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3卷 > 6月6日 >

6月6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6月6日,今天這個日子很吉利啊!熟悉戰爭歷史的朋友應該立刻就能想起來,6月6日是諾曼底登陸日;再有就是1916年的這一天,袁世凱去世。

| 諾曼底登陸日 |

關於諾曼底登陸很多人都看過電影和紀錄片,電影的名字翻譯得也挺好,叫《最長的一天》,這一天確實是二戰中最漫長的一天。諾曼底登陸確實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一次戰役,因為登陸戰本身就是組織最複雜的、不確定性最大的戰役,在各方面都這麼複雜的戰役中,諾曼底登陸集中了當時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陸海空軍、空降兵、海軍陸戰隊。

諾曼底登陸之前的故事很有意思。1941年年底,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同時向德、意、日宣戰。關於為什麼同時向德、意、日三國宣戰,到現在為止都有好多人相信這是個陰謀論。美國打日本是為了報仇。當時珍珠港那兒豎著巨大的牌子寫著「Kill Japs」(殺死日本人),Jap 是美國人對日本的蔑稱,相當於我們說「日本鬼子」。

可是對於德國,大家並不知道為何而戰。知道為何而戰這個是最重要的,你有素質再高的軍隊,有再好的武器,但士兵不知道為何而戰,戰鬥力就會下降很多。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德裔是美國的第二大種族,據說美國1794年眾議院投票官方語言,德語只差一票就成了與英語並列的美國官方用語。所以德裔在美國本來就很強大,而且德裔的軍官當時在指揮整個歐洲戰區,諾曼底登陸的最高指揮官、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就是德裔,二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總司令、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也是個德裔,可見在美國德裔有多厲害。

美國有這麼多德裔,德國又沒招美國,大家就問為什麼非要和德國去打呢?美國當時一開戰就定下了國策,要先歐後亞,就是主要的軍力、主要的裝備都要先滿足歐洲戰場,連日本都排在了第二位。德國又沒招你,反而變成了美國的頭號敵人。諾曼底登陸之前,美國人民還不知道德國集中營屠殺猶太人,當時就只說納粹不太好,打我們英國表哥,然後就去幫忙了。為表哥打架這事本來就很牽強,而且這表哥以前還曾經殖民過美國,獨立戰爭中打的就是這表哥,所以美軍打德國的勇氣顯然不夠。

美軍在英國時,普遍覺得去和德軍打仗就是去送死。當時其實美軍並沒有怎麼打過仗,而德國可謂是身經百戰,1944年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德國已經打了波蘭,打了法國,打了英國,打了蘇聯,尤其在蘇德前線,戰事異常激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兇猛的戰役,德國一會兒殲滅蘇聯一個六十萬人的重兵集團,一會兒又殲滅一個七十萬人的方面軍。當時美軍每天看著各種報紙,然後想,我的天哪,拿著槍訓練了半年就上去跟窮凶極惡的德軍打仗,大家一想就覺得心裡特別悲劇,於是就開始在英國花天酒地。

英國人非常幽默,倫敦被轟炸以後,他們樂觀地面對空中來的炸彈,做了各種牌子沖天舉著,牌子上面寫著「今天這裡還有香腸」之類的。那個時候英國有「燈光管制」的政策,這是因為德國轟炸特別厲害,倫敦就被轟炸過很多次,考文垂幾乎被夷為平地,所以英國一到晚上是不能開燈的,因為一開燈,大城市就能被空中的飛機看到。燈光管制下,整個倫敦都黑燈瞎火的,那妓女怎麼辦呢?於是妓女就拿著火柴站在路邊,看到有人來,先聽人說話口音,因為美國士兵的薪水是英軍的兩三倍,所以妓女要先聽說話的口音。一聽英國口音,就知道這個不行,沒錢,一聽美國人來了,馬上劃根火柴讓人家看看自己的長相。這劃火柴也是有講究的,臉長得好看的,就劃根火柴照臉,歲數大但腿長的,就劃根火柴照照腿,反正是哪個部位好看,就拿火柴照哪兒。

美國大兵的待遇高,供應又好,當時每人每天有兩包煙,美軍還會定期發放香艷的照片滿足一下這些士兵。當時的美軍士兵在英國瘋狂喝酒賭博,大家認為反正這些錢也沒什麼用了,如果不在英國花光,只要一到法國的土地,跟德國一打,自己就完了。以至於他們所有的財產都不帶在身上,最後隨身攜帶的就剩一個狗牌。美軍特別有意思,他們為了陣亡以後能夠認出來誰是誰,就每個人掛一個狗牌,不管你最後被炸成什麼樣,哪怕就剩一截了,只要能看見那個狗牌,就知道是誰了。這狗牌就是軍人墓地上掛著的東西,除了這個他們什麼都不帶,大家錢都花光賭光,然後就上船準備登陸了。

