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春風十里不如你:與馮唐聊天 > 胸不讓看了,出口在哪兒? >

胸不讓看了,出口在哪兒?

竇文濤:據說馮唐老師為了寫《不二》,研究了很多唐朝歷史,而且還是收藏家,收古玉、舊傢俱,聽說品位很好。以你這個研究專家來看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的“胸器”現象,有啥感受?

馮唐:我寫小說有一點理科生的偏執嘛,看了大量唐朝的東西,包括平時女的頭髮怎麼盤,衣服是啥樣,城市的佈局、街道,湖在什麼地方,妓院下面地道怎麼通,等等,吃喝玩樂看了一溜夠,才敢動筆寫。

竇文濤:妓院還有地道?

馮唐:比如你有頭有臉的,自己不好意思直接敲門,人家門口一問,誰?你說竇文濤。竇文濤,誰?嫖客。不能這樣!要走地道,出了地道騎馬走,再坐轎子或怎麼樣,溜躂回去很隱蔽。據說現在可能也有這種形式。

竇文濤:現在還有?有人在家裡挖地道?

馮唐:我不知道,反正就是暗道嘛。武媚娘“胸器”這個事兒本來我不知道,後來發現微信朋友圈裡刷屏,放的都是大頭。

竇文濤:現在叫“武大頭傳奇”。

馮唐:唐朝特別初唐的時候,是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社會,女人穿得都偏少,而且偏透。比如《簪花仕女圖》,還有敦煌那些唐朝的繪畫,穿得都挺少的,戴各種各樣的飾物,有的還能看見肚臍,反正露的地方還蠻多。那個朝代就那樣。

竇文濤:許老師你看武媚娘“胸器”了嗎?你那麼愛看電視劇!

許子東:沒有。但我好奇的是很久以來中國人把小腳看作是第二性器官,你看《金瓶梅》對胸很少描寫的,絕對不像今天這樣,什麼“胸器”,吵死人了。可是《金瓶梅》對腳的描寫非常精細,非常之多。唐朝還是關心胸多過腳。

馮唐:我覺得唐朝有蠻多的外來文化輸入,唐朝有些地方跟中國傳統不太一樣,比如喜歡金銀器多過玉器。李氏在太原附近起家,那地方本身就是五胡雜處,所以李氏有一個很開放的心態來處理對外關係。而且唐朝太強大,就敢有一個包容開放的心態。唐朝人的很多衣服樣式、圖案,都是國外傳過來的,不是傳統漢文化。另外,唐朝女人在道德上也相對自由、開放,公主經常可以再嫁、三嫁。

竇文濤:再嫁三十多回聽說(笑)。

馮唐:比如竇文濤娶了公主,公主把竇文濤虐待死了,公主號稱也挺傷心,怎麼辦呢?到一個尼姑庵待半年,洗白白。有時候待不住,待仨月就出來了。

竇文濤:武則天就洗白白了一下嘛。

馮唐:而且還可以兒子娶老爸的小老婆之類的。

許子東:武則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嘛。

馮唐:其實《不二》裡寫皇帝睡武媚娘的時候經常會想起他老爸。

竇文濤:說到武媚娘“胸器”這個事兒,我覺得中國古人對女人胸的關注點和西方人不一樣。那時候的人沒有罩杯這個觀念,可是你看范冰冰她們擠的胸實際是西方式的胸,球形,晚禮服的感覺。《簪花仕女圖》《搗練圖》這些唐朝的畫,包括一些春宮畫,女人胸的線條是平緩的。

許子東:應該沒有胸罩這一說。

馮唐:好像是沒有。

竇文濤:要不說中國是飲食大國呢,中國人描寫女人的胸歷來比較側重色、香、味,什麼酥胸啊,白嫩啊,而西方人更重視輪廓。野史中有一些記載,能看出唐玄宗、楊貴妃和安祿山三人的閨房關係。楊貴妃梳頭化妝,衣服掉下來,露出一半酥胸,唐《簪花仕女圖》為唐代周昉所繪,用筆樸實,氣韻古雅,描寫幾位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的情景,向人們展示了這幾位仕女在幽靜而空曠的庭園中,以白鶴、蝴蝶取樂的閒適生活。

