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41.內心是個角鬥場 >

41.內心是個角鬥場

網球選手李娜二十九歲在法網奪冠後,競技狀態曾一度低迷。記者問其原因,她說:「法網奪冠以後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其實那段時間內心有兩個李娜在打架。一個覺得你還要拿第二個!可是另外一個說:還那麼辛苦訓練幹嗎,冠軍拿到以後名利都有了。不是別人把我壓垮了,是兩個李娜在打架的時候,自己把自己壓垮了。」

兩個自己在打架,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常常經歷的內心衝突。

人的內心是各種慾望的角鬥場。善與惡、愛與恨、自私與行善、貪婪與滿足、高尚與卑鄙、勤奮與偷懶,各種慾望藉著不同的人和事,幾乎每天都在人的內心角力。

人的內心是智慧、情感、道德活動的舞台。人心似水,隨風而動。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大浪滔天。這個風就是社會環境,是天地萬物。心是小宇宙,大宇宙在一刻不停地運動著,小宇宙也在按照大宇宙的節律不停地運動著、變化著。

人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和事,時時受著外界信息的刺激,這些刺激總能激起心海的波瀾。看到別人開好車,我們在羨慕的同時心裡也有些酸酸的;看到身邊人升職,心裡難免有些失落,還有幾分嫉妒、幾分不平;想買個大房子可囊中羞澀;想賺外快炒股又怕賠了;想跳槽又怕跳進陷阱;想創業,風險大又缺少勇氣。家裡的、單位的、社會的,每天總有一些事令自己煩惱和憤憤不平。

為什麼我們常常看不清人性的真面目,弄不清我們內心到底需要什麼?因為人性是充滿矛盾的,相對立的慾望常常在內心打架,所以才有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沒有矛盾便沒有生命,人是一個多種矛盾的復合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我,一個偉大,一個渺小;一個理智,一個衝動;一個勇敢,一個懦弱。認識這一點很重要。人們常說戰勝自我,實際上就是前一個自我戰勝後一個自我,積極的自我戰勝消極的自我。這是貫穿人一生的戰鬥,有時激烈有時緩和,但永遠不會停止。

雖然人有很多種慾望,但是每個時段人只能有一個興奮中心,只能有一個矛盾主角,其他的都是配角。隨著環境的變化,在一定時間內矛盾的主角可能發生變換。當一個更大的矛盾到來之時,原來的主要矛盾就降為次要矛盾;當主要矛盾解決後,另外的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有個朋友,平時最大的不滿是獎金少,可當聽說單位要裁人時,能否保住飯碗就成為他的頭號問題了。

互相衝突的慾望常常撕裂我們的心,使我們痛苦萬分,嚴重的話還能導致人精神崩潰。魯迅、曾國藩、梁漱溟等一些被我們認為堅強的人,都曾想過自殺,其中魯迅還被我們稱為「骨頭」最硬的人,足見人內心角鬥的慘烈。

人的內心太複雜了。21世紀的中國,人們的生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財富在增加,人們的滿足感卻在降低;路越來越寬,心卻越來越「窄」,慾壑難填,心忿難平。

人的內心和諧已成為現今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在九十五週歲生日時,對來看望他的溫家寶總理說:「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一個人內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如果這三種關係處理得當,人就幸福愉快,否則就痛苦。」

怎樣解決內心的衝突?德國哲學家康德開出的藥方——戰勝自己。一個朋友問康德:「你說自己戰勝自己,我們又怎麼知道哪個自己失敗了,哪個勝利了呢?」康德說:「失敗了的那個,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個醜陋、猥瑣的面貌,而勝利的那個,呈現在眾人面前的則是一個積極、美好的面貌。」康德把人的面容看做人內心的顯示屏。

人們尋求解脫,平復內心衝突的法器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