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戀愛心法 > 聖母是怎樣煉成的 >

聖母是怎樣煉成的

很多女人有一種拯救情結,希望用自己的愛來感化、改變和拯救一個原本差勁的男人。當然,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每期《知音》我都必看,尤其是關於女人歷盡艱辛後使得浪子回頭的部分,少了她們,我會缺少很多生活樂趣。不過,她們也會給人帶來一些痛苦,比如說她們在拯救無效、耗費了大量的青春和精力之後,會寫信來問我應該怎麼辦。

我覺得送給她們最好的話就是——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我非常厭惡用「愛情至上」來掩蓋自己的種種需求。

愛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並不代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他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那麼多年,長期以來的生活氛圍已經形成了他固有的生活模式,你要改變一個已經成型多年的東西,請不要拿男人做實驗。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有這樣無所不能的超能力,請你現在出門,把你看到的第一輛POLO變成寶馬。我相信,這樣的收益比改變一個男人來得大,且容易。

如果你覺得這個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可以給你一個更好的建議:從現在開始訓練一隻兩歲大的成年犬,讓它學會十個從來沒學過的動作,如拜年、轉圈、接飛鏢……計算一下所用的時間。保守地說,你大概需要五倍於此的時間和十倍於此的耐性去訓練你的男人成為你想要的伴侶。前提是,這個男人絕對不會選擇別的讓他不那麼累的女人,非常聽你的話,你打他,他也永遠會像狗一樣忠誠地跟著你。

當然,你會告訴我,馴獸師很容易做到這一點。我非常贊同這個看法,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女人可以把男人玩得團團轉。可是,你是一個合格的馴獸師嗎?你很詳細地研究過人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嗎?你本身具備把男人迷得要死要活、非你不娶的素質嗎?倘若你的答案是NO,就請你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男人。

讀者「迷人的小笨貓」提問

娃娃姐,如何才能修煉成能把男人迷得要死要活、非你不娶的素質?

Ayawawa貼心回復

★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們要想一下,為什麼男人要追求女人而不是追求母猩猩、母猴子?因為女人能為他們生下後代。

★那麼我們再想一下,男人喜歡的後代是什麼樣的?是健康的、有著優質基因、性格好的後代。

★最後我們再想一下,男人會和一個什麼樣的女人生下這樣的後代?是健康、漂亮、年輕、性格溫柔懂事的女孩子。

★繁衍操控著我們的性慾,而性慾操控我們的愛情。就好像性擇/天擇是情緒的主機,情緒是性擇/天擇的終端。我們不會每看到異性都去想對方能不能給自己帶來生殖利益,性擇/天擇把受異性歡迎和適應生存的特性通通定義為美,再用美感來挑選我們的伴侶。當我們讓男人感到「要死要活」和「非她不娶」的情緒的時候,男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所表現出來的一切言行和好感都源自本能,但它依然會讓男人產生衝動。他內心最想說的話肯定不是「她是一個適合和我繁衍後代的女性」,而是「哇,她真美,我要娶她」。

因此,當一個女性攜帶的利於繁衍的特質越多,她就會越容易被人愛上。只要她年輕貌美或者身材姣好,哪怕其他條件不太好,也瑕不掩瑜。

所以,現在你知道答案了嗎?

Ayawawa語錄

★愛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但並不代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本性。他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那麼多年,長期以來的生活氛圍已經形成了他固有的生活模式,你要改變一個已經成型多年的東西,請不要拿男人做實驗。

延伸閱讀

女人為什麼會有「聖母情結」

每一個保存至今的擇偶策略至少都能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至少它在某個階段曾經成功過,聖母情結就是如此。

「美國進化生物學家羅伯特・特裡弗斯(Robert Trivers)於1971年提出互惠利他主義思想,用來解釋非親屬生物間的利他主義行為。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Axelrod)運用計算機競賽模型的分析來研究重複的兩個囚徒困境顯示,即使是在純粹的利己主義者之間,建立在互惠基礎上的戰略,如『一報還一報』能夠顯著地促進合作。

「實驗是這樣的:在遊戲中有兩個人,他們可以獨立選擇『合作』還是『不合作』。如果雙方都選合作,各得3分;如果一方合作一方不合作,則合作的得0分,不合作的得5分;如果雙方都選不合作,各得1分。(顯然對群體最優的策略是都選合作,得6分。)阿克塞爾羅德則依據這個法則做了個實驗,要求每個參賽者以得分最多為目的寫出計算機程序,然後用單循環賽將這些程序兩兩博弈,找出什麼樣的策略得分最高。

「最後,得分最高的策略是加拿大學者羅伯布寫的『一報還一報』策略:第一局合作,以後每一步都跟隨對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這一次就不合作。

「同時,阿克塞爾羅德又做了一個實驗來證明『一報還一報』策略不僅適用於不變的群體,對動態的、可進化的群體同樣也適用,而且還可以作為一種優秀策略向下遺傳。進化實驗是這樣做的,遊戲中的策略可以向下遺傳,但開始時人們不知道哪種策略好。如果一個人合作性越好,他後代的合作基因就越多,同時,比賽的過程還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哪種策略好學哪個)。

「實驗中有63種對策方案,第一輪得分越高的策略,在第二輪中被實施的比例也就越高。實驗結果表明:『一報還一報』策略原來在群體中是1/63,經過1000次對抗賽(假設這就是進化的進程),當結構穩定下來時,它提高到了24%。這個策略由於令他人得了高分,因此賴以生存的基礎十分牢固,而其他自私的策略即使一時成功了,但有很大的概率在後來被淘汰。『一報還一報』的互惠利他行為是獲益最為穩定、風險最小的,因而被保留了下來。

「從宏觀方面來看,一個人對其他人做出了利他行為,這種行為可能從長遠來看是對自己有利的,因為被幫助的人可能反過來報答他或者他所在的種群,而通常來講這種利他行為不一定以犧牲自己為代價,再加上有所回報,因此這樣的行為不會被進化淘汰,反而成為自然選擇的一種優勢。」(摘自果殼文章題目:《為什麼人們愛管閒事兒?》作者: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系碩士老世靜原文鏈接:http://www.guokr.com/article/83257/)

所以道義、良心、愧疚感成為每一個人的「標配」,否則就不能稱之為人。所以在一段關係中保持低PU(親子不確定性),就是利用了「一報還一報」的心理,讓我們在一段關係中獲得我們想要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台天平,對利弊的權衡精確到無法想像。一個人過分地向他人索取或者過分地給予他人,都會造成心理天平的嚴重失衡。而聖母,就是過分地給予他人。她們意識不到,在對方並不想要的時候給予對方,其實是一種變相的索取。讓男方有輕微的內疚感有助於兩人關係的長期保持,而聖母讓對方負疚感太重了。一道菜,寡淡無味是不好吃的,一般人會需要多一點點鹽才能吃,聖母就是為了讓對方愛吃而把鹽放多了的一種存在。

聖母通常存在於需要女方大量付出才能維繫的關係中,但是女方一方面不甘心只是付出得不到回報,另一方面又知道以自己的價值沒辦法要求回報,所以通過付出的方式要求男方給她提供巨大的情緒價值。

避免成為聖母也有辦法。只要我們時刻記住:一個人之所以付出,只能是因為你想你欲你願意,而不能因為他渴他望他需要。倘若你執意要付出,那就請享受自己的偉大,沉浸於自己的聖母情結,但勿要指望回報。聖母之所以是聖母,偉大之所以偉大,恰恰是因為她不需要回報。