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曉松奇談·人文卷 > 五 勝利的陰影下 5.我真的是內奸嗎? >

五 勝利的陰影下 5.我真的是內奸嗎?

德國戰俘的下場都是非常淒慘的,其中最慘的應該是南丹麥的德軍戰俘。

丹麥和德國之間是有著複雜的歷史淵源的。大家如果看過世界歷史地圖,就會發現,這兩個國家的版圖非常有意思,一會兒丹麥變大了,德國變小了,一會兒德國又變大了,丹麥變小了。比如1864年普丹戰爭後,普魯士從丹麥搶走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荷爾斯泰因公國全部人口為德國人,石勒蘇益格的南半部是德國人,北半部是丹麥人。一戰德國戰敗後,石勒蘇益格地區舉行公投,北半部回歸丹麥。

「二戰」時,德國出兵「保護」丹麥,並從石勒蘇益格北部地區征了六七萬的兵,這些兵有一大半都戰死在東線戰場上了,剩下的兩三萬人死裡逃生從戰俘營出來,回到故鄉,發現這裡又變成丹麥的領土了,而且丹麥政府說,所有在德軍服過役的士兵,一律以叛國罪論處。這比在德國去參軍回來還慘。這些人離開的時候,故鄉是德國,他們是為德國參軍的,等回來的時候,故鄉變成丹麥了,他們莫名其妙就淪為叛國者了。

叛國者要接受怎樣的懲罰?先是坐牢,然後是層層審查,即便僥倖能活著出來,也會被剝奪公民權和所有的選舉權,養老金和醫療保障也統統沒有,丹麥是一個福利待遇特別高的國家,但沒有公民權的人什麼都享受不到,一直到了40多年後的1989年,這些人都死得差不多了,丹麥政府才恢復了他們的公民權。大家不要忘了,最終,丹麥是「二戰」的戰勝國,可在戰勝國裡也有這麼多活在陰影下的人,這才是「勝利的陰影」真正要談的內容。

法國戰俘的陰影就更大了,除了少部分用勞工換回來的軍官之外,剩餘的200多萬戰俘最後被放回來的時候,法國各地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侮辱戰俘事件,侮辱的對象不僅僅是這些九死一生的戰俘,還包括跟德國人合作過的人,以及跟德國人睡過覺的女人。

意大利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大家應該都看過托納多雷大導演的《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莫妮卡·貝魯奇飾演的女主角就曾經陪德國人睡過覺,她老公就是戰俘,還在戰爭中被打斷了一條胳膊,當她跟老公一起走在街上的時候,電影裡除了那個小男孩對她表示同情之外,所有人都對他們怒目而視,因為在其他人眼中,戰俘就是垃圾,陪德國人睡過覺的女人都不知羞恥,要被吐唾沫、潑糞、剃光頭髮、拉起來遊街等。

當時,在西歐、東歐和南歐,都掀起了大規模的報復行動,人們對戰俘和這些女人似乎恨之入骨,但究其深層原因,其實是因為人們心中埋藏已久的負罪感——戰爭期間,我沒有參加過游擊隊,也沒有流亡,我一直像寄生蟲一樣窩在這裡,所以我心中充滿了愧疚感,甚至是罪惡感,怎麼洗刷掉心中的負罪感呢?那就是要尋找到發洩的目標,毆打那些戰俘,羞辱那些陪敵人睡覺的女人。

法國人心中的罪惡感最重,他們不但打跟德國人睡覺的女人,後來甚至連跟美國人睡覺的女人也打。這聽起來簡直可笑,這可不是戰敗的德國和日本,而是身為戰勝國的法國。美軍解放了法國,法國人也曾經把鮮花和掌聲送給美軍,結果這還沒過幾天,法國人就受不了美軍老跟法國女人睡覺了,但他們又不敢動美軍,就把那些法國女人抓起來,塗油漆、潑糞、剪頭髮、扒衣服遊街……

