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三章 Make a Living——你真的理解「掙錢」這件事嗎? 第二節 你知道自己掙的是哪份錢嗎? >

第三章 Make a Living——你真的理解「掙錢」這件事嗎? 第二節 你知道自己掙的是哪份錢嗎?

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都會說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說來也有趣,陶淵明在講這話的時候,其實恰恰觸及了一個關於掙錢的真理,那就是有些錢真的是靠「折腰」掙來的。

這句話出自《晉書·陶潛傳》。事情很簡單,上級派了一個督郵來視察工作,按理說應該正裝晉見以示尊重,可是像這種位輕權重的小官,陶淵明覺得只是個「鄉里小人」,不值得自己隆重接待,但又沒有像張飛那樣暴揍督郵的勇氣,於是就辭官歸去來兮了,這個縣令前後只做了八十多天。陶淵明高潔嗎?當然。但是以現代眼光來看,他的問題是死腦筋,沒弄清自己到底掙的是哪份錢。在陶淵明看來,當官就是「勞心者治人」,靠腦力勞動掙俸祿,除此之外都是溜鬚拍馬的小人行徑。其實這話說對了一半。腦力勞動重不重要?重要。溜鬚拍馬好不好?不好。但是在「純粹的腦力勞動」和「純粹的溜鬚拍馬」之間,還存在一個具有合理性的地帶,那就是「維護工作中人際關係的必要付出」,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勞動稱為「情緒勞動」 。

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難道忍氣吞聲伺候人、參加自己不情願的應酬,也有資格叫「勞動」?那我問你:平時我們在職場上經常說的「心累」,到底是累在什麼地方?顯然不只是工作本身,而是圍繞工作的一系列難以擺平的人際關係。畢竟,同事不都是意氣相投的知心朋友,領導也不都是關懷備至的帶頭大哥。但是為了工作,你不但要忍,還要賠著笑臉積極主動地陪聊陪玩,人情熱絡了,工作才好開展。這部分的勞動雖然不能直接轉化成KPI,但是你的業績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個因素決定的。只要你處在具有層級關係的組織體制之內,就必然要面對這個問題。所以,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大可以問陶淵明,如果當官就只是腦力勞動,一點兒委屈都不能受,那你手下的幕僚憑什麼沒你地位高呢?他們不也一樣是在進行腦力勞動嗎?甚至還可以對他提出反問,如果你手下的幕僚也和你一樣純粹只提供腦力勞動,見到你大模大樣、不服不忿,連個正裝都不肯穿,那你又作何感想呢?

不只是對上級和同事如此,對待客戶,也存在著大量的情緒勞動,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客服。他們每天接聽電話,主要工作就是接受各種抱怨,甚至忍辱受氣。這個過程,腦力勞動的比例並不高,因為他們接聽每一通電話基本都是照本宣科,按公司規定好的標準程序走,而且真有什麼問題,也是轉給相關部門處理。但是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天天收到這麼多負面信息,是不是早就情緒崩潰,跟客戶吵起來了?所以說,這份工作真正不容易的地方,是始終保持微笑,時刻以陽光開朗的形象示人,用最大的耐性接納別人吐出來的苦水。也就是說,他們掙的主要是「情緒勞動」的錢。

在這方面,計劃經濟時代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誤解,就是以為服務業者都是「伺候人的」,天然低人一等。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腦子轉不過彎來,只知道第一、第二產業是實打實的勞動光榮,對第三產業的勞動價值估計不夠。很多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也不理解自己的工作中包括「情緒勞動」,在他們看來,事情是要做的,但是對客戶的好臉色是沒有的,因為這不是分內工作。所以經常有人調侃,說在那個時代,服務人員才是大爺,去趟商場、飯館,倒像是去求人。隨著市場經濟迅猛發展,這個觀念逐漸被扭轉過來,今天我們看到的現實是,服務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一半。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可以從一個更全面的角度來認清自己現在的工作,知道它主要創造的價值在什麼地方。舉個例子,曾有一位在出國留學中介機構工作的朋友跟我們抱怨,很多來幫孩子報名的家長很難應付,有各種意想不到的要求甚至刁難,一點點不如意,就會把他們罵得狗血淋頭。有時候他實在受不了,就會萌生退意,覺得這份工作太沒有價值,憑什麼受這個窩囊氣?

我們的開導方式也很奇特,不是給這位朋友灌雞湯,拿些諸如「世上還是好人多」「看開點兒總能熬過去的」之類的套話來安慰他,而是直接問了他一個問題:「那你覺得你這份工作的本質是什麼?你真正產出的東西是什麼?換句話說,你掙的到底是哪份錢呢?」他回答說:「不就是幫人家申請外國的學校嗎?我在這方面更專業,掙的當然是專業的錢啊!」

這麼想不錯,但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申請海外學校這件事其實並不一定要找中介,人家只要不怕麻煩,也可以自己去領證填表自己辦,充其量是因為你的知識和經驗比較豐富,所以額外付你一個咨詢服務費。但是中介費敢收這麼高,客戶也願意花大價錢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少操心」。像申請留學這麼重要、麻煩,同時又充滿不確定性的事,交給別人來辦自己才不會那麼緊張。由此而論,「緩解對方的情緒」不是額外付出,恰是你的本職工作。有意識地做好自己分內的情緒勞動,是在這一類行業裡成功的關鍵。

以上這些分析,並非叫你忍氣吞聲,而是讓你想清楚自己的職責。很多煩惱都是這樣,一旦認清它其實是你必須付出的成本,也就沒什麼好煩惱的了。想想看,同樣是情緒勞動,如果別人以一種積極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分內事,而你總是牢騷滿腹、不情不願,覺得這是額外付出,那看起來是做一樣的事,別人進步比你快,掙的比你多,有什麼奇怪?

