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生在於心安:星雲大師為你道破人生的種種真相 > 心靜處處靜 >

心靜處處靜

印度的阿育王,是一位護持佛法的大功德主。他有一個弟弟修行得道,這讓阿育王十分歡喜。阿育王的弟弟常年居住在林野中,穿簡單的布衣,食粗茶淡飯,過著清貧而快樂的日子。阿育王認為弟弟的日子太「貧寒」、太「苦」了,所以希望弟弟能回皇宮,接受自己的供養。

阿育王的弟弟聽了哥哥的看法之後,說:「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是禪者的障礙,必須棄除,心才能擁有真正的寧靜。我喜歡依傍林野,那樣可少欲清心,自在如水中魚、空中鳥,我能做到安貧樂道,你應該為我感到欣慰啊,為什麼你要把我再推進世間的泥沼呢?」

但阿育王不聽,他堅持讓弟弟留在自己的身邊,弟弟見此繼續說道:「我住在寂靜的林野,有十益:一、自在;二、無我;三、隨意所住,無有障礙;四、慾望減弱,樂習寂靜;五、少欲少事;六、不惜身與命,為具足功德故;七、遠離眾鬧語;八、雖行功德,不求恩報;九、隨順禪定,易得一心;十、於空處住,無障礙想。」

阿育王聽了弟弟的話,依然不同意,說道:「其實在哪修行都是一樣的,關鍵是在於心境,你何苦要難為自己去外面的世界吃盡苦頭呢?這有何意義?」

弟弟執著地說:「我離開皇宮終日與萬籟同呼吸,與山色共眠起,我以禪悅為食,滋養性命,你卻要我高臥錦繡珠玉大床,可知我一席蒲團,含納山河大地,日月星光。常行宴坐,又有十益:一曰不貪身樂;二曰不貪眠睡樂;三曰不貪臥具樂;四曰無臥著席褥苦;五曰不隨身欲;六曰易得坐禪;七曰易讀誦經;八曰少睡眠;九曰身輕易起;十曰慾望心薄。有此十益,夫復何求。我已經從火湯爐炭的痛苦裡脫身而出,怎可再重入火坑,毀滅自己?」

阿育王聽了弟弟一番剖白,也就不再堅持己意,心裡對安貧樂道的修行人,以無為有的胸懷,生起更深的尊敬。

修心不一定安貧,安貧也未必就能修心。可是,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則必然是喜歡雖然貧苦卻簡單、快樂的生活的。

佛家人常會面臨一個謎題:到底該活在深山,還是活在人間?有的說,該活在深山,因為那裡安靜,可以靜心;人間太過繁華,享樂是成佛的障礙。有的則說,深山的靜是環境的靜,不是心靜的靜,只有身處人間鬧境而保持心靜的才是佛的靜,這才是修為的境界。

其實,兩者都對,也都不對。若心靜,不管深山還是人間,都是一樣的靜;若心不靜,不管深山還是人間,都是一樣的不靜。隨心便好,喜歡深山就是深山,喜歡人間就是人間。不要因為刻意追求環境而選擇深山,也無需刻意凸顯境界而留在鬧市。隨自己心,才是最好的。

環境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愛好之別。愛簡單,就過簡單的生活,不要怕別人嘲笑。愛繁華,就過多彩的生活,但切記不要刻意炫耀。選擇自己喜歡的,並不被外界所影響,才是真正的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