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魂飛魄散」的「魂」為何會飛,「魄」為何會散 >

「魂飛魄散」的「魂」為何會飛,「魄」為何會散

「魂飛魄散」是形容人驚恐的樣子,那麼,「魂」和「魄」分別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魂」會「飛」,而「魄」只能「散」呢?

「魂」是形聲字,從鬼,雲聲,古人想像中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即靈魂。既然可以離開人體,當然就可以「飛」了。

「魄」也是形聲字,從鬼,白聲,指依附於人的身體而存在的精神。既然依附於人的身體,人死的時候當然只能「散」了。

中國古代的陰陽理論也反映在「魂魄」身上。《說文解字》說:「魂,陽氣也。魄,陰神也。」《左傳·昭公七年》說得更清楚:「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意思是人一生下來就具有了「魄」,有了「魄」之後才有「魂」;「魄」相當於人的形體,所以有「體魄」、「魄力」這樣的詞描述人的身體;而「魂」相當於人的精氣,所以有「精魂」、「鬼魂」這樣的詞描述人死後的情景。

簡單地說,「魄」就是人的身體,「魂」就是人的靈魂。人死了「魄」就散了,「魂」也就可以遠遠地飛走了。

「魂」和「魄」都以「鬼」為形,那麼「鬼」到底是什麼東西?《說文解字》:「鬼,人所歸為鬼。」《說文解字》把「鬼」和「歸」混為一談,但是卻沒有解釋清楚為何二者一體,且看《禮記·祭義》的解釋:「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這個說法跟基督教的《聖經》驚人地相似,《聖經》上說:「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還有一個成語叫「失魂落魄」,跟「魂飛魄散」的用法一樣:「魂」可以飛,飛得太遠了就找不著了,故曰「失魂」;「魄」是人的身體,飛不到天上去,只能在地面上玩,玩不好就「落魄」了。

講到這裡,其實「魂魄」好玩的故事還沒有講完呢。道教把「魂」分為三種:胎光,爽靈,幽精。把「魄」分為七種: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合稱「三魂七魄」。「三魂」是人與生俱來的生命之光,「七魄」是人身體中的「濁鬼」,即影響人向更高層次昇華的拖累,所謂臭皮囊是也。僅僅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高下之分,可見,從古至今,精神這東西就遠遠高於肉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