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生在於心安:星雲大師為你道破人生的種種真相 > 不以貌相取人 >

不以貌相取人

印度歷史上的阿育王朝是一個全盛的黃金時代。阿育王崇信佛教,每當看到出家人,他都會對其進行至誠的禮拜。

有一次,阿育王與大臣們出巡,途中遇見一個小沙彌。正想對其進行禮拜時,阿育王轉念一想:不行,今天可是有眾多大臣相隨,如果當著大家的面對一個小沙彌行禮,豈不是有損我帝王的尊嚴。

於是,阿育王將小沙彌請到一個無人的地方,偷偷地向他禮拜。禮畢後,阿育王叮嚀小沙彌:「今天我向你行禮之事,你我知道就好了,不要向別人說起!」

小沙彌聽完後,從路邊撿起一個小瓶子放在跟前,並通過神力將自己變小,鑽進瓶子裡去。過一會兒,小沙彌又變了回來。

阿育王瞪大眼睛看著小沙彌,一時無語。

小沙彌拉著阿育王的手說:「今天小沙彌變身從這個小瓶子裡出出進進的事,請大王也不要向別人說起啊!」

阿育王豁然頓悟。

佛家流傳的「沙彌雖小不可輕視」便是源自這個故事。很多人都願意以貌取人,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表面現象,從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因此做了很多錯事。卻不知,但看表面是最不可取的。尤其是看人,以貌取人是極大的荒謬。

在這方面,不單小沙彌被人輕視,著名的一休禪師也曾遭遇過冷遇。一次他去將軍家赴宴,可守衛不讓他進去,因為守衛覺得這人穿著普通,不可能是將軍的賓客。一休禪師無奈,回去換了身華麗的衣裳才得以進入。最後一休禪師將所有的菜都倒進了衣袖中,將軍問何故的時候,他說你們家宴請的是衣服不是我,自然要給它吃,將軍很是羞愧。

可見,願意以貌取人的人還是很多的,甚至可以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類似的毛病。同樣一句話,若是出自高僧之口,我們便會重視;出自一個襤褸乞丐之口,我們便多半不當回事。這些,都是我們的不足之處。

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值得尊重的地方,那便是他的長處。這些長處跟他們長什麼樣、穿什麼衣服、現在處於什麼地位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不要因為他的外在因素不符合我們的預期,便輕視他們。那樣損失的只能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