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性與靈魂 > 11.兩個真實的自己 >

11.兩個真實的自己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小偷半夜入室盜竊。當他進屋後感覺煤氣味很重,再仔細觀察一下,他發現這家的三口人已經煤氣中毒了。於是他沒有更多地考慮,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並幫助醫生將中毒之人送到了醫院。被救的人醒來要感謝恩人的救命之恩,可是卻驚訝地發現見義勇為者竟是個小偷!

對這個小偷我們該怎麼評價他,是壞人還是好人?這個小偷也許不足以說明問題,那麼我們再看一個重量級人物。

俄羅斯文學家托爾斯泰是全世界公認的文學泰斗,他同情窮苦農民,抨擊黑暗的社會,被譽為「進步人類的驕傲」。

可是在他晚年的《懺悔錄》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個托爾斯泰:「回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到恐怖、厭惡和痛心。我在戰爭中殺死過人,找過人決鬥想送掉他的命,我打牌輸了不少錢,揮霍農民的勞動成果,還懲辦過他們。我生活腐化,對愛情不忠;我撒謊騙人、偷雞摸狗、通姦、酗酒、鬥毆、殺人——許多犯法的事我都幹過。」如此的醜惡令人驚詫不已!

一個是善良的,一個是醜惡的,哪個是真實的托爾斯泰?

這是一個千年之惑: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兩千多年來人們對這個問題爭論不休,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認為人性善,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人之初性本善」?。二是認為人性惡,其代表人物荀子說:「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三是認為善惡兼有,如孟子等認為人性善惡混雜。

其實,人性是由諸多矛盾交織組成的集合體,善和惡只是其中的一對矛盾。人,天生就是一半善一半惡,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天使,一個是魔鬼,兩個都是真實的自己,善良的托爾斯泰和醜陋的托爾斯泰都是真實的。

善與惡是上蒼在每個人心中播下的兩粒種子,我們無法選擇。但是,為哪粒種子澆水施肥,讓它開花結果,卻取決於每個人自己。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是由這個人的天性加上後天對人性修煉的結果。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上蒼手中只掌握一半,你手中還掌握著另一半。人生的精彩都在這後一半中,這也是上蒼對每個生命真正的考驗。

善與惡是人性中兩股互相衝突的力量,人的內心時常爆發自己與自己的戰爭。善與惡兩大軍團各自代表著幾十種情感和慾望,善軍團有:仁愛、奉獻、真誠、寬容、勤勞等,惡軍團有:殘暴、貪婪、欺騙、嫉妒、懶惰等。在人的內心深處,敵對的兩大陣營幾乎每天都在交戰,有時善軍團勝利,有時惡軍團勝利。這是伴隨人一生的戰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在人內心中,善與惡的戰爭常常是很激烈的,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托爾斯泰因此痛苦得甚至想自殺。在無數次交戰中,善軍團勝利的次數多,你就是一個好人,反之你就是一個壞人。善軍團今天勝利了,並不代表著明天還會勝利,惡軍團也常常勝利,所以人的一生都要加強自身修養。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善惡,也是按他一生所做好事和壞事的多少為標準的。

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好人,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壞人,好人不是沒有一點壞心眼,壞人也並非沒有一點善良之心。我們不妨設立一個「善良指數」。如果善良指數滿分為10,一般人的善良指數在8分上下,高的可達到9分以上;如果善良指數低於7分,這個人可能就要被稱之為「壞人」了。

從哲學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種矛盾運動,生命也不能例外。有朋友問林語堂:「你是誰?」他說:「我只是一團矛盾而已。」善與惡是互為存在前提的,沒有惡何知善?沒有惡,善還有價值嗎?兩者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魚,是矛盾的統一體。

惡最致命的軟肋是見不得陽光,惡魔總是裝扮成天使,天下多少罪惡都打著行善之名!人幹壞事時常常披著美麗的外衣,披著羊皮的狼更容易得逞。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這正是惡的虛弱。

善與惡百分百勢均力敵嗎?非也。善是人性的「陽魚」,惡是人性的「陰魚」。人性善的一面是主要的,起主導的作用,所以說人是生而向善。毋庸置疑,人性的演變是在朝著抑惡揚善的方向發展,我們因此才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