在當時德國和荷蘭的邊境上,設置了無數的關卡,就是為了審查從德國回來的荷蘭戰俘和勞工,要查他們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如果是主動的,那就立即以叛國罪論處。荷蘭應該算是一個很自由民主的國家了,在對待戰俘的態度上也如此草木皆兵。這就導致出現了大量非常非常冤枉的荷蘭年輕人,荷蘭被德國佔領期間,德國人要求所有的荷蘭大學生和高中生填表格,要麼加入納粹,要麼就去德國做苦工。當然了,德國人沒有迫害過荷蘭人,因為他們覺得荷蘭人跟日耳曼人是同一個種族,所以荷蘭學生有權利自願做出選擇。大批的荷蘭學生都是愛國的,他們堅決不肯加入納粹,於是都被送去做苦工,結果等他們千辛萬苦地回到祖國,卻要接受層層嚴苛的審查,一個不小心就被扣上了叛國罪的帽子。

我看過一本荷蘭人寫他父親的回憶錄。當年,他父親是一名荷蘭大學生,班上所有的同學都堅決不願意加入納粹,也就是說,他們都選擇了「自願去德國當勞工」。他爸爸在德國當了四年勞工,九死一生,經常正在幹著活呢,美軍就來轟炸了,英軍就來轟炸了。每次轟炸的時候,荷蘭學生們就手牽著手,高唱荷蘭的國歌,就算大家都知道自己隨時會被炸死,但這畢竟是盟軍的轟炸,大家就站在不斷爆炸的煙火之中,興奮地看著盟軍轟炸德國。

終於,戰爭結束了,德國戰敗了,所有僥倖活下來的荷蘭學生,激動地收拾起行李,返回朝思暮想的祖國,可剛一跨入邊境,所有人就都被扣住了,要先回答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去德國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他們當然不是自願的,但當初他們都填了德國的表格,表明了自己是自願去德國當勞工的。這些荷蘭學生的下場慘極了,不斷被報復,被羞辱。

在法國,還牽扯到一個特殊的問題,那就是這個人到底是法奸,還是就是個公務員而已。這個問題我到現在都還沒太想明白,所以想在這本書裡深入跟讀者探討一下。如果合法政府沒有投降,流亡了,而你投降了,那你肯定是法奸。比如,所謂的法統政府——中華民國的正統政府是沒有投降的,而是到了重慶去堅持抵抗,而汪精衛投降了,那他肯定就是漢奸,應該受到懲罰。可是,如果合法政府投降了,你跟著政府一起投降,你算不算法奸?

歐洲和亞洲都有非常複雜的情況。以前我一直不明白君主立憲到底有什麼好處,除了老百姓花錢養活你們王室,讓你們從名義上代表國家,還有什麼別的作用?首相和議會也都是人民選舉的。結果在戰爭期間,這個制度竟然體現出意義了。在戰後,如何評斷一個國家是投降了,還是流亡了,剩下的人是堅持抵抗了,還是叛國了?在審判的時候,凡是君主立憲國家,這種問題都特別簡單明瞭:比如荷蘭的王室政府,國家的象徵——女王流亡到倫敦去了,它肯定是沒有投降的,所以你只要沒有跟著王室一起流亡,沒在荷蘭當游擊隊,沒藏起來,而是繼續在荷蘭做你的市長,做你的局長,那你就是毫無疑問的荷奸;還有挪威的國王也流亡了,這就代表著國家沒有投降,所以人民就不能投降,否則就是挪奸,戰後就要接受懲罰。

這個時候,非君主立憲國家就比較麻煩了。比如法國政府投降沒有?法國的合法民選政府投降了,希特勒為了羞辱法國人,簽署投降書的地點就選在貢比涅森林,在「一戰」後德國簽署投降書的同一節火車車廂裡。那麼,我作為法國的一個市長或局長,我怎麼能叫法奸呢?法國有流亡政府嗎?一開始是沒有的,後來有一個名叫戴高樂的少將,突然自己跑到倫敦電台上宣佈,法國沒有投降,他成立了自由法國政府,將帶領法國繼續戰鬥。

戴高樂成立的「自由法國」是合法政府嗎?當然不是。法國的合法政府是「一戰」大英雄貝當元帥領銜的政府,它不僅投降了,還跟德國劃分好了勢力範圍,法國北部是德國佔領區,法國南部依然歸法國,法國的政府也從巴黎搬到了維希,稱為維希政府。從法統上來說,維希政府才是法國人民選出來的合法政府,它的投降是有法律效力的。當時所有的法屬殖民地,北非、印度支那、越南等,都遵守維希政府的法令,比如越南的法國殖民政府,就關閉了中越之間的通道,因為維希政府現在跟德國是一夥的了,身為殖民地,你就不能幫中國了,要幫日本。