既然除了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還存在著「情緒勞動」和前面提到的「風險勞動」,那麼相應的,所謂「工作能力」,也應該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來進行評估。

在這方面,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把工作能力當成一項靜態的和絕對的指標,以此認定別人跟自己能力相同,所以就不應該掙的比自己多。但是這樣比較起來,你難免要失望,因為有大把跟你學歷差不多、資歷差不多,甚至連畢業學校都一樣的人,在面對工作的時候,比你更加游刃有餘,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當你遇到這種看似不公平的現象時,要知道,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對方比你更善於自我定位,使自己的能力發揮了最大效用。而這就需要圍繞具體工作的性質,用綜合性的思路來進行自我評價。

首先要指出,工作能力不是孤立的,不是像考試時那樣,每門各有一個單項指標,而是一個綜合考量,有所側重的體系性認知。 換句話說,工作能力不是為了讓你在某個項目上把人比下去,它唯一的目標就是把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一項能力單獨拿出來都是沒有意義的。一般來說,由於每項具體工作都是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風險勞動、情緒勞動的綜合體,所以對於所謂的「工作能力」,也要綜合考慮你的工作要求才能做出判斷。

就拿我們《小學問》這本書的出品公司「米果文化」來說,課程總監黃執中,智商高、想法多,腦力勞動這方面能力極強,我們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圍繞他的理念來設計。可是,既然這麼聰明,讓他當CEO好不好呢?不好。因為公司的日常管理需要天天上班,有很多瑣碎的事要處理,而他的情緒勞動能力極差,心裡一覺得煩,少爺脾氣就會發作,拋下一切去打電動,誰也沒法逼他幹活兒。反過來說,米果文化CEO胡漸彪正好極其自律,非常抗壓,什麼也影響不到他的心情,情緒勞動的能力極強,所以整個公司上上下下的事,正好都可以交給他來統籌。至於風險勞動,也就是「干賠了怎麼辦」,這是董事長馬東老師最需要操心的事,而馬老師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在重大問題上的冷靜和果斷。

所以你看,每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都是依照工作要求來進行的,而且都是綜合性的,不至於人人爭當CEO,個個想當董事長。有這樣的思路,才能對自己進行正確定位。天生你材必有用,看你會用不會用。很多乍看起來根本不重要的能力,真做起事來反而會變成重點;很多你覺得好到爆炸的能力,也不一定就能讓你適合一個崗位。那些天天念叨懷才不遇卻始終一事無成的人,如果不是自大,那就一定是因為點錯了技能樹,沒有在正確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天賦。

進一步來說,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也能幫助職場新人盡快度過迷茫期 。舉個例子,有人來信問我們:「我的領導有強迫症,老是在我對新事物進行瞭解之前就告訴我方法,順帶數落我一下,我表示壓力好大,覺得自己智商是負數,越來越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這個崗位,我該怎麼辦呢?」發現沒?這位同學的困惑就是因為誤解了勞動的性質,從而也誤解了自己的能力。一個新人有不懂的事很正常,可是你在職場上求指導,跟在學校裡不同。時間有限,任務優先,你的領導不可能等你自己想明白了然後再教你,而且也不可能永遠和風細雨完全不數落你。所以這位同學真正的問題不是「智商是負數」,而是情緒管理能力不足,說白了就是太玻璃心。而真正應該努力的方向,是加強情緒勞動能力。特別是如果你的本職工作就是秘書之類的助理性職位,那你更要注意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才有前進的方向。

再進一步說,能夠把腦力勞動、體力勞動、情緒勞動和風險勞動以特別的方式組合起來,也可以成為你在職場上出奇制勝的法寶。 比如說,作為腦力勞動者,想要成為最頂尖的專業人士,難度很大。但是,如果你在腦力勞動的基礎上,還能再加上情緒勞動方面的優勢,那麼同樣是技術人員,你就會是唯一一個比較能耐得住性子,能跟什麼都不懂的甲方仔細溝通,講到他們懂的人。而這種既懂技術又能順暢跟客戶交流的技術人員,就會比普通工程師值錢得多。再比如說,很多羨煞旁人的金融和咨詢行業的金領經常會抱怨,說自己從事的其實是「體力勞動」,這還真不只是開玩笑。因為他們的工作看似光鮮亮麗,學歷門檻高、專業性強,可是入行之後,真正比的不是腦力,反而是誰更能持續高強度地工作,誰更能加班、更能出差、更捨得玩命,這就變成了拼體力的遊戲。可怕的既不是腦力也不是體力,而是別人拿出體力勞動的架勢,來跟你拼腦力勞動。

總之,評估自身能力時一定要注意,你越是能組合各項能力,就越是能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而要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就必須擺脫學生時代那種按單項分數排名的思維,以一種綜合性的、有針對性的思路,圍繞具體的工作要求進行自我評價。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強在哪兒,弱在哪兒,有什麼地方是自己的獨特優勢。

現在,你清楚自己要掙哪份錢了吧?

TIPS:

小學問:除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外,還存在風險勞動和情緒勞動。相應的,評估你的工作能力,也要考慮這四種勞動的組合方式。想清楚你掙的是哪份錢,才能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