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理性動物 > 第6章快生速死 >

第6章快生速死

你很可能聽說過斯坦利·伯勒爾,儘管你不知道他全部的人生細節。伯勒爾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和8位兄弟姐妹擠在東奧克蘭住宅區一間狹小的公寓裡。為了賺錢,少年時代的伯勒爾在奧克蘭體育館的停車場表演說唱和舞蹈。他擁有旺盛的精力和獨特的天分,其表演極具感染力。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奧克蘭運動家隊的老闆查爾斯·芬利聘用了當時年僅11歲的伯勒爾做了球童。一位球員覺得這個新球童很像棒球傳奇人物「鐵錘漢克」,因此他們開始叫他「哈默」(Hammer)。

27歲時,斯坦利已經充分發揮了他的表演天賦,成為一名音樂巨星,被稱作「MC哈默」。觀眾癡迷於他華麗的舞步、標誌性的降落傘褲,以及熱門歌曲「你不能碰」(U Can』t Touch This)。1990年,據《福布斯》雜誌估算,這位出身貧寒、已經賣出5 000萬張專輯的伯勒爾;其身價已達到3 300萬美元。

然而在1996年,伯勒爾就被迫申請破產。他不僅敗光了家產,還欠下了1 300萬美元的債務。雖然哈默是一位成熟的表演大師,但他無法掌握「儲蓄」的概念。他揮金如土,在加利福尼亞買下佔地80937平方米、如世外桃源般的豪宅——有網球場、兩個泳池、影院、17個車位的車庫,僅音響系統就布線35千米。他還購置了多匹賽馬、一架直升機,還給他的4條羅特韋爾犬都拴上了純金的狗鏈。除此之外,他還僱用了200位傭人,每年的生活成本高達680萬美元。

哈默從貧窮到富有再到破產的經歷並非獨一無二。《體育畫報》的一篇文章顯示,78%的職業橄欖球員在人生中都會遭遇破產,60%的前籃球運動員會在退役5年內破產。要知道,全美橄欖球聯盟成員的最低年薪是37.5萬美元,而全美籃球聯盟成員的平均年薪則高達515萬美元。

那麼多錢都跑到哪兒去了?紐約尼克斯隊中鋒帕特裡克·尤因曾給出這樣的解釋:「我們賺了很多錢,也花了很多錢。」拳王邁克·泰森就是揮金如土的典型代表。他花了188 000美元買了兩頭孟加拉白虎當寵物,花了200萬美元為豪宅中的38間浴室中的一間添了一個浴缸,還購置了一處有7個廚房和私人夜總會的房產——他只去住過一晚。雖然泰森在從事拳擊事業時其年收入超過3億美元,但2003年他申請破產時已欠下了2 400萬美元的債務。

揮霍的衝動不僅限於體育界或娛樂界明星。《鄰家的百萬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一書披露,很多備受尊敬的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在內)也會入不敷出,導致最終破產。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著名的主持人拉裡·金都因無法償還債務而被迫宣佈破產,但這並未阻止這個在布魯克林窮人家長大的孩子欠下更多債務,以及娶回更多妻子(金現在正與第八任妻子生活在一起)。

為什麼這麼多一夜暴富的人不僅沒有積蓄財富,而且還在如此揮霍無度以致負債纍纍?雖然他們衝動的選擇看似愚蠢和不理性,但這種活在當下、像沒有明天一樣的揮霍,可能反映出他們內在更深層次的理性。我們看到,不同的人會遵循不同的人生策略——有些人像哈默一樣,渴望一夜暴富,他們的「快行」軌跡伴隨著冒險、衝動,危險的生活方式,並常常導致早亡。而另一類人則在「慢行」道上,他們會延遲享樂、小心翼翼。這兩種策略在本質上沒有孰優孰劣,它們都最充分地利用了人們出生的環境。理解這兩種類型以及他們成長的環境非常重要,因為這解釋了為什麼同樣的決策對於某個人來說可能是非理性的,而對另一個人就是完全理性並具有適應性的。

生活史理論

雖然更多的錢不會總是帶來更多的麻煩,但如何花錢有可能成為一個兩難的選擇。例如,如果你有100美元,可以花在不同的地方:你可以購買食物,可以給愛人買幾打玫瑰,可以給孩子報幾節小提琴課,可以買套新衣服,也可以下載哈默的全部音樂(包括他1992年的熱門曲目「2 Legit 2 Quit」以及這首歌的音樂錄影帶,當時的製作費用高達250萬美元,這在1992年是不可想像的價格)。而兩難困境的出現是因為金錢是有限的資源。如果你只有100美元可花,就不可能既把食物裝滿冰箱又能穿上新衣服,還能讓孩子上小提琴課。當分配有限的資源時,你必須進行優先偏好的排序。

