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 田壯壯:盜馬與放風箏(16) >

田壯壯:盜馬與放風箏(16)

25編註:郭寶昌(1940— ),電影電視導演。196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電影作品有《神女峰的迷霧》(1980)、《潛影》(1981)、《霧界》(1984)等,電視劇作品有《日落紫禁城》、《大宅門》等。

26編註:路學長(1964— ),1989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4年寫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即《長大成人》)劇本,1996年底通過審查,影片正式公映則拖到1997年11月。導演作品有《非常夏日》(2000)、《卡拉是條狗》(2003)等。

27編註:霍建起(1958— ),藝術指導、導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導演作品有《那人、那山、那狗》、《生活秀》(2002)、《暖》(2003)、《情人結》(2005)等。

28韓三平(1953— ),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製片人。從1990年代起,他製作、監製了許多重要的電影,包括第六代導演的藝術電影以及馮小剛等人的賣座大片。他是北影廠廠長、中國電影集團副董事長、世紀英雄電影投資公司總經理。製作過的電影有《那山、那人、那狗》、《十七歲的單車》、《和你在一起》、《無極》。此外,他也是位導演,導過1988年的《避難》和1992年的《毛澤東的故事》。

29編註:章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第六代導演。導演作品《巫山雲雨》(1995)、《秘語十七小時》(2001)、《結果》(2006)。

30阿城(鍾阿城,1949— ),畫家、作家及編劇,1980年代最重要的中國作家之一,他的名作《棋王》、《樹王》、《孩子王》曾被徐克、嚴浩、滕文驥、陳凱歌等導演改編成電影,他編劇及參與的電影有《芙蓉鎮》、《書劍恩仇錄》、《人在紐約》和《海上花》。

31費穆(1906—1951),電影導演。曾就讀於北京法文高等學堂,並自學英、德等多種外國語言,業餘撰寫影評,與朱石麟合辦《好萊塢》電影雜誌。1930年任華北電影公司編譯主任。1932年任上海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導演了《香雪海》(1934)、《天倫》(1935)、《狼山喋血記》(1936)、《斬經堂》(1937)等片。1947年,他執導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生死恨》。1949年前往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不久後病逝。他的代表作《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

32李屏賓(1954— ),台灣當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1980年代早期參與幾部王童的電影,之後成為台灣新電影運動的主要成員,也是侯孝賢的主要攝影師,兩人合作了《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咖啡時光》。李屏賓也曾與香港導演合作,如許鞍華的《女人四十》、《半生緣》,以及王家衛的《墮落天使》、《花樣年華》。

33編註:顧長衛(1957— )和侯詠、呂樂、趙非,再加上張藝謀,是第五代電影工作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師。顧長衛的攝影作品有《孩子王》、《紅高粱》、《菊豆》、《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2005年導演第一部電影《孔雀》。

34這段話原出於1986年《大眾電影》的訪談。訪談英譯(「A Director Who Is Trying to Change the Audience」)以及Chris Berry的評論(「Marked Forces」)則收錄於Chris Berry編的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inema(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9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