大家想想,在法國,是大英雄貝當元帥有影響力,還是區區少將戴高樂有影響力?當然是貝當元帥。所以戴高樂的「自由法國」從來沒有被承認過,但還是有很多人投奔了戴高樂,比如很多空軍飛行員,但最後「自由法國」的軍隊只有幾個師而已。到1942年盟軍在北非登陸,攻打維希法國政府,北非的法軍奉維希政府的號令,阻止英美盟軍登陸,雙方發生了海戰、炮戰、登陸戰等,最後當然是盟軍勝利了。

法國解放了,功勞和過失該怎麼清算?大家都說,我們就是遵從了民選合法政府的命令,向德國投降了,這怎麼能算是叛國呢?但是沒有用,因為德國戰敗了,你就得被定為法奸。你說你聽從了合法政府,繼續當你的巴黎市長,這個理由戴高樂不接受,你為什麼不去投靠戴高樂的「自由法國」?你為什麼不去加入共產黨的游擊隊抵抗德國?你選擇投降,你就是法奸,我就要殺你。

其實不光是戴高樂不講理,戰爭到了最後審判的階段,很多時候都是沒有理可講的,包括紐倫堡審判、東京審判,大量的法學家坐在一起,現場重新立法。因為按照現有的法統,大量的戰犯根本沒法審判,比如法國和日本,大家都叫囂,我只是聽從了合法政府的命令,我只是聽從了天皇的命令,你為什麼要審判我?沒有理由,就是要審判你,所以當場發明了兩個罪名,反人類罪和戰爭罪。其實在國際大審判前,很多英美的法學家都提出,最好不要審判,直接都槍斃,因為這是戰時,槍斃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為了尋求一個合適的法條而拖延審判時間,對方也能趁機脫罪,這些細節太冗長了,這裡就不多寫了。

總而言之,沒有國王的法國,在戰後審判的時候,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和爭議。維希政府和「自由法國」到底誰是法國的合法政府?按理說應該是前者,但審判的時候認可了後者。大量聽從維希政府命令的人被判處了死刑,甚至貝當元帥本人也被判了死刑。大家知道,「一戰」時貝當元帥在凡爾登指揮戰役,挽救了整個法國,是法國人民心中最大的英雄,如今要判他死刑,法國人民內心接受不了,所以後來把死刑改成了流放,貝當最後就跟拿破侖一樣,被流放到一個小島上,不過他當時年紀已經很大了,很快就死在了島上。

貝當逃過了死罪,但維希政府的總理和部長都被槍斃了,這些人臨死前都高呼著「法國萬歲」。仔細想想,他們犯什麼罪了?敗仗是軍人打的,也不是他們打的,維希政府主要是貝當元帥在主持,他們只是協助維持,而且畢竟也守住了法國一半的土地。中國也有相似的情況,戰後中國在南京審判的時候,陳公博和陳璧君爭辯,敗仗不是我們打的,最後我們還從日本人手裡爭取到了一點權利,為什麼要判我們的罪?當然了,維希政府後來做了一些可恥的事。

盟軍在北非登陸以後,大量的法屬殖民地就跟了「自由法國」政府,德國覺得維希政府沒有用了,所以1943年以後,德國進入了法國南部,將法國全境都佔領了。法國艦隊可是比德國艦隊強大多了,就算維希政府投降了,艦隊也沒有投降,而是停在法國南部最大的軍港——土倫港。結果1943年德軍佔領了法國南部,強大的法國海軍再也無法忍受了,堅決不肯向德國繳械,憤慨地全部自沉了,只有一兩艘正在地中海航行的軍艦,投奔了英國海軍。

以上是維希政府的複雜情況。再看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政府,他這邊問題也很多。最困擾戴高樂的就是,他本身就是一個少將,地位是不夠的,所以他的政府的合法性也不夠,而且他還面臨著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在抵抗德國的戰鬥中,戴高樂和他的「自由法國」政府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當時抵抗德國的法國地下游擊隊,基本都是共產黨領導的,而戴高樂是個極右的反共分子,他就相當於公子重耳,被秦軍護駕回了晉國。共產黨當然不擁護戴高樂了,這麼多年的苦戰,都是我們共產黨在組織法國游擊隊,現在戰爭勝利了,你要以合法政府的身份自居,還要統治整個法國?那可不行。