有限的資源不只是金錢,時間也是一種有限資源,食物中的熱量也是。要決定如何使用每種資源,就要求我們進行權衡。例如,如果你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那麼你可以用來陪孩子玩,或是回一堆郵件,也可以小憩一會兒。但是,將時間用於一件事就不能再用於另一件事。

我們的一位理性經濟學家朋友專注於研究個人和公司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總的來說,就是研究人們的決策,但分配有限資源的需求並不僅限於人類——無論是單細胞細菌、羅特韋爾犬、孟加拉虎還是玫瑰,每一種生物體都必須做出權衡。研究結果表明,人類面對的權衡與所有物種面對的權衡是一樣的。

為了理解各種生物體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生物學家建立了一套強大的理論,叫作「生活史理論」(Life History Theory)。此理論針對以下問題:動物個體應該生長發育多長時間以後才能開始繁衍後代?該動物在後代出生後是否應該分配資源以撫養後代?如果應該,那麼該動物在讓後代自謀生路之前應付出多少親代投資?

根據生活史理論,所有有機體生命中的根本任務分可為兩大類:存續努力(somatic effort)和繁殖努力(reproductive effort)。存續努力是指動物用於維持身體健康的能量,繁殖努力是指用於複製有機體基因的能量。你可以把存續努力想像成把錢存進不斷增長的銀行賬戶中;而繁殖努力就像從那個銀行賬戶取錢,用於複製個體的基因。正如人們存錢並不僅僅是為了擁有一個很大的銀行戶頭一樣,動物在存續努力方面的投資也不僅是為了保有強大的身體。相反,在存續努力上的投資就是在未來繁殖上的投資。如果現在建立一個大賬戶,未來就可以更成功地繁衍後代。

生活史理論強調,所有的動物本質上都在做出同樣的權衡。在任何一個時點,你、你的寵物貓或是窗外築巢的麻雀,都可以把有限的資源用於存續努力或是繁殖努力。

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權衡,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生命史對策(life history strategies)。有些動物採用「慢」型生命史對策,它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努力進行存續發展,然後再進行繁殖。有些動物則採用「快」型生命史對策,在存續上稍作投資就盡快開始繁殖。例如,馬島蝟(產於馬達加斯加,與刺蝟相似的哺乳動物)就屬於快型,它們出生後40天就能達到性成熟。一旦獲得了繁殖能力,它們就成了多產的生育機器,產出一窩窩的幼仔,最多時一胎可以產32只。而大象就屬於慢型的一類,它們達到性成熟的時間比馬島蝟長100倍。具有繁殖能力以後,大象可能還要再等很多年才開始正式繁殖;而等到它們終於開始繁殖的時候,它們一次只能生產一個後代,然後又要再等很多年才會給小象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

人類在生活史方面跟大象更相似。我們在存續發展方面投資巨大,必須耐心等待性成熟。即使我們的身體已經成熟,可能也要再等幾年或幾十年才會有孩子。和大象一樣,我們通常會投入大量精力撫養有著大大的腦袋的嬰兒。歷史證明,如果沒有母親和父親提供的資源,這些無助的小傢伙就無法茁壯成長。

事實上,對於大象、人類和任何後代數量相對較少的動物來說,努力繁殖的意義不只是交配。成功的繁殖還要細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任務:擇偶努力(用於奪取地位、吸引配偶和交配)和育兒努力(用於確保後代能夠生存,並繁殖他們自己的後代)。

生活史的三個階段

根據生活史理論反觀人類,我們的一生也遵循著可預期的發展順序。我們的生活史也可以劃分成3個階段,每個階段各以一種努力為主要特徵:存續努力、擇偶努力和育兒努力、這些階段有助於說明在我們人生的不同時期的優先偏好和心理都經歷著怎樣的變化。事實上,在特定的生命階段,都有特定的次級自我來指引我們的選擇。第2章提到的發展金字塔說明,隨著我們不斷成長、成熟,每個次級自我都在前一個次級自我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所有動物都必須生存、成長,然後才能繁衍。第一生命階段的存續努力為未來的擇偶努力提供了必需的發展基礎。在最初的階段,孩子們會長身體,健全免疫系統,開始學習建立社交網絡的社交技巧。在存續階段,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和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佔主導地位。此時,蹣跚學步的幼童對陌生人尤其警惕(這類恐懼在他們2~3歲時達到頂峰),他們也不喜歡品嚐新奇的食物,常常日復一日吃同一種食物(孩子會喜笑顏開地歡迎第1 000個花生醬三明治,但是會很討厭以前沒吃過的核桃和菠菜)。孩子們要過很久才開始琢磨交朋友的事情,這時社交型次級自我就走上舞台,宣告生活史第二階段的開始。

如果你有個十幾歲的孩子,或者你能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那麼你將知道在涉及擇偶努力時,你也曾躁動不安。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擇偶努力都在其青年時期達到頂峰,從十幾歲一直持續到二十八九歲。在純真無邪的小學階段過後,擇偶努力突然開始佔據中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是不是受歡迎?長得好看嗎?其他同學喜歡我還是看不起我?我夠不夠出眾,能否引起別人的注意?還有一個終極的問題:我能不能約到歷史課上那個迷人的女孩?

