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生在於心安:星雲大師為你道破人生的種種真相 > 看不如說,說不如做 >

看不如說,說不如做

釋迦牟尼身為太子時聰慧過人,孔武有力,並完成了語言、文學、哲學、數學等諸多學科的學習,且成績優異。然而他為了追求人生至理與生死解脫,毅然捨棄王位繼承人的身份,衝出五欲享樂的牢籠,出家參學,甚而曾赴雪山歷六年苦行。

當釋迦牟尼發現當時印度所盛行的苦行並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時,遂下山於菩提樹下立下誓願:若不悟道不起於座。七日後終於悟道成佛。

成佛後,釋迦牟尼亦非自圖清寧,而是悲憫於生老病死苦海、貪嗔癡三毒和陷於邪知邪見迷霧之中的芸芸眾生。他不辭艱辛游化五印,廣泛接觸、點化社會各階層人士。

釋迦牟尼不僅以言教弟子們,還以身教說法,如他曾服侍生病的比丘,幫眼盲比丘穿針,為弟子裁衣,還曾向小比丘懺摩(意思是說請你容恕我)……

有一次,釋迦牟尼看見地上不是很乾淨,便拿起掃帚,準備清掃。這時,舍利子大目犍和大迦葉阿難陀等都聞訊趕了過來,看到師父親自掃地,也都紛紛效仿,加入其中。掃完後,佛祖和眾弟子一起來到食堂,坐了下來。佛祖開釋說:「其實,掃地至少有五個好處,一是讓自己心更清淨,二是讓他人心更清淨,三是方便大家,四是養成勞動的習慣,五是培養良好的品德。」

看不如說,說不如做。但同時,做比說難,說又比看難。人們常會捨棄艱難而取那容易的,因此世上多是袖手的看客和多嘴的饒舌者,少有做事的人。

佛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眾弟子,要做就做那做事者,不做看客和饒舌者。多做事不僅可以積累生活經驗、獲得更多的動手能力,也能讓一個人沉下心來,努力去實現自我。如果終日只是看別人做事,之後在旁邊指指點點,只會成為一個嘴上明白,但毫無動手之力的人。這樣的人,說得天花亂墜,卻無半點用處,總會被這個世界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