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生在於心安:星雲大師為你道破人生的種種真相 > 放下即是福 >

放下即是福

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回到他的故鄉迦毗羅衛城去傳法。由於釋尊本人德范的感召,加上淨飯王的鼓勵,於當地引起一陣隨釋尊出家修行的熱潮。甚至連生性傲慢的釋迦王族王子,即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提婆達多也出家為僧。

提婆達多從佛出家後,修行非常認真,但是進步不大。

當時,佛陀已有多種神通,而且佛陀得到人們的尊重,供養豐厚。見到這些,提婆達多非常妒忌,也想擁有佛陀擁有的一切,於是他便向釋尊乞求修得神通之道。因為他覺得,大家之所以都尊敬佛陀,是因為他有神通,如果自己獲得了神通,也便會有人敬仰了。

提婆達多不瞭解,佛陀擁有神通和他受人敬仰是沒有必然聯繫的。佛陀受人尊崇是因為有大般若的智慧,他以最偉大的人格來感化一切眾生。

佛陀覺得提婆達多的目的不純,便拒絕了他的請求,開釋他,神通並不是萬能的利器,不能解脫輪迴之苦。最重要的是注重內心的修行,啟迪內在的智慧,覺悟宇宙的真理。

提婆達多求佛尊不成,就向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及神通第一目連以及大迦葉請求,要他們教他神通,但同樣遭到了拒絕。

提婆達多並不死心,又去找自己的親弟弟,即在佛尊身旁擔任侍者的阿難。阿難在佛弟子當中,號稱為「多聞第一」。他所聽聞的佛法數量之多,為其他弟子所無法企及,對神通的修研方法自然掌握頗多。

阿難個性溫和,當時也還未證得阿羅漢。他對於哥哥求教的動機,並未多想,就將自己聽聞到的神通修習法教給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學會後,勤加練習,終於學會了多種神奇本事。此刻,對佛陀的妒忌之火煎熬著他的心,他恨不得立即取代佛尊,獲得眾人的供養。

提婆達多蠱惑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子,讓王子迫害父親取得王位。阿闍世王成了新國王,給予了提婆達多在各個方面的支持。

阿闍世王給了提婆達多超越人們想像的供養:每天一早一晚,阿闍世王都會用五百輛寶車到提婆達多那裡禮敬。每到吃飯的時間,阿闍世王還會供上五百尊食器的美味佳餚。同時,還有五百比丘追隨在提婆達多的左右,一起受到阿闍世王的供養。

佛陀的弟子們把提婆達多的情況告知了佛尊,佛尊說:「你們不要羨慕提婆達多,這樣隆重的供養會害了他,就如同竹子開花、騾子懷孕,最終會給自身帶來毀滅。」之後,佛尊說了一個偈子:

芭蕉若結子,竹葦生其實。

如騾懷妊時,斯皆還自害。

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

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提婆達多的慾望越燃越熱,甚至想要取代佛尊。他大鬧竹林精舍,將一位比丘尼活活打死,因此也犯下了殺阿羅漢的重罪,最終墮入地獄。

不管是誰,放不下便會有災魔,越是有牽掛的東西,這災魔就越重。如果得到了那放不下的東西,便更是禍害了。

就像提婆達多,他得到了供養,因此便心生狂意,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了。這種身處成功之處的目空一切,正是讓人犯錯的最根本原因。

要追求成功,更要學會如何面對成功,如果覺得能夠取得想要的成功,便說明自己能夠做成一切,那便離失敗不遠了。

越是風光的時候越要低調,越是輝煌的時候越要小心。成熟的麥穗頭是低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