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第一節 想自律?你連因果關係都弄錯了! >

第四章 Stay Fit——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第一節 想自律?你連因果關係都弄錯了!

世界上最沒出息的句式,就是「要是……就好了」「要是我能少吃兩口就好了」「要是我能堅持運動就好了」「要是當年能多讀點書就好了」……無數的懊惱,都源於缺乏自律。也正因如此,你去任何一家書店,都能找到一大堆自我管理類暢銷書。它們講的其實是同一個故事,大意是:只要按書裡的做法,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就可以達成一切目標。 這種觀念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人們通常會認為,像「自律」或「自控力」這種東西,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就像下棋、跑步、跳繩,只要經過適當的步驟和時間,就能鍛煉出來並且內化於心。而一旦你掌握了這種品質,就像是練成絕世神功,從此走上人生巔峰。這個邏輯看起來很勵志。可是,反過來想想就會發現,它的另一面,恰恰是一種常見的失敗者心態,把「缺乏自律」當成借口,來解釋我們所有的失敗。而這種思路,不但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我們迴避真正的問題所在。

「自律就能成功」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對於那些還沒有養成自律習慣的 人來說,想要變得自律,就不能把自律當成原因,而要把它當成結果。 比如說,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有「拖延症」——之所以不能及時完成工作,之所以管不住自己,都是它在作怪。可是,找到這樣一個所謂的原因,真的有助於解決問題嗎?並不會。它只是在固化你錯誤的自我認知,降低你的自尊水平,最終導致自暴自棄。因為當你把所有「症狀」都歸結為這個原因,並且想要找到方法來治療的時候,就會抱持一種「如果不能找到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那就什麼都做不了」的等待心態,而這,本身就是一種拖延!

其實,嚴格按照醫學上的說法,拖延並不是一種「症」,而是一種「征」。也就是說,它不是由明確病灶引起的主觀上的不適感,而是一系列客觀的臨床表現的總和。說白了,其實你並不是因為得了拖延症才變懶,你只是把自己的懶惰散漫歸咎於「拖延症」這個原因而已。所以,當人家問你「為什麼這麼懶」時,你說因為我得了拖延症,這完全是倒果為因,搞錯方向。一個人自律也好,拖延也罷,都是結果,不是原因。進一步來說,心理學上所謂的「自律」或「自制力」,其實並不科學。一般人看到的自律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取決於當事人的內心動力夠不夠大而已。比如說,我們米果團隊的主創,每天都要處理大量文稿,而寫文章這種事,又是拖延的重災區。怎麼辦呢?我們發明了一個方法,那就是把每個主創手頭不同的項目,開列在同一張表格上,可以任意選擇當前要做哪個。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不是說自律就是要集中精力,同一時間只處理一件事嗎?這種多線程處理任務的思路難道不會加劇你們的分心症嗎?其實正好相反,因為同時列出多個待辦任務,自由選擇處理哪一個,能保證你當下處理的事務正是你「內心驅動力」最強的那一個,做起來自然也就會比較專注。米果的主創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先成為自律的典範,然後再出來創業的。事實上,黃執中和邱晨到現在仍是遊戲宅,馬薇薇和胡漸彪最大的興趣仍是健身而非演講或寫稿,他們在工作中呈現出的自律,其實也是「選對方向」之後的副產品。所以,你真正遇到的問題,並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內心深處缺乏動力 。如果不往內部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動機,反而往外部去鍛煉什麼「自控力」,治療什麼「拖延症」,那就是選錯了路徑。所以,如果看到其他人很自律,你要想的是,他最開始是做對了什麼,才獲得了這樣的品質,而不是先想著怎樣獲得這種品質,然後再去做你想做的事。你也並不是因為缺乏自律,才無法堅持背單詞,而是你根本就不想背單詞,所以才會不自律。因此,不要輕易說自己缺乏自律,這不但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反而會給你提供逃避的借口。你真正要做的, 是把自律當成一個結果,把重點放在「強化改變自己的慾望」和「找到內在驅動力」上 。

舉個例子,在健身的時候,經常有人因為不能堅持而感到自責。為什麼別人就能每天抽出30分鐘鍛煉?為什麼朋友圈裡別人曬的步數每次都比你多?這時候你要問自己:你的挫敗感,到底是來自自己,還是你口裡的那個「別人」?你真的找到屬於你的內在驅動力了嗎?這樣一想,你會發現,很多人所謂的自律,其實都是他律。他們之所以沒有找到內在的驅動力,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真正的自律都是從自己的內心渴望出發的。有些人健身是因為他們死也不願接受自己是個胖子,有些人健身是因為喜歡戶外的空氣和風景,有些人則是覺得跟一群朋友泡在小區健身房是一種舒服的社交方式,還有些人健身是因為要保持充沛的精力應對高強度的工作。

這些選擇沒有高低上下之分,只要它源自你內在的驅動力,對你而言,就是最好的。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究竟喜歡什麼?到底想要什麼?你最渴望和最恐懼的是什麼?未來一年你希望自己處於什麼狀態?未來三年你希望自己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你就能從自己內在驅動力最強的事開始,使自己一步步變成一個自律的人。

TIPS:

小學問:不是先有自律的品質,才有自律的行為。先做自律的事,你才能變成一個自律的人。不要空想有了好習慣再去做事,這是倒果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