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理性動物 > 結論旅行中的八張照片 >

結論旅行中的八張照片

在本書中,我們的旅行穿越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從亞馬孫河流域的原始叢林到紐約喧囂的街道,一路見到了搖滾明星、脫衣舞女和硅谷的億萬富翁。我們乘坐貓王鑲鑽的凱迪拉克汽車去了田納西州的孟菲斯,也探討了阿富汗新娘的價格。在本次旅行的珍奇野生動物部分,我們近距離觀察了厭惡損失的卷尾猴、喜歡炫耀的亭鳥、自殺的烏龜和惡毒的布谷鳥。

當我們回顧這9天的旅行照片時,哪些是我們希望放在錢包裡帶在身邊的呢?

· 第一張照片能幫助我們記住旅程的第一天。那是喬·肯尼迪穿著燕尾服踩著滑雪板表演炫目的一跳,一位美麗的好萊塢女演員正在一旁觀賞。照片背後的註釋提醒我們在旅行開端獲得的啟示:雖然我們的決策有時看似毫無理性地愚蠢,但它們往往是深度理性的,是一種用於提高進化適應性的決策機制的產物。

· 第二張照片能讓我們記住第二天的旅程。馬丁·路德·金在亞拉巴馬州伯明翰的集會上演講,而他那邪惡的雙胞胎正在後台摟著「黑夏娃」。啟示:我們的內在都有多個次級自我,每個次級自我都有不同的優先偏好,有時這些偏好是相互矛盾的。

· 第三張照片,是被掃地出門的迪士尼公司首席執行官邁克爾·艾斯納正冷冰冰地遞給華特·迪士尼一張分項賬單,上面列著米老鼠衣食住行的開銷。啟示:華爾街經濟學的市場定價原則只適用於重要的日常決策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決策涉及家庭、朋友和長期合作夥伴。對於他們,我們擁有截然不同的定價規則。

· 第四張照片上是贊比亞總統利維·姆瓦納瓦薩。他身處郵局,在聯合國發來的裝滿轉基因食品的大箱子上寫下「退還寄件人」。啟示:我們的大腦就像是煙霧探測器,它的偏見有時會令我們喪失機遇,但這一特點也曾幫助我們的祖先規避了可能存在的風險。

· 第五張照片上是一群赤裸著上身的亞馬孫河流域的部落族人正在接受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因為他們在一項邏輯推理的測試中表現優異。啟示:當看似困難的問題用人類祖先熟悉的方式表述時,我們即使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也能成為專家。

· 第六張照片展示的是哈默穿著黃色馬甲和降落傘褲在他失而復得的豪宅前熱舞。這並不是憑空想像的一幕,它來自全美互惠保險公司的一部廣告片,上面還配有恰當的字幕:「人生轉瞬即逝」。啟示:不同的人遵循著不同的生活史對策——有些人享受快速生活,有些人慢條斯理地積累並消費資源。

要記住第七張照片,就想像一下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開著嶄新的普銳斯汽車回到他那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豪宅,他以此公開宣稱自己保護環境的利他動機。由此可見,我們的決策近因和終極進化功能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第八張照片,是用隱蔽的攝像頭偷拍的顆粒感照片,上面是紐約州長艾略特·斯皮策正把滿滿一袋8萬張1美元鈔票遞給一位穿著暴露的美女。啟示:在最重要的進化市場中,男性和女性交換的是完全不同的自然資源。

我們旅程中的最後一張照片,是一隻色彩艷麗的布谷鳥戴著一枚鑽石戒指,停留在金融詐騙犯麥道夫的肩膀上。啟示:進化成功會吸引「寄生蟲」,他們有些是共生夥伴,有些則是利用我們進化需求的騙子。

關於理性動物的三條經驗

如果我們的孩子看過這本影集,他們可能會問:「我應該從中吸取哪三條人生經驗呢,爸爸?」(兩位筆者都有熱愛分析、好奇心強的孩子。)我們也許會這麼說:

經驗1:不要以為別人是傻瓜

最近很流行一種關於決策的觀點是:人們的決策是隨意的,具有非理性的偏差。其實這種觀點並沒有充分理解人們是如何做出日常重要決策的。決策幾乎永遠是有偏差的,有時甚至是愚蠢的。但如果你挖得再深一點兒,這些決策的偏差和表面的不理性從進化角度看往往是很有道理的。

