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魚羊野史·第3卷 > 5月14日 >

5月14日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5月14日。在1955年的今天,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成立。1984年的今天,馬克·扎克伯格出生。1992年的這一天,聶榮臻元帥去世。

|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

在20世紀後期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裡,華約都是籠罩在全世界上空的一枚巨大炸彈,因為它是一個空前強大的軍事集團。在1955年的這一天,除了南斯拉夫以外,東歐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包括蘇聯、波蘭、東德、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阿爾巴尼亞八個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南斯拉夫雖然也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由於鐵托發起不結盟運動,所以沒有加入華約。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十幾個國家為了對付東方的社會主義陣營,組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是作為應對,東方的國家團結起來,成立了華約。

十多年之後,阿爾巴尼亞由於和蘇聯的關係破裂,於1968年宣佈退出華約組織。那時,阿爾巴尼亞成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爸爸媽媽的單位經常會有叔叔阿姨去阿爾巴尼亞。那時候我還覺得很奇怪,心想:「他們幹嗎老去阿爾巴尼亞?」當時,我國援助了阿爾巴尼亞大量的工廠設備,所以經常有叔叔阿姨出差去阿爾巴尼亞。

除了阿爾巴尼亞以外,華約剩下的七個國家跟西方對抗多年,一直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整個華約才自行解散。我曾將北約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法國後來退出了北約軍事一體化的組織,但是還留在北約的整個框架裡)在內的十幾個北約國家,如果單純從軍事潛力來講,生產能力、兵員素質、人口素質等各個方面的確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實際上,在常規軍備以及核武器的數量上,華約超出北約。當時光蘇聯一個國家就有七萬輛坦克,而美國軍備最強大的時候也就一萬四千輛坦克,只有蘇聯的五分之一,常備軍也就幾十個師而已。當時所有的華約國家全部統一使用蘇式武器,只有羅馬尼亞跟南斯拉夫一起研製了一些小飛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華約的軍事實力也非常驚人。

華約不光是一個軍事同盟組織,也是一個以蘇聯為核心的衛星國組織,各成員國的總書記實際上都由蘇聯任命,如果不聽話,蘇聯就敢把他抓走,所以華約在經濟上也完全一體化,完全聽蘇聯指揮。蘇聯讓這個國家負責幹這個,它就生產這個,讓你負責那個,你就生產那個。大家都是社會主義,全是計劃經濟,蘇聯想利用這些東歐國家的農業、工業為華約服務,但又不想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完整的工業和農業體系,所以華約完全是以蘇聯為首的一體化組織。

而北約跟華約不一樣,北約首先只是在軍事上一體化,只要打其中一國,全體北約國家就會一起宣戰。但在其他方面的關係並沒有華約這麼緊密,經濟上也沒有那麼一體化,北約的成員國都是所謂的民主國家,各自的獨立性都比較強。法國研製法國的武器,英國有英國自己的軍艦、坦克等,並沒有要求大家都必須用美國武器,只是因為美國提供了最多的軍隊、最多的軍備和最多的錢,由美國人來出任北約的司令官。各國都採用自己的傳統編製,但是他們會組織聯合演習。

華約和北約並沒有真正打起來,因為雙方都太強大了,所以就一直這麼互相威懾著,拿著成千上萬的各種武器相互對峙。如果雙方打起來的話,只有德國最悲慘,這邊的前線是東德,那邊的前線是西德,沿著東西德的邊境線,雙方陳兵數百萬。那種狀態與當時中國和蘇聯的對峙還不同。中蘇邊境遠比中歐邊境長,而中蘇雙方陳兵也就百萬。而且蘇聯在對付中國邊境時使用的都不是最先進的武器,那裡的部隊也都不是一類部隊,有些師就是架子師,如果打起來再補充兵力。而當時在整個中歐,沿著德國一直到瑞士的這條線上,北約和華約雙方都陳兵數百萬,而且使用的全是最先進的武器。蘇聯的先進武器運出來,都是先裝備駐東德的集團軍、裝甲師,最精銳的部隊全都隨時準備開戰。

華約當時所有的裝甲師都經過「三防」訓練:訓練時穿過核武器爆炸的污染區、穿過化學武器污染區、穿過生物武器污染區,防核、防化、防生物即為「三防」。北約跟華約的戰略思想完全不一樣。北約的戰略思想可以叫「逐步升級戰略」:你罵我,我就罵你;你衝我吐口水,我就衝你吐口水;你衝我扔蛋糕,我就衝你扔蛋糕;你拿叉子捅我屁股,我就拿叉子捅你大腿;你拔出槍來,我也拔出槍來。華約解體後,西方國家嚇了一身冷汗,原來華約根本就沒打算跟你先吐口水、扔蛋糕什麼的,直接就是準備好作戰計劃。只要開戰,第一天就以密集的原子彈轟炸,把整個西歐炸成一片火海,一星期打到荷蘭海岸、大西洋邊。