上船的時候美軍還發生過很激烈的動搖。氣象學家當時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預報天氣,說這個月只有兩三天,月光和潮汐都利於登陸。於是這十七萬六千名盟軍就都上了船。(參加諾曼底戰役的盟軍總兵力多達二百八十八萬人,其中僅陸軍就多達一百五十三萬人,而參加6月6日第一批登陸的部隊則有七個師共十七萬六千人,來自美、加、英三國。)軍隊一旦上了船就不能下來,因為不能讓德國人預先得到情報知道盟軍的行動。這個時候的情報多麼重要,十七余萬軍隊都要封住口,大家都不能往家裡寫信說我在幹嗎、我在哪兒、明天要幹嗎。美軍也不知道自己的行動計劃,只能每天喝酒,不知道哪天會上船,反正也許就是明天,就跟判了死刑不知道哪天被執行一樣。

終於上船,氣象學家又說可能馬上會有風暴,於是盟軍的統帥部開始猶豫:「那怎麼辦呢?如果有風暴,登陸的事情肯定要失敗;如果再等,就不知道多少天過去了。」當時十七余萬名士兵已經上船,軍官已經知道目的地,再下船所有計劃就都有可能暴露。之前還一直迷惑德軍,說要在加來登陸,為此美軍把德軍最害怕的名將巴頓都派來了。巴頓曾在意大利戰場、北非戰場屢立奇功,德國人對他特別敬佩。為了迷惑德軍,還專門在加來海對面給巴頓弄了一個假的集團軍群,還弄了個司令部,以及木頭的、橡膠的假坦克。可是現在大家都已經上了船,大家都知道要去哪兒了,再下船那就完了。最後盟軍只能賭了,洩露機密以後再打,那就會犧牲更多的人,即使有風暴,大家也得拼了。艾森豪威爾最後下定決心說就今天出發,勝負在此一舉!

十七余萬名盟軍就此出發。那天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大風暴,登陸的時候也遠沒有美軍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因為實際上德軍在西線的部隊全是在東線被打殘了來西線休養的殘部。當時德軍總共有三百零二個師,其中一百七十九個師集中在東線蘇德戰場,五十九個師在西線法國,其餘的六十四個師則分散在意大利、巴爾幹與挪威等廣大地區。德軍的精銳部隊都在東線與蘇軍激戰,每被打殘一個師就拉到西線去休養,同時西線也擔負著防禦任務,然後補充兵源。等休養好了,兵源也補充足了,又從西線拉出來去東線打。德軍在加來沿海有二十七個師,而在諾曼底沿海只有六個師。德軍中了盟軍聲東擊西的計謀,把重兵集中在加來地區準備抗擊子虛烏有的巴頓將軍的登陸部隊。再加上那天德軍都在休假,連總司令隆美爾都在休假,德軍的整個指揮系統及各方面都非常混亂,另外盟國的空軍又完全掌握了制空權。所以儘管電影裡拍的戰鬥很激烈,實際上只有一兩個海灘爆發激戰,大部分地方還是比較順利地登陸了。盟軍登陸之後,也就和德國人打了那麼一兩個硬仗,最後盟軍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當時整個歐洲由於戰爭物價飛漲,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歐洲的紙幣幾乎變成了廢紙。而綠了吧唧的美元則成了最值錢的硬通貨,到後來不但美元是硬通貨,連美國士兵身上帶的駱駝煙也成了一種硬通貨。拿一根駱駝煙就能買好多東西,拿兩根駱駝煙基本就能夠帶走一個女人,拿一包駱駝煙就能夠拿走一幅古畫,都到了這種地步。所以那些在英國把錢都輸光的美國兵後悔死了,原來我沒死,原來還有這麼美好的歐洲。後來在歐洲大陸發現了德國集中營,發現了德軍的暴行,巴頓將軍立即下令讓所有的美軍軍官、士兵輪流來參觀,大家看到德軍的這些暴行以後才知道原來納粹是反人類的,對人類犯下了這樣的罪行。當時猶太人在美國有非常強大的勢力,美國的三大廣播公司、報紙幾乎全都掌握在猶太人手裡,一看到這個,美軍的宣傳機器馬上開動,美軍所有的官兵都知道了為何而戰,直到那時美軍才開始樹立起奮戰的決心。

| 袁世凱去世 |

從比較公正的角度來看,袁世凱的早年經歷算得上一個比較勵志的故事。袁世凱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完全是行伍出身,後來達到這種地位,跟他本人的才華有很大的關係。袁世凱在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也確實做了一些好事,客觀上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一些貢獻。譬如他編練新軍,創立了現代化的軍事制度;廢科舉興學堂,建立了現代化的大中小學教育制度;成立郵傳部,提倡與獎勵民間興辦工商實業;設立巡警,引進了現代化的警察制度……這些都是袁世凱在清末新政時期親手抓起來的,在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當然袁世凱最大的貢獻是逼迫清帝退位。在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已成燎原之勢的歷史關頭,袁世凱的這一舉動無疑大大加快了清廷滅亡。清帝退位也意味著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結束。所以連孫中山在當時都非常肯定袁世凱的這一舉動,為此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讓位給袁世凱。當然袁世凱在晚年也確實犯下很多罪行,但是我個人覺得對袁世凱這個人的功與過還是應該客觀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