所以戰後清算的時候,戴高樂始終堅持不懈地聲稱,每一名法國人民都是抵抗德軍的,只是採取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是加入了游擊隊,有的人選擇了流亡,等等。總之,戴高樂希望團結整個法國,但他本人在軍事上沒什麼建樹,根本控制不住國內的混亂局面。當時法國全境都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不僅法國,整個歐洲都是如此,意大利、荷蘭、丹麥,到處都在報復內奸,歌頌英雄。大家想想,荷蘭有什麼抗德英雄?我們中國的抗日戰爭中,有一個叫王二小的小英雄,把日軍引到地雷陣裡同歸於盡,可歌可泣,荷蘭歌頌的英雄就太可笑了,德國人跟荷蘭人問路,荷蘭人指錯路了,於是這個人就成了抗德英雄。

然而到了最後,法國共產黨卻被蘇聯出賣了。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的游擊隊都是共產黨領導的,1945年戰爭勝利後,希臘爆發了內戰,意大利和法國政府與共產黨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歐洲各國都面臨著內亂的危機。但在舉行雅爾塔會議的時候,丘吉爾跟斯大林劃分了勢力範圍,英國出賣了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同意波蘭的一部分歸蘇聯所有,斯大林也出賣了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不再支持他們。於是,法共在斯大林的壓力下,不得不向戴高樂繳械了,否則以戴高樂的力量,根本不是武裝強大的共產黨游擊隊的對手。希臘的內亂,則是英美聯軍用槍炮,把希臘流亡政府和國王弄回來了,鎮壓了共產黨的起義。

寫到這裡,我想再跟各位讀者分享一個西方人的有趣觀點——哲學家和作家對待戰爭的態度,也可以說是大知識分子和小知識分子的區別。

首先是哲學家,大家都知道,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特別高,永遠是俯視全人類的視角,所以哲學家最討厭民族主義。當德國佔領軍入侵的時候,哲學家都沒有逃跑,他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比如薩特寫的《佔領下的巴黎》,就是以俯視人類的角度切入的,他在書中幽默地寫道:你看德國人來了,他們也會聽歌劇,聽到激動的時候也會鼓掌,而且德國人也很有紳士風度,會給女性開門,在地鐵裡也知道給人讓座,而且德國人長得也很漂亮……於是,有一天,當一位英俊的德國軍官給法國女士開門的時候,女士情不自禁地對軍官笑了一下,回過頭立馬感覺到不對勁,她竟然對敵人微笑,心中不禁充滿了負罪感,回家趕緊聽英國的BBC電台,培養一下民族仇恨。對於薩特和大多數哲學家來說,戰爭是一件無所謂的事,甚至好多哲學家還支持納粹,比如海德格爾,因為他們是站在上帝的視角在俯瞰人類的。

作家和哲學家截然不同,德國佔領軍一進入法國,法國的作家們紛紛放下筆桿,拿起槍桿,參加游擊隊,上了戰場。包括得過諾貝爾獎的加繆,他不但參加了游擊隊,還當上了一支隊伍的領導者;還有大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中國讀者一定太熟悉她寫的《情人》了,後來拍成了一部非常棒的電影,是我們的金馬影帝梁家輝演的,還有《印度之歌》,以及我最喜歡的《長別離》。杜拉斯是一名女性,她竟然也參加了游擊隊,這說明作家的思想都是比較偏激的,相對虛無縹緲的「全人類觀」,作家更傾向於相對狹窄的「民族主義」,大多數作家都充滿了熱血,義憤填膺地棄筆從戎,比如匈牙利的著名詩人裴多菲,直接戰死在匈牙利獨立戰爭中。

通過作家和哲學家的對比,可以充分看出,像作家、律師、大學教授等,這些小知識分子,他們通常痛恨強權,痛恨專制,警惕權力,經常充滿了憤怒,經常對當權者表達不滿和抗議;而像哲學家這種大知識分子,比如薩特、海德格爾、福柯等,他們只警惕民眾。大知識分子覺得民眾才是最危險的,不論是強權者還是獨裁者,那都是人類,不是外星人,任何一個政府存在的目的都不是反人類,不是迫害民眾。

所以,「二戰」期間的法國,作家都去參加游擊隊,英勇抵抗侵略者了,哲學家們就留在巴黎,每天悠閒地喝著咖啡,饒有興趣地俯視著人類。

以上就是「勝利的陰影下」的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