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 張藝謀:佻達飛揚的色彩(15) >

張藝謀:佻達飛揚的色彩(15)

Young, Suzie Sau-Fong. 「The Voice of Feminine Madness in Zhang Yimou』s Da Hong Deng Long Gao Gao Gua (Raise the Red Lantern).」 Asian Cinema 7, no. 1 (1995):12-23.

Yue, Mingbao. 「Visual Agency and Ideological Fantasy in Three Films by Zhang Yimou.」 In Wimal Dissanayake, ed., Narratives of Agency: Self-Making in China, India, and Japan, pp. 56-73.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6.

Yu Hua. To Live. Tran. Michael Berry. New York: Anchor, 2004.

Zhang, Xudong. 「Ideology and Utopia in Zhang Yimou』s Red Sorghum.」 In Xudong Zhang, Chinese Modernism in the Era of Reforms, pp. 306-328.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

Zhang, Yinjin. 「Ideology of the Body in Red Sorghum: National Allegory, National Roots, and Third Cinema.」 East-West Film Journal 4, no. 2 (June 1989): 38-53.

——. 「Seductions of the Body: Fashionging Ethnographic Cinema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Yingjin Zhang, Screening China: Critical Interventions, Cinematic Reconfigurations, 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pp. 207-251.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2.

Zhengxing, Faye. 「The Point of View in Shanghai Trial.」 Asian Cinema 9, no. 2 (Spring 1998): 16-28.

王斌,《活著:一部電影的誕生》,台北:國際村,1994。

──,《張藝謀這個人》,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王一川,《誰導演了張藝謀神話?》,收錄於李天鐸編的《當代華語電影論述》,頁323—333,台北:時報出版,1996。

───,《張藝謀神話的終結:審美與文化視野中的張藝謀電影》,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合著,《論張藝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

合著,《為藝謀不為稻粱謀》,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

合著,《笑論「英雄」》,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

江風,《英雄製作全記錄》,香港:利源書報社,2002。

李敘、顧曉鳴編,《「無名」斗「英雄」:張藝謀〈英雄〉拆解》,南昌:21世紀出版社,2003。

李馮,《十面埋伏》,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

──,《英雄》,北京:中國出版社,2002。

──,《菊豆、秋菊打官司:劉恆影視作品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李爾葳,《直面張藝謀:張藝謀的電影世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

───,《直面鞏俐:鞏俐的電影世界》,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

───,《張藝謀說》,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8。

───,《璀璨的風景線》,濟南:山東出版社,1998。

林邵峰,《視覺英雄張藝謀》,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施祥生,《一個都不能少》,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

張久英,《翻拍張藝謀》,北京:中國盲文出版社,2001。

張明編,《與張藝謀對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

張靚蓓,〈譜奏土地與人民的交響樂章〉,《夢想的定格:十位躍上世界影壇的華人導演》,頁128—161,台北:新自然主義,2004。

陳墨,《張藝謀電影論》,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

──,《張藝謀的電影世界:青春的呼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2006。

焦雄屏,《紅高粱》,台北:萬象圖書,1992。

鮑十,《拜莊》,哈爾濱:北方文藝,1999。

1參見Evans Chan (陳耀成), 「Zhang Yimou』s 『Hero』 and the Temptations of Fascism.」 Film International 8 (February 2004,www.filmint.nu)。

2黑五類是「文革」時對五種人貼的標籤:「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

3關於倪震對第五代導演的能力與發展的觀察可參見倪震《北京電影學院故事:第五代電影前史》,作家出版社,2002。

4編註:和田惠美,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1985年憑黑澤明的《亂》勇奪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近年參與多部華語片,如《白髮魔女傳》、《宋家王朝》(1997)、《十面埋伏》、《英雄》、《吳清源》等。

5程小東(1953— ),香港著名武術指導、導演,原為替身演員,之後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動作指導和導演。導演作品有《生死決 》(1982)、《倩女幽魂》、《秦俑》、《笑傲江湖II之東方不敗》(1991)、《赤裸武器》(2002)。

6編註:董瑋,香港著名武術指導、導演、演員。武指作品有《英雄本色》(1986)、《旺角卡門》(1988)、《刀》(1995)、《神偷諜影》(1997)、《無極》(2005)等,導演作品有《殺手之王》(1998)等。

7編註:趙小丁,攝影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作品有《開往春天的地鐵》(2002)、《英雄》、《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

8編註:《活著》改編自余華的同名小說;《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妻妾成群》;《秋菊打官司》改編自陳源斌的《萬家訴訟》;鮑十與張藝謀合作了《我的父親母親》;李馮則合作了《英雄》、《十面埋伏》;鬼子合作了《幸福時光》。

9編註:《大鬧天宮》,改編自《西遊記》的動畫,導演是中國動畫界享有盛譽的萬氏兄弟之一萬籟鳴,從1961年到1964年,歷時四年時間創作完成。

10編註:李保田(1946— ),著名演員,1960年開始在徐州的劇團學習丑角,198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幹部進修班,活躍於中國影視界。電影作品有《人•鬼•情》(1987)、《菊豆》、《葛老爺子》(1993)、《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有話好好說》。

11編註:高倉健(1931— ),日本著名演員。1956年主演《電光空手道》開始嶄露頭角,是個極優秀且多產的演員,擅長演繹沉默寡言的硬漢角色。主要電影作品有《幸福的黃手帕》(1977)、《遠山的呼喚》(1980)、《驛》(1981)、《南極物語》(1983)、《夜叉》(1985)、《黑雨》(Black Rain, 1989)、《鐵道員》(1999)等。

12編註:佐籐純彌(1932— ),日本導演。1962年從影,導演三十多部電影,如《人性的證明》(1977)、《野性的證明》(1978)、《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82)、《空海》(1984)、《敦煌》(1988)等。

13編註:鄒靜之(1952— ),作家、編劇。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電視連續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歌劇《夜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