行為經濟學家發現,在很多方面,人們的行為會過於簡單,容易弄巧成拙、存在偏見。其實人類都有一種強烈的偏見:我們都認為別人是傻瓜,而自己才是思慮縝密的天才。

但我們探究得越深,就會發現人們的決策雖然有時看起來顯得愚蠢不理性,卻是被潛意識中某些理性的進化程序所驅使的。即使決策者不能解釋其背後的進化邏輯,但人類的進化結果都會以符合進化利益的方式做出決策。因此,你別以為自己是個無所不知的理性經濟人,最好也不要以為別人都是弄巧成拙的傻瓜。

這並不是說進化傾向總是把我們指向正確的方向。深層理性是為遠古時代設計的,而非現代世界。在很多方面,我們設計出現代世界來反映自己的原始需求(例如用手機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但有時我們的進化傾向也會與當前環境出現錯誤的匹配,就像麥道夫之類的寄生蟲利用了我們信任家族成員的傾向。進化的視角能夠幫助我們明確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匹配,以及當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可能導致麻煩時,如何去糾正和避免。因此,要尊重你的黑猩猩本性,也要閱讀《消費者報告》。

經驗2:理性的私利並非是你的私利

古典經濟學的決策模型假定大腦天生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這適用於華爾街交易員之間的關係,或是消費者向陌生人買汽車的情形,但要描述大多數人如何做出人生中大多數重要的決策時,卻是極為不妥的。

與很多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曾持有的觀點相反,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決策來說,市場經濟學的模式都是錯誤的。這不僅適用於你的人際交往,也適用於你在工作中的決策。如果你在跟老闆、員工或同事打交道時,不像跟陌生人買二手車那樣討價還價,那麼你的工作體驗會舒適得多。甚至連經濟學博弈方面的研究都發現,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實際上賺錢更少,他們自私的選擇激怒了那些本可以跟他們合作的人,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在一項試驗中,單單給遊戲起名為「華爾街博弈」就導致遊戲者減少了合作,也減少了收益。

不要問你的朋友、鄰居和商業夥伴能為你做些什麼,試著問問自己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他們。你會發現,他們更願意和這樣的你做生意,而不是那個拿著餐館賬單斤斤計較的你。

經驗3:出門之前先問問其他自我的意見

你的頭腦中有不止一位效用最大化的銀行家。一個人至少有7位不同的次級自我,每位次級自我都在根據不同的進化需要計算成本與收益,它們在下意識中輪流操控我們意識上的決策。

認為自己的大腦中有位無所不知的華爾街銀行家是不正確的,而認為只有唯一的決策者也同樣不正確。實際上,那裡面有不止一個你——有社交型次級自我,願意跟朋友和同事分享人生點滴;有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喜歡拚搏取勝;還有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時時準備避開細菌。

其他3位次級自我分別緻力於繁殖過程的不同方面。擇偶型次級自我,尤其是男性,關心的都是如何約到女伴,並願意為此承擔風險、耗費資源。而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則小心翼翼地在巢中孵蛋,對待同巢的配偶一般本著慷慨的交換原則:你付出多少愛就會收穫多少愛。最慷慨的就是育兒型次級自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當家人快樂生活幸福時,感覺尤為滿足。

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最有可能在完成交易前刨根問底,這位自我運用的規則也跟華爾街那一套最為相近。

我們在跟不同的人相處時,不同的次級自我會自動登場,它們也會被具體的威脅和機會喚醒。不過,我們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它們的出現;當不同的次級自我被提前激活時,人們可能會做出截然不同的決策。

你也可以主動喚醒內在不同的次級自我。如何實現呢?你可以想像一本裝著很多照片的影集,裡面有你最好的朋友、你的配偶、你的孩子、你覺得性感的人、你覺得可怕的人、你真正崇拜的人。在適當的時間有目的地從中抽出一張照片放入你的潛意識,就可以喚醒那位在你當下的決策中擁有既得利益的次級自我。

假設你要做出一個冒險的決策,它很可能會造成長期的後果。例如,一位迷人的銷售人員正在勸你趕緊買下一輛閃亮的凱迪拉克汽車;或是你在酒吧偶遇的美麗女子正在問你是否需要三陪服務。如果你是一位像貓王一樣富有的單身男性,也許無須猶豫;但如果你認為自己有可能在第二天早上後悔做出這個決策,就可以在大腦中抽出你可愛的小女兒的照片,激活那位偏保守的育兒型次級自我。

你所有的次級自我都有可能被卑鄙的寄生蟲所欺騙,就像戴比爾斯誘惑每位次級自我為自己挑選一枚鑽石戒指一樣。當然,你的次級自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例如西南航空激活了員工的育兒型次級自我,工作感覺像是家庭事務一般。在合適的情境下徵求合適的次級自我的意見,你就可以更好地掌控人生中的重要決策。