全圖分為四段,分別描寫婦女們長拂戲犬、拈花賞花、與鶴犬游、捉蝶在手的情形。人物線條簡勁,圓渾而有力,設色濃艷,富貴而不俗。反映出唐代對女性的審美觀——雍容華貴,豐腴端莊。

《搗練圖》為唐代畫家張萱所繪,畫作原屬圓明園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藏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

《搗練圖》是一幅工筆重設色畫,表現貴族婦女搗練縫衣的工作場面。這幅長卷式的畫,共刻畫了12個人物形象,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修、熨燙三組場面。第一組描繪四個人以木杵搗練的情景;第二組畫兩人,一人坐在地氈上理線,一人坐於凳上縫紉,組成了織修的情景;第三組是幾人熨燙的場景,還有一個年少的女孩,淘氣地從布底下竄來竄去。畫面人物體現一種富麗華貴、雍容富態的審美觀。

《武媚娘傳奇》主要講述武則天從14歲入宮闈再到身著皇袍頭戴帝冕最終登位的人生歷程,以及權力鬥爭的故事。由於劇中人物衣著暴露,首播之後被要求剪輯,一時引發輿論熱議。

玄宗就作詩“軟溫新剝雞頭肉”,然後旁邊安祿山大腦袋鑽出來,對上一句“潤滑猶如塞上酥”8,三人湊一塊兒玩這個!

馮唐:皇帝和將軍還可以寫這種詩,那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時代。

許子東: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某些地方的貪官(笑)……

竇文濤:父子共用一個女人是比較亂!政權繼承也經常出現殺親兄弟的情況,比如唐太宗。

馮唐:這是中國傳統,不只唐朝,從最開始就殺殺殺。

竇文濤:西安的碑林裡有塊碑,是唐玄宗李隆基寫的《孝經》。他奪皇位,殺了姑母,但是殺完之後他深刻認識到,我必須要以孝治國,所以寫《孝經》。

馮唐:李世民是殺了他哥哥弟弟才起來的。竇文濤:這跟性解放沒關係,是吧(笑)?馮唐:沒關係,這是權力鬥爭(笑)!

朕聞上古,其風樸略,雖因心之孝已萌,而資敬之禮猶簡。及乎仁義既有,親譽益著。聖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於是以順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揚名之義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是知孝者德之本歟!

《經》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朕嘗三復斯言,景行先哲。雖無德教加於百姓,庶幾廣愛形於四海。

嗟乎!夫子沒而微言絕,異端起而大義乖。況泯絕於秦,得之者皆煨燼之末;濫觴於漢,傳之者皆糟粕之餘。故魯史《春秋》,學開五傳;《國風》《雅》《頌》,分為四詩。去聖逾遠,源流益別。

近觀《孝經》舊注,踳駁尤甚。至於跡相祖述,殆且百家;業擅專門,猶將十室。希升堂者必自開戶牖,攀逸駕者必騁殊軌轍。是以道隱小成,言隱浮偽。且傳以通經為義,義以必當為主,至當歸一,精義無二,安得不翦其繁蕪而撮其樞要也。

韋昭、王肅,先儒之領袖;虞翻、劉邵,抑又次焉。劉炫明安國之本,陸澄譏康成之注,在理或當,何必求人。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文敷暢,義則昭然,分注錯經,理亦條貫。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且夫子談經,志取垂訓,雖五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數句,一句之內,意有兼明。具載則文繁,略之又義闕。今存於疏,用廣發揮。

——李隆基《孝經·序》

公元710—713年,臨淄王李隆基以兩次兵變,殺伯母韋皇后,誅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後又登上帝位,史稱唐玄宗。為避名不正言難順之諱,以確保帝位,他宣佈以“孝”治天下。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詔令天下家藏《孝經》一部,讓子弟精讀勤學,並於第二年親自書寫《孝經》,刻碑以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