,草叢中不時冒出金屬工具與岩石擦撞後的點點火花。一陣大風掠過山崗,樹木發出沙沙之聲,躲在叢林中的貓頭鷹發出一陣淒厲的悲鳴,給夜色下的山崗平添了幾分恐怖色彩。天空的烏雲漸漸向東南方飄去,月亮悄悄地鑽出雲縫,一縷微光灑向山崗的樹木草叢,斑斑點點的月色映照著草木繁盛的大土塚和正在挖掘的兩條漢子。二人一高一矮,皆身穿黑色老鼠衣,全身裹得嚴絲合縫,只有七竅留著門戶,以便於聽、聞、交談和觀察動靜。從談話的聲調中可知,矮者約五十歲左右,高者年約三十。隨著鐵臿的掘動,大土塚上部很快現出了一個僅能容身的圓形洞口,年輕者在洞中不斷掘進,老者將掘出的泥土悄然無聲地用竹筐移於丘下一個低窪處。當洞已沒過人身時,老者從一個口袋裡摸出一根雙股扭成的麻質繩索,一頭拴在身邊的樹上,一頭伸進洞中,像當地農民打井一樣,把挖出的泥土利用竹筐和繩索提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