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小學問:解決你的7種人生焦慮 > 第二章 Be Smart——讀書越多就越聰明嗎? 第六節 迷信的命門在哪裡? >

第二章 Be Smart——讀書越多就越聰明嗎? 第六節 迷信的命門在哪裡?

時至今日,有的人依然迷信。2005年一項蓋洛普調查(Gallup Survey)顯示,大約有3/4的美國人擁有至少一種超自然信念。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09年的調查中,有2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與死者有過聯繫,18%的人表示他們看到過鬼魂。YouGov公司2012年的民調更是說,有45%的美國人相信世界上有鬼。

在涉及公認的科學結論時,情況也並沒有好多少。英國《每日郵報》2017年在澳洲的調查顯示,21%的人認為全球變暖是科學家製造的一個騙局,其中有9%的人更是堅信這是一場陰謀。與此同時,有16%的人認為來自風電場的擾動會造成對人體長期健康的損害,還有14%的人認為接種疫苗會導致自閉症。馬克思曾說過,他最能體諒的人性弱點,就是輕信。這很好理解,因為他最喜歡的優點,就是淳樸。輕信和淳樸,往往是聯繫在一塊的,就像迷信和無知,往往也是聯繫在一起的。可是,如果我們只把迷信理解為無知,那就未免把它瞧得太簡單了。

首先,迷信和愚昧並不一定成正比 。人類發展這麼多年,知識不斷增長,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可是迷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形式花樣越來越多,甚至還形成了鄙視鏈:相信水晶淨化能量場的瞧不起相信食物相生相剋的,玩塔羅牌的瞧不起街邊排生辰八字的……仔細想想,這只不過是新迷信取代了舊迷信,年輕人看不上老年人而已。

其次,迷信真正的溫床,不是無知,而是恐懼與焦慮 。因為面對充滿不確定的世界,「無能為力」是最可怕的感受。所以,為了讓自己安心,提升哪怕是虛幻的效能感,我們也會本能地傾向於相信自己「能做點兒什麼」。而此時科學往往因為其嚴謹性,不能第一時間給出確鑿答案,從而給迷信留下足夠的活動空間。換句話說,迷信之所以會有那麼頑強的生命力,乃是因為它以低成本、高效率地為我們提供安全感。你可以說這是某種「低成本環境下的理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年SARS病毒的爆發。很多人應該還記得當時的場景有多滑稽:一方面,全世界最專業的醫藥團隊在埋頭苦幹爭分奪秒地研究疫苗;另一方面,一些連基本醫學常識都不具備的民間大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給我們「貢獻」出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偏方,像什麼板藍根、綠豆湯、多吃大蒜、屋子裡熏醋還算正常的,更離譜的是,還有相信靠喝養樂多、吃加碘鹽,甚至是抽煙來抵禦SARS的!

現在我們痛定思痛,當然會覺得這些都是迷信——哪有可能出現一個誰都沒聽說過的東西,你就能第一時間拿出對策?可在當時那種恐慌的氛圍裡,敢保證自己什麼謠言都不信嗎?不能,誰也不能,因為我們的頭腦裡被億萬年的進化史預置了一個程序,叫「再爛的對策,也好過沒有對策」。在複雜的自然界,各種生物本來就都是渾渾噩噩不明就裡,通過不斷試錯找到出路的。而這個「試錯」的邏輯,無非就是「不管對不對,出問題的時候總得做些什麼」。

好,現在我們按照這個思路來想一想,當時流傳的那些偏方,為什麼會如此深入人心呢?就是因為它滿足了迷信的根本要素:低成本、高效益地提供安全感。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這些「爆款」偏方,不管是板藍根也好,綠豆湯也好,乃至養樂多、食用醋、大蒜、香煙、加碘鹽,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操作門檻都很低,而且價格都很便宜。好巧啊,是不是?

更有趣的是,當第一波偏方「板藍根可以抗SARS」被傳開,導致板藍根一輪瘋搶,價格大漲之後,沒多久,第二波「綠豆湯可以抗SARS」就立馬接手,浮上檯面。等再接下來,連綠豆也不好買的時候,新一波謠言就會告訴你:很簡單,拿瓶醋,煮一煮,在屋子裡熏一熏,同樣也可以抗SARS!道理是一樣的:成本低,所以不妨一試。當然,有些成本看起來很高,比如千年靈芝包治百病什麼的。但是首先,它在這種重大公共危機中不可能流行開來,因為價錢太貴,就算你真信,也不可能實施。其次,對於有錢人來說,這個「成本」其實一點兒都不高,反正治病已經那麼貴了,再買點兒靈芝、蟲草、人參、鹿茸吃吃,又有什麼害處呢?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很多癌症患者一邊承受高昂的費用在正規醫院裡治療,一邊又會對各種「據說」有抗癌作用的民間藥方來者不拒,如果不跟他們講清楚這裡面的副作用,只跟他們說花了錢「不一定」能達到效果,他們是不會改變主意的。這個時候,所謂「成本」,其實不是價錢,而是副作用。就好比我告訴你一個偏方:病毒只喜歡健康人,所以先吃半瓶老鼠藥,把自己折騰得半死不活,可以保證不感染。這時候,你信不信?肯定不信,因為萬一不靠譜呢?半瓶老鼠藥的代價,可就太大了啊!

看,真正起作用的是成本。這裡有個很典型的案例,那就是對於「拒吃魚翅」的宣傳。之前的口徑,大多是「殘害鯊魚破壞環境」「魚翅又貴又沒有營養價值」「粉絲也能做出魚翅的味道來」之類的,可是這些宣傳根本沒有效果,因為這些理由並沒有讓愛吃魚翅的人付出成本。那現在宣傳的重點是什麼呢?是由於鯊魚是頂級掠食者,所以魚翅裡集中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吃魚翅就相當於在吃毒藥。這才是魚翅的消費者會認真考慮的成本,所以這種宣傳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

那麼,既然知道了迷信的源頭是「成本低」,相應的對策,也就是指出它的成本並不低。還是拿SARS舉例,如果要破除這種迷信,一方面要科普病毒傳染的真實機理,另一方面,更要指出這種迷信的真實成本。任何一個有關「××能治SARS」的謠言,都會導致對相關物資的哄搶,而由此產生的人群集中,反而是病毒傳播的最好渠道。當年有些地方大鍋熬中藥分發給群眾,表面上看可以安撫緊張情緒,其實恰恰成了疾病的幫兇。

發現沒?迷信的成本,往往都是隱性的 ,就像很多草藥的副作用一樣,當時看不出來,日後導致肝腎衰竭什麼的才悔之晚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揭示這些隱性的成本,告訴大家為什麼「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不對的。

TIPS:

小學問:之所以迷信,在於它能低成本、高效率地安撫焦慮。所以最有力的回擊,是指出它高昂的隱性成本。迷信的成本,就是它的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