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北約是一個基本上以價值觀集合起來的軍事集團,當然也有像土耳其這樣不太一樣的國家,但絕大部分都是具有同一種西方的價值觀,他們叫普世價值觀,所以結合的持久力比較強。而華約組織的東方國家基本上是以強權跟軍事控制成立起來的組織,內部不停地出現問題。剛成立第二年,波蘭就開始鬧事,後來匈牙利又開始鬧事,之後捷克又弄出個「布拉格之春」,最後由於計劃經濟以及國家體制的問題,導致華約分崩離析。這就是歷史上、紙面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的成敗。

| 馬克·扎克伯格出生 |

1984年的這一天,馬克·扎克伯格出生,如此年輕,卻位列世界大富豪前列。馬克·扎克伯格是猶太人,姓結尾是「伯格」的,百分百都是猶太人。猶太人再度證明了自己在每一個時代都不落後,再度證明了自己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依然能夠引領這個世界的經濟、思想、創新的潮流。

2012年4月Facebook(臉書)上市的時候,電視、電台、報紙全都在報道,所有的人都在歡呼,因為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美國的股票市場有上百年的歷史,開始是製造業公司上市,後來是科技公司上市,像IBM、蘋果等,後來有互聯網公司上市,像雅虎等,這些互聯網公司主要是內容提供商。而Facebook則代表了Web2.0時代最大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作為媒介自身並不給用戶提供很多內容,而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平台,由所有的用戶提供並分享內容,相當於第二代超大型互聯網公司上市。

Facebook上市後市值達到160億美元,位列美國有史以來第三大IPO(上市後的市值列第三位),可見當代科技公司有多麼厲害。過去的上市公司有土地、有機器、有工廠等這些資產,而Facebook的資產除了一些電腦和桌子,以及租來或買來的房子,好像什麼也沒有,但是它有用戶,這個是最厲害的。不光是美國的用戶,除了中國大陸、朝鮮、古巴以外,全世界有七八億用戶通過各種各樣的語言使用Facebook。

互聯網技術的問世就像電的發明一樣,大幅提高了普通人的生活質量,使普通人與精英的生活質量差距大大縮小。所謂的精英階層,沒有電視機也生活得挺好,但是普通人就沒辦法生活得那麼好。電的使用讓大家平等了很多,有了電,所有人都一樣可以看電視,一樣可以用刮鬍刀,一樣可以用洗衣機。所以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是首先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質量,都是社會更加平等的體現,也是一次精英文化再度衰落的體現。互聯網來了也一樣,所謂的精英原來並不太需要互聯網,因為他們通過報紙、電視台等各種渠道本來就有話語權。但是普通人的話語權在哪裡?Facebook出來以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只要你說得好、說得漂亮、說得精彩,很快就被傳播到全世界。

精英文化有正面的地方,比如哲學、藝術等人類精神層面的產物,基本上都由精英階層來引領。許多保守的「精英」認為互聯網技術進步把我們的文化破壞得一塌糊塗,過去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全都被打破,人們疏遠親人,跟陌生人交好,天天跟陌生人聊天,開始搞一夜情。每一次技術進步,這些知識分子都會跳出來,以保護傳統文化、精英倫理為借口螳臂當車,最後這些借口都會被碾碎在歷史的車輪下。歷史的車輪永遠滾滾向前,每次技術進步以後都會有新的文化、新的倫理誕生,也一定會有新的精英文化誕生。即使有一天沒有精英文化,人類也沒有問題,因為互聯網可以把億萬人的思想和智慧都集合起來。咱這兒雖然上不了Facebook,但是大家可以玩中國版的社交網絡,也都已經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集合性智慧。社交網絡也確實消耗了人們很多時間,每天上網,佔用了看書、學習的時間。至於Facebook到底是推動了人類的發展還是破壞了很多東西,暫且不討論。

未來的互聯網一定在移動終端上,現在大家已經看出端倪:有多少人每天還打開電腦,大部分人就拿一個手機、一個Pad(平板電腦),只有幹點兒什麼大事的時候才偶爾用一下電腦。在向移動互聯網轉移的時候,Facebook這一步沒有跟上,所以它的市值開始下跌。高科技時代突飛猛進,淘汰一個巨型公司也許是很容易的,只是因為它某一步沒跟上。這樣的事情我們已經見識過好幾次了,百年老店柯達沒了,雅虎沒落了,連雅虎郵箱都保不住了,原來美國用的全是雅虎郵箱,現在郵箱全都是Gmail。希望扎克伯格好好努力,讓Facebook這個大傢伙繼續生存下去。

| 聶榮臻元帥去世 |

1992年5月14日,十大元帥之一的聶榮臻元帥去世。當時去法國勤工儉學的主要是一些左派的、激進的青年學生,其中包括我們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陳毅元帥等。其他人主要以革命活動為主,以勤工儉學為輔,「儉學」只是學了一點點,只有聶帥在比利時的一個工學院獲得了真正的學士學位。這樣的學歷在十大元帥裡首屈一指,無人能比,所以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委派聶帥做國防科工委主任,負責整個國防科技工業。後來中國的兩彈一星、核潛艇,以及我軍所有武器的開發、設計以及建造,都是在聶帥主持國防科工委期間開始規劃實施的。聶帥曾經參與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是我軍當之無愧的締造者之一,也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最重要的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