在整個動物王國,擇偶努力都涉及暴力攻擊和炫耀展示。這種特點也表現在人類社會。處於此年齡段的人對於冒險非常熱衷,他們也容易嘗試毒品和各種危險的性行為。在美國,十幾歲的年輕人最主要的死因就是交通事故,這並非偶然。他們不僅不愛系安全帶,而且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過度自信。

人類求偶努力的活躍程度跟體內睪丸激素的含量直接相關。睪丸激素含量在15歲前後大幅度提高,在20多歲時達到頂峰。睪丸激素會點燃競爭、叛逆和性慾的火焰。當男性和女性被注射了睪丸激素後,他們變得更有攻擊性,也對性更感興趣。在對4 462名退伍軍人的研究中發現,睪丸激素水平高的人正是那些經常觸犯法規、更加暴力、其性夥伴數量也更多的人。

青春期睪丸激素的激增標誌著擇偶型次級自我和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的出現,它們會在整個第二生命階段主宰我們的行為。我們血管中流動的睪丸激素也抑制了兒時非常活躍的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和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畢竟,當你為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擔心時,就很難瘋狂地去冒險打動他人。

安全意識的降低可能使擇偶階段非常危險。進化心理學家馬丁·戴利和馬戈·威爾遜從對兇殺案的研究中發現,世界各地的殺人犯中年輕人的比例都高得出奇。與40歲出頭的成熟男性相比,20多歲的小伙子殺人的可能性要高出400%。

那麼,這些暴力行為的主要動機是什麼?謀殺最常見的起因叫作「無關緊要的口角」,占所有兇殺案的37%。警方稱,這些口角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所引起的,例如言語不敬、罵髒話,或是一個人不小心撞到了另一個人。戴利和威爾遜指出,絕大多數暴力都與地位和配偶相關,尤其是在二者都缺乏時。一項對底特律兇殺案的統計研究發現,有41%的行兇者失業,有73%的行兇者未婚。

如果一個人已過了擇偶努力階段(兇殺案的數據告訴我們,對於一些小伙子來說,這個「如果」是有現實意義的),他可能會到達第三生活階段,涉及與另一個人(通常是婚姻伴侶)結成長期的關係,這種關係為繁殖和成功地養育後代創造了基礎。美國女性的首次生育年齡平均為25歲,男性為27歲;有些國家的女性的生育時間則較晚(日本女性是29.2歲,英國女性是29.5歲)。大多數人在40歲時處於育兒階段。第三個階段不僅僅包括養育孩子,還包括撫養孫輩。

在育兒階段,人類的攻擊性和競爭性都有所降低。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加拿大的業餘冰球選手,比較20多歲的年輕未婚選手和30多歲的已婚選手之間的差別。結果證明,年齡大一些的選手其攻擊性要比年輕選手整整少3倍。而且,當年齡大的選手相互碰撞或是大喊大叫時,他們大多是在開開小玩笑,鬧來鬧去。而對於年輕選手來說,比賽可沒什麼幽默的。年輕選手不僅更易怒,而且表現出「冷漠敵意」(cold hostility)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例如,故意推人、擠人或撞人,沒有微笑,也沒有道歉。

男性和女性到了30歲以後,睪丸激素水平開始下降。這一激素水平的下降不僅遵循生物學規律,還取決於你是否進入了育兒努力階段。人們在結婚後睪丸激素水平會有所下降,有了孩子以後會進一步下降。在菲律賓,已經有一個孩子的女性要比同樣年齡、同樣社會經濟地位但沒有孩子的女性睪丸激素水平低30%。北美洲的男性也一樣,其結婚後睪丸激素水平下降,有孩子後會再次下降。

在育兒階段,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和育兒型次級自我相繼登上舞台。與一個長期伴侶的互動和照顧新生嬰兒的行為不斷激發這兩個次級自我努力扮演配偶和家長的角色。同時,一度被忽視的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和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又有所復甦,因為我們只有好好活著,保持健康,才能撫養下一代,保護他們不受各種侵害。因此,人們在結婚生子以後,蹦極和闖紅燈這些事在他們看來就沒那麼有趣了,在遭人冒犯時也不會大發雷霆了,甚至在體育比賽中也不再充滿敵意了。

冒險與年齡

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生活有著不同的優先偏好排序,這對於我們在不同時期的財務決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年輕時期睪丸激素水平偏高,擇偶型次級自我最喜歡冒險和賭博。

