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第五節 別人的成功故事,為什麼幫不到你? >

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第五節 別人的成功故事,為什麼幫不到你?

試想一下,要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你的眼睛,應該盯在誰的身上?

你一定會以為,是那些最頂尖的成功者嘛!小時候掛在我們教室裡的那些大科學家、大思想家畫像,不都是引領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桿嗎?於是,正如小學生寫作文總是那幾個例子,在成人的世界裡,大家說來說去,也總是那幾個名字。作為其中最常被提到的一個人,馬雲有不同的看法。2017年6月,他在阿里巴巴美國底特律Gateway 17展會上發表演講的時候說,對於普通人而言,哈佛商學院這種地方經常講的那些成功者的故事,有很多內幕,都是你看不到的。所以,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向比爾·蓋茨看齊,那樣你會很受挫,從隔壁賣餃子的老奶奶那裡學吧!」

在成功者的各類演講中,這句話實在是難得的肺腑之言。因為它指出了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誤區:參照對象的選擇 。請記住這句話:只有合適的參照對象,才能產生真實的驅動力 。還是拿馬雲來舉例。如果我告訴你,年輕時的馬雲,找工作屢屢碰壁,投簡歷到肯德基,一共25個人應徵,招聘了24個,唯獨把他踢出去了,然而他經過不懈努力,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企業家,你聽到後是不是會很感動?是。有沒有也想去創業?有。但是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道理很簡單——你根本無從學起。這固然很勵志,可畢竟你是你,馬雲是馬雲,中間隔太遠。你只知道一些戲劇性的故事,又不知道他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以他們為參照,根本不能對你當下的行為改變起到任何作用。所以這時,你倒不如認真觀察身邊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平時都是怎麼聽課,怎麼複習,怎麼做作業,怎麼娛樂和休息的。首先,與那些名人半真半假的傳聞相比,你身邊案例的一切細節都擺在面前,更容易發現其中真正值得學習的東西。其次,雖然身邊人的成功並不一定耀眼,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成就,是你再努力一把就切實能夠達到的。所以,向他們學習,更容易轉化成實際行動,而不是停留於空想。

真正能對我們造成實質心理衝擊,讓我們覺得「我也可以這樣」,或者「我必須做出改變」的,不是相隔遙遠的偶像,而是觸手可及的身邊人。事實上,由於科技和資訊的發達,現代人往往會誤以為偶像離自己很近,給自己勵志的時候,動不動就是馬雲、馬化騰,這其實是錯選了參照對象。主要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參照對像太過遙遠,會導致細節模糊,信息不全面

魔鬼都在細節裡,所以,在以此為標準要求自己時,難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如馬雲這個例子,他沒有被肯德基錄用,從中吸取的教訓是「提升外在形象」,還是「培養內在氣質」,甚至是「乾脆以後就不要指望給人打工」?這些微妙的心態變化,當事人自己可能都記不清了,你從這樣的案例裡,又能學到什麼?

2.參照對像太過高大上,會導致你自己的效能感不足

設立目標,不是要你供起來崇拜的,得有實際的行動才行。可是一開始選取的參照系越大,目標人物離你越遠,你辛辛苦苦取得的成效就會越不明顯。初學者必須給自己設立「小目標」,而且一定不能是王健林眼中的「小目標」,得是你自己能做得到的小目標才行。

3.參照對像跟你沒有可比性,會導致對你的觸動不夠真實

聖賢的教訓,一般是讓我們「仰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學他們固然沒錯,然而問題是,道德不如堯舜禹湯,功業不如文武周公,這根本就不會對常人造成心理壓力。反而是級別不那麼高的,就在你身邊對你造成刺激的參照對象,才是你真正的驅動力所在。

所以,只要你不是以嫉妒,而是以學習的眼光來看待你身邊比你強的參照對象,你就會發現,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勵志故事,其實是「有缺陷的普通人」 。這樣的案例,永遠會讓我們獲益最多。一般的勵志故事,結構通常都是「戲劇性的困境+史詩級的奮鬥+殿堂級的成功」。可是你冷靜下來想想——不對,這不是生活的邏輯,這是講故事的邏輯。想把故事講得催人淚下引人入勝,就得這麼辦,可是在真實的生活裡,誰會按照這種戲劇邏輯來安排自己的事情呢?誰不是走一步看一步,隨時調整策略呢?誰真的是從小認準一個目標打死不回頭,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峰迴路轉,結尾大團圓呢?就拿我們米果團隊來說吧。按照「講故事」的邏輯,我們的版本是這樣的:

馬薇薇、黃執中、邱晨、胡漸彪、周玄毅這五個人,從小熱愛辯論,在別人看起來不務正業,為此遭受了無數的白眼。終於,在《奇葩說》的舞台上,他們走到了一起,在「知識付費」的浪潮中,他們的愛好變成了事業。含辛茹苦十幾年積累下來的知識和經驗,從來沒有給他們帶來一分錢的利益,然而他們堅持到了最後,並且笑到最後。在被譽為「知識付費元年」的2016年,他們實現了華麗轉身,從默默無聞的辯論愛好者,變成全網第一的知識付費內容生產商。

是不是很燃?是不是一段經典的雞湯文?然而請問,讀完之後,除了「付出就有回報,堅持就會成功」這樣的陳詞濫調,你學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你只會覺得,米果團隊這群人跟你不一樣,志向遠大,而且對自己夠狠,所以成功了。可是說回到你自己,還不是該幹什麼就繼續幹什麼?就算你聽到這個版本的故事後,想去堅持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夢想,說實話,撐不下去的可能居多。因為純粹的熱情,燃燒不了多久。而一旦你撐不下去,就會愈加覺得米果團隊了不起,跟你不是一樣的人。所以你看,這個版本的故事除了讓你愈加崇拜故事的主角,愈加覺得自己「就是不行」之外,沒什麼好處。

那麼,換一個角度,這個故事還可以怎麼講呢?我們重新來一遍:

其實,米果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你身邊最熟悉的那種類型:有點夢想,不大;有點才能,不多;對自己不夠狠,偶爾也會犯點懶。但是,我們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一步步走下來,把自己最強的能力投入到最喜歡的事上。在這個版本裡,我們不是因為堅持才變強,而是因為本來在這方面有專長,所以才一直都在從事自己喜歡的辯論活動,雖然不一定有用,但畢竟有成就感嘛。有成就感就會喜歡,喜歡就能堅持,這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在這個版本裡,我們不是一直隱忍蟄伏等待機會,終於在《奇葩說》的舞台上大放異彩,而是因為《奇葩說》本來就是個辯論節目,所以我們只需要在「舒適區」裡邁出一小步,稍微適應一下綜藝節目的特色和節奏就可以了——雖然不一定成名,但是試試也無妨啊。我們不是苦心孤詣守得雲開見月明,而是因為正好瞭解到「知識付費」的風潮將起,發現自己擅長的「把話說明白」「把大道理講得實用」正好適合去做《好好說話》和《小學問》這樣的知識付費產品。於是,我們喜歡的、我們擅長的、市場需要的,一拍即合,這才有了之後的成功。

你看,這樣講出來的故事,沒有第一個版本那麼感人,可是,你從中能學到的東西,是不是更多了?所以說,只有把參照對像定義成跟你一樣的身邊人,或者從身邊選擇你的參照對象,你才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你真正能用得上的東西。

TIPS:

小學問:制定目標的時候,既不太高,也不太低,對你有真實觸動,有值得學習的細節的,才是「合適的參照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