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 用影像寫的日記本 >

用影像寫的日記本

隨著年歲的增長,拉蒂格的攝影對像增加了一些人,範圍不只局限在自己家裡。然而他只是擴張了自己記錄的世界的尺寸而已,本質上還是一成不變地一直在上流社會的時尚中打轉。

拉蒂格把這些照片都做成檔案,一張張貼在自己珍藏的本子裡,並且寫上札記。就如同寫日記一樣,他只是為了自己的需要與滿足而拍照,從來就沒有考慮過要發表。

直到20世紀50年代,他覺得自己的照片實在是太多了,不妨給別人看看,「可是別人總是像在一頓飯局中看著牙籤一樣的反應」。

最後通過經紀人和Life雜誌的聯合出力,將拉蒂格「日記本」裡的一小部分精選作品在1963年刊登了出來。接著,又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行首次個展。拉蒂格的名氣就像連環爆炸一樣,一下子響遍了全世界。

然而這些並沒有對拉蒂格本人造成任何衝擊,他說:

我覺得好像贏了一局牌似的,如果輸了明天再玩就是了。

No.1 我的保姆杜杜,1904

No.2 父親及母親(拉蒂格的第二張相片)

No.3 ZYX24滑翔機起飛試驗,1910

拉蒂格發表的這些家庭生活照,都有一種「永遠是七歲小孩眼裡的世界」的天真率直的特質,正如茹昂多所說的「每一天我都想慶祝些什麼,即使是下雨天」那般心無旁騖的愉悅心境!

幾乎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那麼一小沓生活照或一大本家庭相簿,那是家庭成員的成長記錄,是一個私有的回憶小天地。這類照片多半是在「留影存照」的心情下拍的,對自己有一份特殊的意義及紀念價值。

攝影藝術的最根本精神,也就是這份「意義與價值」。好照片除了對自己有意義、有紀念價值之外,還能夠產生「對別人也有意義也有紀念價值」的力量。然而,許多攝影工作者卻往往忽略了攝影之根,而光是隨著一時的潮流所趨,別人拍什麼就一窩蜂地跟著拍攝下去,一味地只求觀念上的突破,而不朝生活的領域去探求,實在是件徒勞無功的事。

攝影的可貴在於它能完全而準確地為生活面貌留影,抓住了人性中的共同情懷就能引起別人的共鳴,也就是對別人具有意義與紀念價值,只有這樣才能說藝術抓住了時代的同時又具不朽的力量。

拉蒂格的家庭生活正是最好的例子。他真誠地面對自己,用自己的本性對待自己生長的環境,不加曲解而只取其精華地記錄下來。這種創作永遠都會打動別人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