想想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撲克大賽,每年約有8 000位參賽選手,每人需繳納超過10 000美元的參賽費,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5歲左右。每一年,都有像「撲克小子」菲爾·哈默斯這樣的撲克老將抱怨年輕的新手玩法肆無忌憚,毫無理性地虛張聲勢或是動輒就押上全部賭注。但這種亡命徒式的玩法似乎也有點兒效果,5位贏得冠軍大獎(價值約900萬美元)的選手,其年齡是21~24歲。而將近50歲、已婚並有了兩個孩子的哈默斯,自從達到全盛時期的24歲「高齡」以後,就再也沒有拿過冠軍了。

年齡和睪丸激素水平不僅會影響到賭博,在整個金融行業的活動中,它們的作用也隨處可見。英國有一項研究跟蹤調查了英國股票交易所的期貨交易員(平均年齡27.6歲),連續幾周在每天早晨監測他們的睪丸激素水平。結果發現,在這些交易員睪丸激素高於平均水平的日子裡,他們的收益要比睪丸激素處於平均水平的日子高出8倍。研究人員把效益的提升歸功於睪丸激素能夠使人在面對新奇事物時更加勇敢無畏。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以後,導致紐約市的診所接待睪丸激素不足的病例增多。萊昂內爾·比索恩一直在研究激素替代療法,他相信睪丸激素已經成為華爾街交易員的首選藥物。他的病人中有90%是三四十歲的男性金融行業的從業者,他們認為提高睪丸激素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業績。「如果你想在華爾街做一名交易員,或是處理數額巨大的投資,那麼你最好擁有自信,」比索恩醫生解釋說,「優柔寡斷的男人是不會取得成功的。」

由於睪丸激素水平在男性20歲出頭的時候達到頂峰,所以年齡對於一些高風險行業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例如創業。哈默在22歲時就冒了很大的風險,他向前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球員麥克·戴維斯和德韋恩·墨菲借了40 000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唱片品牌「Bust It Productions」。哈默的汽車後備廂就是他的流動唱片店。他大肆宣傳,很快就錄製了專輯「Feel My Power」,並且囂張地向著名說唱歌手宣戰,宣稱自己「天下第一」。

而說到互聯網大亨,風險投資家認為,「互聯網創業家就像職業籃球選手,他們在25歲時達到頂峰,30歲時就基本出局了」。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1998年創建谷歌時均為25歲,比爾·蓋茨創建微軟時21歲,馬克·扎克伯格創建臉譜網時21歲,史蒂夫·喬布斯21歲時跟他25歲的好朋友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創建了蘋果公司。蘋果公司最初有3位創始人,喬布斯、沃茲尼亞克和羅納德·韋恩,三個人都持有不少股份。之前我們談到過韋恩,他如果不是投資兩周就決定撤股,那麼現在的身價應該是26億美元,但他當時表示對這種高風險的創業沒有興趣。他的膽怯跟年齡有關係麼?與年輕的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不同的是,韋恩當時41歲。

睪丸激素旺盛的年輕人不僅願意承擔更多風險,在跟其他人做生意的時候也會更加激進。一項對357宗兼併收購交易企業的研究發現,年輕的CEO更加好鬥,更容易主動收購其他公司,也更傾向於拒絕別人的收購。年輕的大亨們會更加堅決地捍衛自己的地盤,同時激進地擴張自己的帝國,這對於商業談判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假設一個人必須跟你分享40美元,於是他向你提出了一種方案。如果你接受這種分配方法,那麼你們會各自得到雙方都同意的數額;但是如果你拒絕這個方案,你們兩個人就什麼也得不到。那麼,如果這個人提出只從40美元中分給你5美元,你會接受嗎?

當研究人員用這個問題做測試時,發現男性的回答取決於他們的睪丸激素水平。睪丸激素在平均水平以下的男性,有93%的人接受了這個方案,他們開心地拿著5美元,痛快地讓對方拿走35美元。對於睪丸激素在平均水平以上的男性,有45%的人都拒絕了這個方案,他們寧願什麼都不要,也不接受這種侮辱人的分配方法。對於睪丸激素水平最高的那批男性,有71%的人都直接拒絕了這個方案。

由於年輕人更加喜歡冒險,因此他們更願意在一些高風險的職業中碰運氣。例如,在冰冷的海水裡捕魚、伐木,或是創業。然而,年輕人更喜歡碰運氣,就意味著他們一定是更好的創業家嗎?答案是否定的。由於年輕人更容易被短視的樂觀主義沖昏頭腦,因此一些人會取得成功,更多人則會遭遇失敗。一項對549名成功創業家的研究發現,創業成功的普遍都是那些在創業初期年齡稍大、經驗更豐富的人。當然,人們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會在成功之後因為太過冒險而遭遇一連串的失敗;但年齡大一些的人就不會那麼輕易冒險,即使必須承擔風險,他們也會更加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