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 > 殘酷時代的溫情歌頌者 >

殘酷時代的溫情歌頌者

攝影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像法國攝影家雅克-亨利·拉蒂格一樣,那麼早就開始拍照(七歲就拍下了不朽名作),而那麼晚才舉行第一次個展(七十歲於紐約現代美術館)的特殊例子了。

出生於1894年6月13日的拉蒂格,在他成名的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他四十歲之後就很少拍照了,但名氣卻一天比一天大,連當今攝影巨擘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也對他特別推崇。

拉蒂格一直和自己深愛不渝的視覺世界保持熱絡的關係,並經常在攝影界裡提攜新進。他在自己生命中熱情的攝影歲月裡(1900—1930)所留下來的作品,至今仍溫暖著每一位觀賞者的心靈,因為他從來就沒拍過生命裡不幸的一面,他自始至終都是個溫情的歌頌者。

對於一個生活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而又歷經世界經濟大蕭條的藝術創作者來說,竟然從來不被時代的顛顫搖撼過,實在是件特別的事。拉蒂格的眼睛就是不願轉向那些痛苦、恐懼、醜陋、病態、黑暗、不幸、悲哀、絕望的人生百態,他一直只攝取生活裡甜美、溫馨的一面。這種以自己天性為出發點,而終生堅持自己抉擇的創作方向的做法,使拉蒂格成為他那個時代裡最為特別的影像記錄者。

說來有趣,拉蒂格取材的角度,是同年代中一些深具時代使命感的人所不願嘗試甚至不屑一顧的——怎麼有人會在生靈塗炭的人間,記錄那些富貴人家的優雅起居和奢華消遣呢?

近一個世紀以來,攝影這門新興的藝術,幾乎都是時代悲劇的見證者。影像充滿了人性被戰爭蹂躪、被虛無包圍、被犯罪腐化、被自我的傷感侵蝕,唯獨缺少生活中甜美的一面和人性中開朗的部分。而拉蒂格的相機正好替這一個殘酷世紀填補了空缺,提醒人們美好的時光原是存在過的。他沒有跟隨潮流,因此造就了自己不朽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