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 「風箏」原本是間諜工具 >

「風箏」原本是間諜工具

明人陳沂所著《詢芻錄》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漢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可見「風箏」最早的名字叫作「紙鳶」或「風鳶」。《續博物誌》的記載甚至說風箏還有醫學用途:「今之紙鳶,引絲而上,令兒張口望視,以洩內熱。」

關於「風箏」的起源,最邪門的說法是「風箏」乃是間諜行為。劉邦建立漢朝後,不久趙國的相國陳豨(xī)自立為代王,開始造反。劉邦親自帶兵討伐,終於滅掉了陳豨。陳豨的造反牽連到了大名鼎鼎的韓信。韓信和陳豨私交很深,當年陳豨被任命後,曾向淮陰侯韓信辭行。韓信拉著陳豨的手在庭院裡漫步,仰望蒼天,滿腹幽怨地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認為您應該早作防備,如果您對朝廷有什麼想法的話,我願意為您在京城做內應,這樣,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為了給陳豨做內應,韓信派人製作了紙鳶,放飛到空中,想用這玩意兒量一量劉邦居住的未央宮的遠近距離,以方便闖入宮中捉拿劉邦。這就是《事物紀原》所記載的:「紙鳶,俗謂之風箏,古今相傳雲,是韓信所作。高祖之征陳豨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以穿地隧入宮中。」韓信量未央宮的遠近,是為了挖掘地道通往未央宮,攻劉邦一個措手不及。當然這項計謀沒有得逞,陳豨和韓信都被殺身亡。不過「風箏」這一項發明創造卻就此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