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老油條」為何比喻圓滑 >

「老油條」為何比喻圓滑

過分圓滑的人俗稱「老油條」,「老油條」不一定真的非老不可,很多剛出校門的學生會幹部比在職場混了好幾年的人更像「老油條」,大概是因為他們在學校裡就經受了「老油條」的專業訓練的緣故。

「老油條」除了圓滑之外,還有一個特徵是喜歡放空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人人都很親熱,可是這種親熱透著一股子虛假,就像油條看起來胖胖的,使勁兒一擠就變成了一根麻稈。因此,對付「老油條」的最好辦法就是擠出他話裡面的空氣,「老油條」立馬就會打回原形。

為什麼將圓滑之輩稱為「老油條」?這話說起來可就長了,要一直追溯到將近一千年前!話說公元1142年,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之後,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的百姓對秦檜恨之入骨,有人於是發明了一種油炸食品,捏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油炸,這兩個面人代表秦檜和他老婆王氏,取名「油炸燴」,「燴」與秦檜的「檜」同音,藉以洩恨,這種食品就是今天的油條。粵語和閩南方言裡至今還管油條叫「油炸鬼」,「鬼」是「燴」的諧音。

清人徐珂《清稗類鈔》中寫作「油灼檜」:「長可一尺,捶面使薄,以兩條絞之為一,如繩,以油灼之。其初則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略如乂字,蓋宋人惡秦檜之誤國,故象形以誅之也。」秦檜和他老婆可真夠倒霉的,不僅白鐵鑄成的像在西湖邊供人吐唾沫,還要被人捏成人形下油鍋炸,可見壞人是不敢輕易做的。

除了「油炸燴」之外,杭州還有一種小吃,叫「蔥包檜兒」,用春卷皮裹上油條和蔥段,在平底鍋上反覆壓扁,直至烘烤到金黃色,再抹上辣醬或甜醬即成。據說這是因為當年賣「油炸燴」的店舖特別多,有時炸多了賣不完,就將變冷了的「油炸燴」在鍋上烤,烤熟後同蔥段和春卷皮一起食用,一咬之下,吱吱作響,意為讓秦檜和王氏受二茬罪。這種「蔥包檜兒」所用的油條就是「老油條」,指冷了的油條。

油條是油炸的,當然「油滑」,因此用來指那些油滑之輩。「油滑」久了,變得更加「圓滑」,是為「老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