殊途同歸

實際上,大家都喜歡惹事兒。在本書中,我們從頭到尾都在挑釁理性經濟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重要的是,我們不想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我們並不是來埋葬理性或行為經濟學家的,而是要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但關於個人如何優化資源配置以及市場如何有效運行,理性經濟學家已建立了一套強有力的理論,他們創造了大量優雅的理念和精美的數學模型。如果理性經濟學家能夠克服他們的傳統習慣,不再迴避人們的偏好從何而來、為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以及為什麼在不同的進化環境下人們的偏好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相信他們的模型會越發精確。從我們瞭解的進化生物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經濟學家可以進一步提升其模型的解釋力和精確性,為全面闡釋人類決策做出更好的貢獻。

在理性經濟學家的肩膀上,矗立著行為經濟學家,他們大大加深了我們對決策的理解。通過認真研究個人在現實中如何決策,找出人類在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偏差和捷徑,行為經濟學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心理學與經濟學之間的關係的理解。然而時至今日,行為革命者尚未建立能夠替代古典經濟學城堡的新型結構。是時候繼續前進了,我們不能對思維局限一味抱怨,要深入鑽研進化與決策之間顯而易見的關聯。

要全面瞭解現在,就必須瞭解過去。通過挖掘現代行為的原始根源,下一代思想家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望遠鏡聚焦到人類決策的全貌之上。

本書對讀者有什麼好處?

在本書開篇時,我們提到了撰寫《哈利·波特》的英國女性J. K. 羅琳。這套作品銷量超過了4億冊,直接把羅琳送上了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直到她的樂善好施讓她回落到千萬富翁的行列。我們寫這本關於經濟決策的書,也許是因為希望靠人們對金錢的興趣賺錢,想像著人們排著長隊,手裡拿著信用卡,在當地書店外徹夜露營,等著我們的續集:《理性動物破解魔法石之謎》。這本書說不定還會被好萊塢拍成電影,由喬治·克魯尼飾演道格拉斯·肯裡克、丹尼爾·克雷格飾演弗拉達斯·格裡斯克維西斯!要是那樣,就能讓道格拉斯在厄瓜多爾找到退休的住所,也能讓弗拉達斯為他在立陶宛農村的親戚們終生供應粉色西瓜味泡泡糖。但是,醒醒吧,要想為羅琳新家附近的英國房產付個首付,或是給我們最信任的慈善機構開出1 500萬美元的支票,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日。

然而,我們已然跟羅琳有了共同點——可能你也有,這個共同點就是羅琳成功的秘訣。無論我們是英國人、波士頓人或孟加拉人,無論我們的性別染色體是XY還是XX,無論我們的年齡是7歲還是70歲,我們都熱愛神秘感。

幾年前,道格拉斯給他7歲的兒子讀完了7本《哈利·波特》整整4 091頁的內容,他兒子貪婪地聽完了每一個字。每天晚上的讀書環節即將結束時,著了迷的小傢伙都會懇求說:「求你了,爸爸,再多讀幾頁吧!」他不知道,他爸爸也想再多讀幾頁。讓億萬讀者著迷的,正是羅琳保持神秘感的傑出能力。每當哈利·波特跟他的朋友赫敏、羅恩解開一個個謎題之後,就會出現另一個更加令人好奇的謎題。

關於神秘的話題,把我們帶回到撰寫本書的真實原因——科學就是要解開各種謎題,而人類如何做出選擇的問題,則是古往今來最大的謎題之一。它的設計精美複雜,讓潛心研究的科學家追蹤到了迷宮般的蛛絲馬跡——來自進化生物學、認知心理學、人類學和經濟學等各類學科。科學之所以如此令人著迷,科學偵探們之所以如此興奮,是因為每解開一個謎題都會引出另一個更引人入勝的新謎題。

人類行為之謎與孔雀為何炫耀羽毛、布谷鳥為何利用毫不設防的鄰居,都是自然之謎的組成部分。你的選擇背後的原因,同樣聯結著亞馬孫叢林土著人、非洲採集狩獵者和曼哈頓追逐名利的都市人的選擇。揭示這些聯繫,把所有的線索綜合在一起,將幫助我們成為更加明智的決策者。但是,這個故事的大部分線索尚未解開。我們希望本書的讀者會受到啟發,拿起夏洛克·福爾摩斯式的放大鏡,加入到偵破本案的隊伍中來,幫助大家解開人類思維的奧秘。轉過街角,你會發現下一個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