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生在於心安:星雲大師為你道破人生的種種真相 > 聰敏不如認真 >

聰敏不如認真

有一個比丘想脫離塵世之苦,便一個人來到臨近河邊的僻靜森林,靜坐修行,希望能夠早日得道。可是,這位比丘於僻靜的林中過著安靜的生活,但他的內心卻不像外面看上去那樣無慾無求。慾望會不時在他的心中蠢動著。比如他會經常幻想自己吃到好素食,喝到甘美的泉水,或身處於宜人景色中;也會因天氣不好、飲食不佳而憂愁煩悶,從而怨天尤人。就這樣,十二年過去了,這位心隨境動的比丘依然沒有在修為上有所精進。他自己心中也充滿了疑惑。

一天,一位沙門來到了比丘所在的森林,與比丘一同修法。當晚,天空圓月高懸,一起修行的兩人看見一隻烏龜從河中爬到岸上來。而此時,一隻狐狸從遠處跑來,看見烏龜張口便要咬。這烏龜感覺到了危險,急急將四肢頭尾縮進殼內。這下,無論狐狸用什麼辦法都無法吃到烏龜了,最終只能離去。狐狸走遠後,烏龜悠悠然將頭尾四肢伸出殼外,慢慢爬回洞中。

那後來的沙門說:「世間人還不如這烏龜。它知道危險來了便把頭尾和四肢藏起來,可世人卻恣情放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追逐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一切都是由於人的心念無主,因此人才會被業力牽引,做這種種惡業,使得煩惱魔、死魔、病魔有機可乘,就這樣隨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的輪轉中,無有止境,受百千萬種的苦難。真是可歎!」

隨後,沙門又說了一首偈語:「藏六如龜,守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比丘聽了偈語後,心有所悟,從此後斷除了對世間色、聲、香、味、觸的種種貪求,專注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原來,這位沙門其實是佛陀。他知道這位比丘得度的因緣即將到來,因而化作沙門,前來開釋他。

所謂禪定即心定,心定便是將精力用在了一處。打坐時只想禪便可以了,如果心裡還盤算著其他,那便離禪遠了。凝神於一處,從來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

不過正因為這點不簡單,才能給人帶來更大的益處,能讓人通過它實現自我。

那些成績好的小孩,未必就是班上的最聰明者,但他一定是班上最認真聽講的人。不管幹什麼,既然做了,就要有個做的樣子,要有一種認真的態度在。如果手裡幹著這般,腦子裡想的卻是那般,那是永遠也沒辦法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