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2 > 「按圖索驥」的「圖」是什麼圖 >

「按圖索驥」的「圖」是什麼圖

“按圖索驥”是一個常用成語,字面意思是按照圖去尋找良馬,比喻辦事拘泥教條而不知變通,或者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那麼,這張“圖”最早是指什麼圖呢?為什麼可以拿著它去尋找良馬?

《漢書·梅福傳》中收錄了梅福給漢成帝的上書,其中寫道:“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伯”通“霸”。“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就是“按圖索驥”這個成語的原始形式,說得明明白白,這張圖就是“伯樂之圖”。伯樂著有《相馬經》,至少在漢代人們還能夠看到這部書,而且一定是圖文並茂的,所以才會有“伯樂之圖”的俗語傳世。“騏驥”指千里馬,但“騏”是有青黑色如棋盤格子紋的千里馬,而“驥”是“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的千里馬。

明代著名學者楊慎在《藝林伐山》卷七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顙(sǎng),額頭;隆顙,隆起的額頭;蛈(tiě)日,當為“蛈目”之誤,鼓起的眼睛;麴(qū),酒麴;累麴,疊起來的酒麴。伯樂的兒子見到大蟾蜍就以為是馬,拘泥於其父《馬經》的情狀至為可笑。楊慎說這就叫“按圖索駿”,“駿”是良馬的泛稱,比如周穆王有著名的“天子八駿”。

可惜伯樂的《相馬經》早已失傳,今人欲“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